APP下载

彝文溯源考

2015-11-07刘鹏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起源彝族

刘鹏

[摘 要]彝族的语言和文字历史久远,有着本民族的独特性及发展的完善性、规范性及传承性。但彝文的起源尚未有较为一致定论,现以汉、彝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及考古实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以期对彝文起源的探索取得新的认识。

[关键词]彝文;彝族;起源

彝语属于汉藏语系,其历史悠久,彝文文献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涉及宗教、历史、民俗、文学、哲学等领域,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除图书馆、文博机构、科研机构外,还有众多文献散存在民间。诸多彝族文献浩如烟海,是研究彝族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文化的重要资料。如耳熟能详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等,在中华民间文化宝库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一、彝文起源——文献述略

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史书称之为“夷文”、“銮文”、“韪书”等,彝族自称为“尼斯”、“阿哲苏”、“诺苏补玛”等。彝文载体以纸质为主,兼有金石、竹木、岩书等。关于其起源,尚未定论,四川凉山民间流传的是“毕摩阿史拉则”创造说,《西南彝志》记载由“伊阿伍”创制。目前学界对其起源有且萨乌牛、马史火先生为代表的母系社会说;刘志一、朱建新先生为代表的夏代之前说;丁文江、马学良先生为代表的汉代说等等,简言之,彝文传承演变过程与汉字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南夷志》载,彝族最早从远古时的“哎哺”时代就由毕摩、摩史用彝文记录族群历史,作为彝族文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彝族谱牒,便形成于母系社会晚期,它是由母女连名制的母系社会过渡到父子连名制的父系社会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四川的《伲茨》有241代记录,云南的《天文起源》有248代记录,贵州的《彝族源流》、《西南彝志·谱牒志》更有473代的记录,若以30年为一代估算,则分别有6400年、7500年、15000多年的彝族历史,若从“哎哺”时代至今的记载属实,则彝文的起源便可追溯到1万年之前。谱牒对彝文起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中远古部分应为口头传承而来,是否真实可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彝文起源——考证述略

彝族在汉族文献中通常称之为“夷”、“夷家”等。汉代以降的封建王朝,通常将西南少数民族合称为“西南夷”,其世代生息于云贵高原及巴蜀一带,有学界观点认为彝族等是云南元谋人的后裔。经中科院用古地磁法对元谋人化石测定,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之一。贵州观音洞遗址距今约20万年左右,并发现有石制工具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锥、石核等,这是研究西南地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彝族社会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交通不便造成了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发展比较缓慢,正因如此,这种古老而不发达的文明很多保持在初始阶段。出土陶器上刻划的诸多陶文与彝文形态十分相似,例如半坡遗址、大溪文化、青海乐都马家窑遗址等出土的陶文刻划符号都与古彝文相似或相同,且数量众多。由此可见,古彝文与这些新石器时代为主陶文应有一定渊源,这些符号的释读应引起学界的重视。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就有《猴变史》的记载;彝族中关于猿猴与人的传说也较多。这些传说与史诗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彝族至今的分布都与古人类分布相吻合。另外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古蜀国青铜戈,距今三千年左右,上有铭文释义“诺苏用的铜戈”,显而易见这是彝族用的铜戈,也说明了彝族社会已进入青铜时代。通过上述例证,可见彝族历史久远,完全具备创造彝文的历史条件及孕育环境。

彝族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与协调者就是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毕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彝文的主要传承者,民间也有传说彝文的创制者即是毕摩。《彝族源流》中有“兴祭奠、造文字、立典章、设科举”的记述。毕摩在祭祀活动中模仿河流山川、日月星辰布局在地上插树枝,这些树枝被称之为“神枝”,图形称之为“神枝图”,很多毕摩经书都记载有不同的“神枝图”并代表不同的含义。可见毕摩是彝文的传承、传播者、规范者,也有可能是彝文的创制者。

三、彝文起源——规范述略

彝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具备产生彝文的温床,但其起源的细节还有待于确切的材料考证,现存彝族文献大都为明清手抄本,金石彝文遗物只能上推到战国时期,即距今2000多年,从数量上来看,明清为彝文的大发展时期。

主要的彝族文献记载彝文上限形成于“哎哺”时代,相当于汉典中的伏羲氏时期;下限于“六祖分支”时期,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这属于初创阶段。在西南部分地区普遍应用则是在两汉时期,此时已经处于规范使用阶段。两汉以降,彝文虽然在不断传承发展,但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作为依托与基础,始终都在彝族内部以毕摩为首的少数人中流传,虽然几乎深入到了彝族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始终难以得到广泛传播。直至明清时期,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政权及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影响下,以奢香夫人为代表的贵州水西彝族土司势力不断强大,进而得到各方面全面发展,彝族文献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等无所不包,可以说彝文集大成于明清。特别是奢香夫人执政时期,官至明朝四品,因其不懂汉文,故彝文成为了当时土司的官方语言文字,加上开办学校,开通“龙场九驿”,使得彝族文化在云贵成为主流。

结语

彝文是古彝先民智慧的结晶,源于对河流山川、日月星辰、周边事物的描绘、刻划、积累与演变。这种原生的古老文字,是中华文字的一个重要源点。从现存汉、彝文献研究来推测,约产生在古夷人时期,通过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铭文研究比较,完全可以把彝文产生的年代从春秋战国时期适当向前推移。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文明探源研究,也是华夏文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汉及其他民族文化研究有互补性,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马锦卫.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起源彝族
从“达体舞”浅谈彝族舞蹈时代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