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
——以“211工程大学”为例

2015-11-07周首领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全日制师范综合性

甘 莹,周首领

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
——以“211工程大学”为例

甘莹,周首领

目前,我国“211工程大学”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占有很大比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大学拥有综合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办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晰、师范性缺乏、实践性不足的劣势。为此,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独特的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类师资队伍建设并重视师范性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以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现状;“211工程大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必须扩大和集中多方面的高等教育资源参与教师培养。因此,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为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由单一技能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高等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

目前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向发展型,即原有的师范院校通过发展非师范专业成为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类是合并型,即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师范院校与师范院校合并形成的综合性大学,比如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第三类是内生型,即以前没有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或者扩大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而开设教育学院从事教师教育,如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1]本文中的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即指第三类内生型综合性大学。

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现实需要及现状分析

(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现实需要

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育的转型对人才标准和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需要高素质、创造性的专业化教师,传统上那种凭借经验和技术的教师很难承担这样的重任。为此,必须改变我国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师教育模式,使教师教育走向多元、开放,建立高师院校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的教师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开始建立教育学院培养教师,正式进入教师教育领域,由此形成了高师院校与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一起培养教师的格局。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8条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一规定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要求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

教育硕士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4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决定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不仅是完善我国学位制度,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需要,更是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优化基础教育领域教师队伍的结构、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于是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我国确立起来并开始全面招生。全日制教育硕士是教师教育中更高目标和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作为我国高水平的大学,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职责。

(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现状分析

因“211工程”大学能代表中国大学的发展水平,而且无论从高水平大学的使命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211工程”大学都应该成为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211工程”大学中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经过资料查询,目前“211工程”大学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有36所,其中外向发展型有9所,合并型有7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内生型)有20所,具体情况见表1。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内生型)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年份、培养院系以及招生专业见表2。

表1 “211工程”大学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分类

表2 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时间、培养院系和招生专业

就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情况而言,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中占有很大比例,36所大学中有20所是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达到56%,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第二,在地域分布上,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都有分布——东部有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中部有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西部有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由此可见,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数量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在全国分布广泛。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在培养时间上,由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开始招生的年份较晚——2009年开始确立招生,因此整体上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历史较短,最早的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培养了三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生,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2015年才开始招生。第二,在培养院系上,学科教学的不同方向都在相关院系开设,如语文方向放在文学院,外语方向放在外语学院,能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第三,在开设专业上,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有教育管理专业,原因是这类综合性大学在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上发展良好,有足够的师资开设教育管理专业,但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教师的学科教学却很少,或者只开设了学科教学中的个别方向。由此可见,我国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上时间较短,开设专业不全面,但能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开展学科教学的相关方向。

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优劣势分析

(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优势分析

1.综合性强。与师范院校相比,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强大的基础学科和齐全的学科门类,同时各学科密切交叉融合,这就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各个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宽厚的知识基础。一方面,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齐全的学科门类,并且这些学科实力雄厚,有助于增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湖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的数学方向由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开设,物理方向由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开设,这些院系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类综合性大学强大的文理综合实力,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各种跨学科选修课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这些正是培养未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教师所需要的。

2.学术氛围浓厚。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要求教师由单一技能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从事教育职业的各种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而且更应具有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能力,具有不断反思和创新的能力[2]。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正是这种研究型和专家型的教师。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其中的研究型大学都是“旨在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校,孕育了基础理论的原始性创新或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3],这种学术性和研究性对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以及未来的研究型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以及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具有极强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和榜样。

3.办学资源丰富。国家设置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目的是为基础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提供高层次人才。我国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而“211工程”大学中这些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是政府重点建设的学校,经费充足,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这类综合性大学充足的经费保障,能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各个环节的培养提供相对优化的资源和经费支持,而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图书可以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这类综合性大学多样化的办学资源可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该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提供支持。可见,丰富的办学资源有助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劣势分析

1.目标定位不明晰。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历史较短,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尝试阶段。全日制教育硕士从2009年确立招生到现在也只有短短6年时间,很多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缺乏经验,这些学校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雷同,既没有体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特点,更没有发挥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上的优势。目标定位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那么整个模式的运转便失去了方向,会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无法培养合格的人才,或者培养的毕业生无法适应教育要求。当前我国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清晰,最终导致其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不同大学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虽然某些安排可以被认为是学校的特色,但更多的是因为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引发的目标定位不明晰,严重后果是这类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不伦不类”,既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技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师范性缺乏。完善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要求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而这两者也正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要求。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的强项在于学术性,包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浓厚的学术发展氛围,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等[4],但由于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缺乏教师教育的经历,其往往不具备“师范性”的氛围与环境。目前多数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时都不花精力去考虑“师范性”的问题,很多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时依然是按照各自学科的特点去发展,淡化了“师范性”。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主要生源是在校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有些更是跨专业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因此这些生源往往缺乏师范基础。而师范性是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根本标志。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范性不仅不能被忽视,反而应该更加重视。因此,如何加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师范性是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3.实践性不足。全日制教育硕士是为基础教育培养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性学位,其培养出来的教师将直接进入教学一线工作,因此,在两年的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即分析教材的能力、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组织课堂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能力等[5]。教育部在2009年3月出台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保证”,“应届本科毕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6]由此可见专业实践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重要性。师范类综合性大学在长期的教师教育历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实践环节模式,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而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建立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前期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没有和实习单位建立有效沟通,并给予实习单位经费保障和理论支持,高校与中小学没有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导致许多单位对接收全日制教育硕士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对其安排的实习活动不予配合。即使有些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有实践基地,但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实践实施方案,因此,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过于随意,不但没有严格的考核评定、纪律要求以及激励机制,而且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也全凭自觉,导致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之后也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实践能力。

三、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战略重点

(一)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独特的培养模式

虽然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一些共性要求,但是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却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创建独特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首先,可以发挥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学的优势,研究这类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虽然教育学科设置历史较短,但在发展上独辟蹊径,尤其在高等教育学上发展势头强劲,并成为众多学校的优势学科。比如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全国闻名。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也属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因此其可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优势来研究全日制教育硕士独特的培养模式。其次,要充分利用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来构建其独特的培养模式。我国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具有综合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办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构建这类综合性大学独特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强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使其与师范类大学有所区别,这样才能使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二)加强教育类师资队伍建设并重视师范性课程体系

加强师范性是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此,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过程中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师教育氛围,同时加强对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具体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加强教育类师资队伍建设。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类课程上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相关院系的学科优势,有一大批专家、教授可以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授课。但在教育类课程尤其是教师技能课程缺乏相应师资,因此,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不仅要创造一切条件引进或培养优秀的教育理论方面尤其是教学技能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而且应该聘请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来讲授教师技能方面的课程。其次,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师范性课程体系建设。“不同的课程体系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7]。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确保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师职业培养与训练达到要求,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三)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

专业实践是区别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重要环节。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除了通过在校学习的课程来习得外,最主要还是需要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加强巩固。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全日制教育硕士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因此,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必须要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以保证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性的培养。第一,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要与当地优秀的中小学校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使高校和中小学校共同成为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载体。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要为成为实践基地的中小学校拨付一笔专项经费,以支持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同时,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科研选题要与实习基地在现实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以促进实习基地的发展。第二,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实践制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要对实践的目的、任务、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制定实习纪律、实践成绩考核、各类评优标准方面的规定,以保障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实践。

本文为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1]周险峰,钟毅平.关于合并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93.

[2]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47.

[3]包水梅.我国研究性大学教育学院发展战略探析[J].学术论坛,2012(8):220-221.

[4]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153.

[5]周美丽.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493/201002/xxgk_82629.html.2009-03-19.

[7]黄勇荣,程传奇等.师范性的融入与提升,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关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6):64.

G64

A

1671-6531(2015)15-0109-04

甘莹/郑州大学教育系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0);周首领/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0)。

猜你喜欢

全日制师范综合性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