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5-11-07李达德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囊性腺瘤颈部

李达德

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李达德

目的 研究CT与MRI在颈部肿块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58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查看患者的CT与MRI资料,探讨CT与MRI在颈部肿块中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在58例颈部肿块患者中,共检测出甲状腺腺瘤12例、囊性淋巴瘤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13例、神经源性肿瘤25例。经MRI检测与经CT检测在颈部肿块检出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肿块在MRI与CT中的表现会有很多类似性,对诊断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医师要考虑到患者实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使颈部肿块诊断质量与水平得以提升,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颈部肿块;CT;MRI

现阶段,对于颈部肿块病症,通常采用MRI、CT等手段进行检查,不过从患者MRI与CT影像资料上看,两者并无较大差异,加大了疾病诊断的难度。MRI与CT影像资料出现较高的类似性后,易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1],因此,必须明确MRI与CT手段在颈部肿块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颈部肿块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主要分析CT与MRI在颈部肿块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58例颈部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在21至58岁间,平均年龄(36.59±6.36)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吞咽困难、颈部有异物感或梗塞感、用手可触及肿块等。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与MRI检查,CT检查常规层厚度设置为5mm,扫描临近蝶鞍颅底直到胸廓的入口部位。MRI检查扫描层厚度值是5mm,层间距为0.5mm,扫描冠状面、矢状面与横断面。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块检测类型 通过研究发现,在58例颈部肿块患者中,共检测出甲状腺腺瘤12例、囊性淋巴瘤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13例、神经源性肿瘤25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检出率最高,比例为43.1%,囊性淋巴瘤检出率最低,比例为13.8%,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T与MRI征象 属神经纤维瘤,T2W1检测信号偏高,一旦强度增加后,会有明显变化产生,其信号显示较弱。神经鞘瘤有出血囊变产生后,便会夹杂杂乱信息,此时T2W1信号增强,T1W1信号偏弱。中央信号主要表现为斑片状,信号增强后,会产生很大变化。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因鼻咽癌下淋巴结转移所致,经检查了解到,鼻咽部黏膜有明显增厚现象,增强扫描后,观察到淋巴结边缘部位比较平滑。

表1 肿块检测类型

通过CT检测发现,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多房结构,有着较大的肿块,囊性密度小,增强扫描后,观察到结节中心有斑状强化区域。

2.3 患者的检出情况 在58例颈部肿块患者中,经MRI检测有55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4.83%。经CT检测有56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6.55%。经MRI检测与经CT检测在颈部肿块检出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部淋巴结包含的种类较多,按照病理分类,可将其分为30多种类型,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大多都因肿块形成就诊。临床检查能够发现部分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而言,他们可以触摸到5至10mm的浅表肿块,不过对于深部较小淋巴结难以扪及[2]。据相关资料统计,若临床医师单纯依靠触诊进行诊断,则约有39%的淋巴结转移会出现漏诊的情况[3],因此,可利用先进的辅助手段,确诊患者疾病。

目前,CT与MRI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过颈部肿块在MRI与CT中的表现比较类似,需要临床医师正确把握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且进行分析,提高颈部诊断的准确性[4]。颈部淋巴结结核大多出现于三角区淋巴结、颈静脉周围等部位,呈现为串珠状[5]。

当CT扫描增强后,颈部淋巴结结核边缘部位会表现为规则强化或者不规则环状的现象。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在58例颈部肿块患者中,有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8例囊性淋巴瘤患者、1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25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颈部淋巴结经CT扫描,可以发现其呈现出不规则环状,密度低,有若干分离的情况。

从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中发现,泌尿系统存在结石、高血钙的现象,患者右侧颈部有疼痛感,在扫描过程中,可观察到囊样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后,呈现出斑状强化的情况,与其他囊肿存在差异。甲状腺腺瘤很少出现出血的情况,可能导致主细胞逐渐减少,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且出现钙相低下的情况,若患者伴随血钙低下症状,则考虑其可能出现腺瘤内出血的情况。

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深层结构表现为内生长,在囊壁便可观察到淋巴管瘤,在本次研究中了解到,淋巴管瘤对甲状腺中下叶后缘部位造成侵犯,对正常解剖关系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颈部肿块在MRI/CT中可表现为不同特征,临床医师在颈部肿块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者的不同特征,尽早确诊患者疾病,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便于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与计划,让患者尽快入院治疗,这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颈部肿块疾病的治疗与诊断均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410300湖南浏阳市人民医院

[1]殷磊.颈部肿块的CT和MRI研究[D].暨南大学,2007.

[2]石钦龙,王胜儒.CT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颈部肿块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03):108-109.

[3]刘星博.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探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278-279.

[4]赵元礼.颈部肿块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1120-1121.

[5]刘春光.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03):134.

[6]余强.颌面颈部软组织肿块性病变的CT和MRI诊断[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4(10).

R445.2

B

猜你喜欢

囊性腺瘤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