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初探

2015-11-07王迪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博物馆

[摘 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至今已进程过半。在两年多的普查工作中,广大文物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将联系参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博物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兴盛,历朝历代皆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有价值的物质遗存,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和实物见证。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财富和文化资产。

一、背景介绍

为有效保护文物、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国有资产管理,我国政府极为重视文物普查工作。自建国以来,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007年开展了三次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但相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我国可移动文物数量更多、种类更为丰富,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展开普查,可移动文物总体资源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文物保护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普查工分为工作准备、实施普查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础,开展文物调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建档、边整理、边报送、边审核、边登录;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结果(1)。毋庸置疑,时间最长、任务量最大的第二阶段是整个普查工作最重要的主体部分,而其中文物普查数据资料采集登录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件基础工作,才能保障本次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2013年3月14日公布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中,规定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范围为“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其中,博物馆作为专门的文物收藏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是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主战场。绝大部分的博物馆建有藏品总登记账或藏品分类帐,可依帐大致摸清馆藏藏品的名称、数量、类别等基本信息,却难免因年代久远、人员更替、对藏品认识加深等原因有遗漏、谬误之处。且除藏品外,博物馆通常还搜集有相当数量的非藏品,如资料、参考品等,这些也都包括在普查的范围之内。因此,博物馆内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量仍然巨大。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是一个值得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工作方法

(一)统筹规划分工明确

所谓统筹,即通盘筹划。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先通盘考虑,再根据总体情况形成组织、确定流程、明确分工、制定标准。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量巨大,更应做好统筹规划,方能顺利、高效的完成。

1.组织完善。完善的组织结构是顺利完成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的基本保障。各馆应按照国家《实施方案》及各地方发布的具体操作规程的要求,由负责业务的馆领导牵头,保管部等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成立本馆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组织领导机构,切实担当起组织领导责任。

2.优化流程。虽然工作总量是固定的,但具体工作步骤如何安排,安排的合理与否,都值得关注。如果工作人员对流程把握不好,承担的工作量不均衡,步骤之间衔接不流畅,就会直接影响工作进度。因此,要在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过程中逐渐摸索出适合本馆实际情况、适合不同种类文物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明确分工。规模较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众多,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繁重,可根据人员配置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协同进行整理工作。各小组应根据组员的不同特点和长处,结合整理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步骤,确定各自应该承担的工作。可适当进行轮换,保证每个组员都能熟练地掌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防因组员突发情况造成工作流程中断。

4.统一标准。进行这样大型的文物整理工作,即使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也还是会有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出现。面对这些问题,各组组长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这就造成在一定阶段内各组对相同工作有了不同的标准,拖慢工作进度。因此,除了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外,各小组负责人与相关领导应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统一各项工作标准。

(二)认真严谨注重细节

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物基本信息、附录信息、影像信息、收藏单位情况等4部分。其中的文物基本信息包括收藏单位、总登记号、文物名称、级别、类别、年代、质地类别、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数量、入藏时间、来源等14项内容,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也主要围绕这14项内容进行。为更好地指导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总结了各试点单位的经验教训之后,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12月颁布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对包括信息采集登录等在内的普查各项工作都做了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工作人员的精力、素质等条件限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最易出现错误的有以下几点:

1.名称

根据文物定名惯例,我国古代文物名称一般由三部分要素组成: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型或用途。《工作手册》中也采用了这一规则,并对各类文物定名做了举例。但在为文物定名时,仍有很多工作人员继续使用不规范的习惯叫法。例如年代一项,将“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石磨盘”中的“新石器时代”写为“新石器时期”或直接省略为“新石器”;“唐三彩花卉纹枕”中的“唐”写为“唐代”;“战国齐六字刀币”中的“战国”写为“战国时期”,虽然具体年代没有错误,但写法却不够准确。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此类不规范用法,严格按照《工作手册》的要求,严谨定名。

2.类别

此次普查的文物类别范围为:历史文物、古籍、历史档案、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历史文物下细分为31个具体类别,其余三项皆参照相关规定予以认定。博物馆馆藏文物一般以历史文物、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为主,因历史文物类别划分较为复杂,信息采集登录时多有谬误之处。例如,石■、铁刀、青铜剑等文物,应按其质地划分类别,部分工作者却误将其归为“武器”一类;陶俑应归为“雕塑、造像”一类,却被错误的划分至“陶器”一类。因此,在进行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时,应仔细研读学习《工作手册》,避免因工作人员理解偏差造成的类别划分错误。

3.完残程度及保存状态

在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中,经常有工作人员将完残程度与保存状态相混淆。完残程度是指文物及其附件的完整、损伤、残缺或污染等情况,分为完整、基本完整、残缺、严重残缺(含缺失部件)。而保存状态指文物的保存现状,可分为:状态稳定,不需修复;部分损腐,需要修复;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已修复四种情况。在对修复过的文物,例如用石膏修补过的陶罐等,进行信息采集登录时,一些工作人员会将完残程度一项填写为“已修复”。这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完残程度与保存状态二者的含义而造成的混淆。在遇到此类文物时,工作人员应注意不要填写错误。

4.图片

此次普查中图片采集是必填选项,因此每件文物至少要有一张图片,以能反映该文物的整体面貌为佳。很多文物单凭一张正面照很难表现出所有细节,应从多角度拍摄,重要部位更要局部拍摄。例如钱币,很多工作人员只拍摄正面图片,忽略了背面。但对于背面带有特殊标记的钱币来说,也应拍摄背面图片,使图片信息采集更加完整。

(三)安全至上加强保护

博物馆内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需从库房内提取文物,运输至工作场地后进行各项信息采集工作,包括测量、拍摄、资料整理记录、登录等步骤,采集完毕后送归库房。在此过程中确保文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1.场地

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普查工作尽量选择在空间较大、便于操作、安全设施较为齐全的房屋内进行。房屋使用前应清理无关物品,排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保护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张贴于工作场地内,督促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自觉遵守,如禁止吸烟、禁止携带饮食、各类办公用具摆放远离文物等。有条件的博物馆可在房屋内铺上地毯,工作台上覆盖软布,防止文物意外磨损、滑落。

2.设备

文物信息采集登录涉及的步骤较多,所需设备也就相对较多,常用的有:手套、口罩、铅笔、橡皮、红(黑)色签字笔、订书机、各类测量工具、美工刀、剪刀、标签、胶水、封条、推车、工作台、电脑、打印机、摄影器材等。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必须保证文物和人员安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文物所贴标签和装文物的档案袋上使用记号笔、签字笔填写信息时需小心谨慎,不用时必须将笔帽盖好,防止文物意外染上墨迹,也可以避免墨水干枯,节约用具。

3.人员

在进行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之前,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进行信息采集操作时应着装简单轻便,减少装饰物,做到行动灵活。操作人员手上不得佩戴金属等硬质首饰。手持文物时需佩戴手套,双手捧持或一手紧抱一手托底,稳走轻放,避免文物磕碰、挤压。如使用专业设备需专人负责,安排专业适岗人员操作。博物馆安全保卫部门应负责对进入工作场地内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控,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4.操作

负责文物信息采集操作的工作人员应该集中精力,认真、细致地进行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在进行操作前应拟定合理的操作步骤,尽可能将所需信息一次采集完毕,避免重复提用对文物造成损坏。操作时应准备手套、口罩,防止汗液、湿气沾染文物。一些类别的文物质地比较脆弱,在信息采集操作过程中应予以特别注意。例如,很多纸质文物在进入博物馆时就已经残破,又在柜中摆放多年未经移动,质地变脆,随意翻动很容易造成损坏。因此在拆除外包袋时,动作要轻柔,装袋时要保证文物的平整;照相时如需拍摄内页,要选择最有表现意义的一页,小心谨慎的打开文物,尽量不要折叠按压;翻看文物寻找年代、出版社或发行单位、主要内容等帮助定名的信息时,要了解这些信息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避免对文物进行不必要的翻动,造成意外损坏。

5.数据

此次普查各个阶段得到的数据和资料都属于保密范畴,因此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都应加强保密制度的学习,强化数据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在保密期限内普查所得数据不得外传、泄露或私自备份、使用,以免对普查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语

本次普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针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项目。工作进行两年多以来,在全国各级普查机构、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继续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本文作者在参与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实际工作中,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安全等几个方面对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此次普查工作有所裨益。

注释:

(1)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2013-3-1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2012-10-1.

[2]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2013-3-14

[3]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2012-12

作者简介:王迪(1992-),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