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肃芝的藏域见闻

2015-11-07明占秀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缘分

明占秀

[摘 要]《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此书是集西藏宗教、民俗、政治、社会、文化等一身的作品,以“缘”字贯穿全文,求法为名,游历叙述,放眼于藏族山水之间,情表于宗教文化之中,以众多图片来诠释文字,以坦然心境来描写景物,通篇文章简单易懂,特点鲜明,能够在心灵上吸引读者。

[关键词]求法;缘分;藏族山水

有人说:“《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可以算是一本关于西藏的在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首选之书”;还有人说:“如果你想要了解神秘的西藏,并把你所了解的神秘的西藏弄的比你了解它之前更神秘,那你就去读《藏地密码》,反之,因为对西藏的神秘有兴趣而希望揭示一个真实的西藏,就去读《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口述史》”,此书是集西藏宗教、民俗、政治、社会、文化等一身的作品,其学术价值非常书所具备。该书在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时一抢而空,现在所见的是2008年再次由三联书店修订的版本,其销量可观,为对西藏有兴趣的大众所喜爱。

一、作者的传奇人生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是在口述者与笔述者二者的配合下完成的。在这里主要介绍口述作者邢肃芝老先生的生平。邢肃芝于1916年出生于南京,九岁时皈依佛门,十六岁入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同时成为中国佛学会会长太虚大师的秘书。1937年赴西藏求法,1938年进拉萨哲蚌寺研学,经七年刻苦学习及辨经,1945年通过在西藏摄政王面前举行的辨经考试,成为第一个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1949年,西藏发生震惊中外的“驱汉事件”,由此撤离西藏,1950年移居香港,开始讲经说法,翻译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他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翻译成汉文。1959年,他应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赴美国讲授藏学,并定居美国至今。

邢老一生横跨藏汉两地,涵盖僧俗二界,独特的多重身份,使他的经历具有及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他又是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探索家,一生经历险情无数,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朝拜咱日山,在九死一生的路途中,邢老成为唯一一个走进咱日山、又能走出咱日山的汉人。

二、作者写书的背景及经过

邢肃芝老先生将当年入藏途中,沿途的所见所闻做了详细的笔记,并在1945年回到重庆时将这些笔记整理成册,交付一家出版社。那时候,邢老就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撰成书,与大家分享。但后来因一些原因,出版社未曾出版。直到1998年,邢老在洛杉矶与此书笔述者张建飞、杨念群两位学者相逢,交谈之下,他们俩对邢老过往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将其撰写成书。因缘巧成,邢老欣然允诺。笔者先后对邢老进行了二十多次的的采访,录成四十多盘录音带,将录音初步整理成文字后,再根据整理情况摘录出一些需要补充的细节问题,进一步采访,经过数次反复的挖掘和追忆,做最大限度的补充。声音记录转换成文本后,笔者再参照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口述文字与原有的游记、日记及大量的珍贵照片进行合理地穿插编排,使得口述记录能够与历史文献达到相得益彰的互证效果。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直至各项因缘具足,方才功德圆满,使这部口述自传得以问世。

三、此书的内容及特点

(一)主要内容

根据两位笔述者的交代可知,此书乃是经过史学加工的一个口述史叙事文本。该书的缘起和基干乃是由两位笔述者从1998年起,先后对受访者进行了二十多次采访而录制的40多盘口述录音带。在声音记录转化成文字后,他们又根据口述者当年的游记手稿、日记及其当年拍摄的照片,并参照相关的历史文献,才使得这份口述记录转化为鲜活而完整的历史叙事。同时,此书也是一本以时间顺序为主导,以求法为线索,以口述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本内容的纪实作品。《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其主要内容以邢肃芝老先生的亲身经历为主题展开描述。文章最切实地表达了一个汉人喇嘛一心求密法,又放眼于藏区山水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种种情怀,以及他内心平静地汲取宗教密法、藏族文化的心路历程。

(二)特点

1、机缘巧合因缘合和奇缘处处化险为夷

本文以“缘”字贯穿全文,邢老如何赴藏以及后来成为一名佛教密宗方面的权威人物,是与“缘”字分不开的。邢老出生于南京一个经商的家庭,本来他完全可以子承父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由于他自小身体欠佳,算命先生断言非得送进寺庙才可存活,此为他毕生求法之缘起。

1933年5月,因有缘邢老参加了法会,对西藏密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深入地学习西藏密教的奥妙,因此他决定先学习西藏语文,然后前往西藏求法,如此便为赴西藏求法奠定了基础。因学习西藏语文的需要,又与汉藏教理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机缘巧合,在这里碰到了一位重要人物—太虚大师,此为他人生之一大转折。那年他年仅16岁,因才学出众,成为当时佛教学会会长太虚大师的秘书。以及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认识了一些关键性的人物,如此便结下了善缘。

进藏和求法的道路,困难重重。如果没有机缘巧合,那西藏之行根本无法延续。一路上他受到了几乎所有能享受到的优待和奇遇,无论是随国民党考试院长戴季陶入藏在最后一刻搞定乌拉,或者是经由达赖的近侍“兰州僧”介绍进入高不可攀的三大寺,还是在咱日山朝拜莲花生大师九死一生成为有史以来唯一生还的汉人,怎一个神奇了得!邢老毕生,处处与“缘”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因为有缘,才使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2、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美文填图锦上添花

全书图片共计134页,可以说在这本总计351页的专著中,每两页多就有一幅插图,而且插图均与本文所描述的内容息息相关,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在号称“读图时代”的当今,将如此多的图片引入著作,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些图画充分地展示了邢老的探索、求法过程。想必邢老的口述必定离不开那些发黄的照片,也许他正是按照留下来的这些照片,在照片的不断提醒下,再加上他惊人的记忆力,才能够口述出这篇文章的大体。

比文字更直观的永远是图片,书中各类图片包括:诸多高僧大德的法相,达赖灵通入拉萨城的情景,贵族庄园的居所和温泉,布达拉宫的跳神表演,还有神秘的习武喇嘛等等。这好多东西感觉只看着文字是无法理解和想像的,有图才能认识的更加清楚。此书中的插图更为弥足珍贵。此书中的很多高僧大德的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是黑白照,但描绘的却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画面。

3、名为求法实为见闻求法见闻合二为一

此书虽为“求法记”,怎一看给人的感觉是,这本书主要讲的应该是如何求法,以及密法的内容等相关的知识。但看完后才明白,在书中作者描述密法的内容少之又少,我想这正是密法的神秘所在吧!作者把神秘的密法与机缘巧妙地安排起来,既让我们领略到了藏区的山山水水,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密法的不可轻易泄露性。当领略完第二遍的时候,感觉才触到了本文的核心所指,从中真正感觉到了邢肃芝老先生对于求法的执着性,他心无旁骛,以至最后达到修习密法的至高境界,因此才有这种“合二为一”的奇妙作品。

文中虽然多次提到密法、高僧大德等等内容,但并未进行详细描述,这不是写书的弊端,恰恰是此书的绝妙所在,即把密法的不可轻易泄露性与实际的创作结合起来,即达到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内容又没失大体,与书名相得益彰,既没有把密法的“天机”泄漏给读者,又让读者了解到了许多相关的知识。

4、游历探索日常描述藏族文化一目了然

本书中也处处体现了对藏地风土人情的描写,例如:雅安风情、炉城观俗、道孚素描等等都是邢老在赴藏路上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藏区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描写,给未去过藏区的人们提供了一部简单而鲜明的地理志,也使许多想去藏区的人对藏区的风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除了对这些的详细描述外,对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十分关注,比如:乌拉牌、贵族的发髻、听留声机和打麻将的风尚、十分西化的宴请宾客的食谱等,谁还会想过当年西藏贵族就已经开始打麻将、玩国粹了啊!还有,对于寺庙里喇嘛极为详细的日常起居生活,更是直观、真切地描述,在看这本书之前,谁还会对这些有这么详细的了解呢?这本书是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藏传佛教和藏族人生活的最直观的显现。邢老对细节问题的爆料,更是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四、美中不足之处

无论多差的一部著作,一定有它的优点,因为大多数人给予的评价都是相对其他书而言的。所以,相反地,无论一本书写的多么的完美,就像邢肃芝的这本《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它的思想上都堪称一部佳作,但是也有它的美中不足之处。

第一,对口述与笔述的符合性高度的怀疑。此书是根据邢肃芝先生口述而写成的,那么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所覆盖到的所有内容是不是当事人自身意识之流露呢?杨念群和张健飞先生是否把邢老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了呢?他们所参考的历史文献和口述记录之间就真的达到了一种相得益彰的效果了吗?笔者对于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疑团,但是真的就能这么完美吗?可能一些内容是经过加工的,也可能不是邢老所述那样的。为什么在1948年的时候出版社没有接受此书的出版,这种种的疑问难道仅仅是笔者书中所述的那样吗?这也是我的怀疑。

此外,笔者应该对自己所参考过的文献加以注释,写明资料的来源、出处,以便于研究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人加以追踪,以更弄清楚事实的真相,让读者心服口服,而书中竟连一处注释(书名、原始资料等)也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第二,本书的结尾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洛桑珍珠还俗那一段。因为在取得学位后他开始关心自己的世俗前途,要当校长办学校,回乡看母亲觉得应该娶妻生子,让老人家享受清福了。修持多年为何轻易还俗?遗憾的是,洛桑珍珠本人语焉不详。

五、总体评价

总之,《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一书是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社会、民俗等方面的全面阐述,从描述日常生活及见闻的浅低层次递增到修习密法的高深度层次,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写作方式上都比同类型作品略高一筹。

此书的口述者和笔述者,都为此付出了颇多的心血。但最可贵的可以说是邢老先生的亲身经历,如果没有他的亲身经历,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如果邢老没有把这些全部以日记、手稿、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仅仅属于记忆部分的内容远比不上记载下来的内容。为此书笔者也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笔者称道:“...往往为了一个细节的问题,就要在洛杉矶—北京横跨太平洋的两地进行数次联络...”足可以证明笔者对此书的高度重视。其取得的成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我认为也达到了邢老先生的心愿,希望这本书能为近代西藏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一分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此书内容涵盖度广、阅读空间大、文字浅近,为热爱藏区文化的人们开辟了一条了解西藏的捷径。可以说,在研究西藏的诸多学术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读此书时,不要为了文学的目的去读,也不要为了娱乐的目的去读,应该用心去读、去感受一个修习密法者对藏族宗教文化的热情,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出邢老内心的平静、坦然,更能够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真实内涵。

参考文献:

[1]邢肃芝口述,杨念群、张健飞著:《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三联书店1998年

猜你喜欢

缘分
小说微拍
神回复
两颗子弹
FATE, PLAY, LOVE
偶感
测测你与“财神爷”的缘分
天赐的缘分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遇见
与人为善说“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