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5-11-07苏美开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病历心肌梗死我院

初 萍 苏美开 丁 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初 萍 苏美开 丁 丽

目的 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急诊治疗的患者中选出60例,其中30例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的患者病历,作为对比组;另30例则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患者病历,作为分析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对两组病历的分析显示,分析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明显低于对比组,而心肌梗死复发率则低于对比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结论 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优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抢救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优化急诊护理;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脏类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期供氧不足,导致心肌缺氧产生坏死情况,进而引发的急性心脏类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其胸部疼痛难忍,并伴有心律不齐、胸闷等症状,在服用常规心脏类药物时效果较差,并可能会出现休克或者死亡的情况[1]。

1 资料及方法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出的60例,其中30例是我院开展优化护理模式之前的患者病历,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从31岁至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岁。另外30例则是在我院开展优化护理模式之后的患者病历,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从32岁至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岁。经过当时对患者的检查后发现,6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同时其生理指标与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心肌梗死判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的一般数据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回顾式分析方式,对选出的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患者急求时间、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心肌梗死复发几率等。

1.2.2 急救护理方法

1.2.2.1 对比组急救护理方法 本次分析中,对比组患者是从我院开展优化护理模式前的病例中选出的,因此患者仅接受了常规护理措施。当急诊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求救电话时,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和住址进行详细的询问,同时派出急救车辆,在其到达医院之前要对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当患者到达医院之后,要立刻转移到急诊室进行救治,在人工输氧和静脉输液基础上,为患者化验血液中的成分,以此给医生判断病情的参考[2]。

1.2.2.2 分析组急救护理方法 本次分析中,分析组患者是从我院进行优化护理模式后选出的,其采用的均是优化护理模式。首先,当急诊室值班人员接到急救电话时,立即通知急救车前往患者住处,要求急救车从出发开始,10分钟内必须赶到患者住址。同时值班人员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沟通,教导患者家属进行常规的急救措施。当急救车到达患者住址后,立即为患者进行人工输氧,为其进行输液,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尽量平复其恐惧心理[3]。其次,当患者到达医院之后,已准备好的医护人员要马上对患者进行交接,并与急救车内的医护人员进行二次沟通,将抽血样本送检化验,对患者本身各类生理指标进行有效查看,以保证患者能够接受良好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患者接受手术前,要纤维患者服用50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00(两者需经碾碎后混合进行服用)。第三,当患者接受完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护理。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心肌疼痛难忍的情况,为缓解疼痛可以采用肌肉注射吗啡或杜冷丁的方式进行缓解,注射量要严格控制,每6h方可注射一次;而对于出现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为其注射适量的镇静剂或非那根;还可以为患者注射利多卡因,对室颤和心动过速等情况进行与方法,注射方式为静脉注射。此时的患者由于刚做完手术,其身体必然处在虚弱状态,在接受护理工作时其配合度必然较差,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患者家属的协助来完成手术后前期的护理工作[4]。

作者单位: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将相关数据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表[±s,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表[±s,n(%)]

小组名称 分析组 对比组小组人数 30 30急诊时间 (42.47±4.18)min (67.29±7.17)min急诊球囊扩张时间 (79.58±11.74)min (116.32±32.61)min分诊评估时间 (1.17±0.68)min (3.31±1.17)min心电图使用时间 (4.29±1.13)min (8.16±2.08)min住院时间 (11.72±5.16)d (12.57±5.68)d术后复发率 1(3.33%) 7(23.3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采用优化护理模式的分析组患者在急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小于对比组,其住院时间也要略少于对比组。同时,分析组患者的治疗后复发率要远低于对比组。

3 讨论

在开展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需要引入优化护理模式,通过较为迅速、优质的护理服务,节省患者的急救时间,充分为抢救做准备。另外,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期间,优质化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恢复,降低病情的复发几率[5]。同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舒缓患者心情,为其病情恢复提供最佳的条件。

[1]许新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6:185-186.

[2]王淑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36:44-45.

[3]陈小红.急诊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4,12:108-109.

[4]王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781-782.

[5]张巧风.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06:353-354.

R473.5

B

猜你喜欢

病历心肌梗死我院
强迫症病历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