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房管理在妇产科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中的成效分析

2015-11-07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药房妇产科规范化

夏 芳

(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药房管理在妇产科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中的成效分析

夏芳

(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目的:探讨药房管理在妇产科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中的成效。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析我院药房管理前后产科与妇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房管理后,产科与妇科患者术前0.5~2h给药明显高于管理前,术前>2h、术后给药明显少于管理前;甲硝唑使用频率均显著降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使用频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药房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药房管理;妇产科;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规范用药现象一直是困绕卫生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卫生部2011年提出了为期3年的专项整治活动,要求最大限度地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为了积极自觉地践行“通知”的号召,我院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积极投入滥用抗菌药物的整治活动中,通过科学、严格地制定院内具体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于2011年7月出台了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我院还制定了严格地跟踪监督机制,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案例进行了严格地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措施,目前已逐步取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药房规范化管理前)与2012年7月~2014年6月(药房规范化管理后)对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最终收集到药房规范化管理前后产科病历资料各62份,药房管理前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29.28±2.38)岁;管理后的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9.02±2.20)岁。收集到药房管理前后妇科病历资料各60份,药房管理前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3.20±6.59)岁;管理后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2.09±6.66)岁。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属于2类切口,且排除术前1周使用过抗菌药物者。

1.2药房规范管理方法:设计一份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表。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历号、出入院时间、抗菌药过敏史、病史、诊断结论及手术时间和方式等;通过详细记录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种类、开始给药与停药的时间、给药途径及剂量等方面填写相关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情况主要是指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感染预防效果、抗菌药物的单项药价及住院费用等。充分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情况下,制定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在围术期预防应用的合理性做出相应的评价[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给药时机及疗程比较:房管理后,产科与妇科患者术前0.5~2h给药明显高于管理前,术前>2h、术后给药明显小于管理前;妇科患者术后未给药、48h之内给药明显高于管理前,产科、妇科患者术后48h以后给药明显低于管理前;产科、妇科患者平均用药时间明显短于管理前。见表1。

表1 药房规范化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及疗程比较[例(%)]

2.2抗菌药物种类:管理后,甲硝唑使用频率均显著降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使用频率明显增加(P<0.05),头孢唑林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且头孢呋辛也成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中的主要选择,见表2。

表2 药房规范化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的医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过于频繁,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够理性的状态,是当前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滥用抗菌药物,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均相继出现了超级细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基础疾病治疗的进度和最终疗效,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当前各个医院所面临的共同任务[3]。

3.1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的时机与疗程:在临床中,如果对患者过早地使用抗菌药物,会影响到手术中的药物抑菌能力,术后给药会错过细菌污染与定植的密集时间段,会极大地抑制预防效果的发挥。因此,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相对标准范围,即在术前0.5~2h内或与麻醉时间基本同步[4];而对于剖宫产手术通常则应采用更具针对性的给药时机,一般在钳夹脐带后进行静脉给药处理。就给药疗程而言,原则上不管什么类型的切口,其用药总疗程均不宜超过24h,但是如果是特殊情况下必须依靠抗菌药物治疗时可在通常规定的24h的基础上延长1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以后,本院在给药时机和疗程方面整体来说笔试时规范化管理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个别患者的给药时机和疗程仍然不符合规定,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升。

3.2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的适应证:通过相关的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在没有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之前,我院妇产科在围术期手术和剖宫产两类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了100%。但是自从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我院临床药学部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观看视频、专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各科室临床医师及药房药师进行了系统地关于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题培训,在具体工作中通过突击抽查等方式跟踪监督具体执行情况,对于不符合规定用药的医师进行鞭策和教育,进一步保证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的适应证更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管理后我院有十几例妇科患者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3.3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与联合应用:与其他手术相比,妇产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B族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厌氧菌等。“指导原则”中推荐的抗菌药物预防方案是头孢菌素(第二代或第三代)+甲硝唑。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在临床中可以选用甲硝唑或奥硝唑作为联合用药均设定为合理。以剖宫产手术中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为例,“指导原则”要求这类手术应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但对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延长及产后出血等感染高危的患者,则可以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合使用甲硝唑的给药方案,或直接采用头孢西丁单独给药方案。

[1]贺筱彬.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0):2801.

[2]郭秀利,丁昊炜.强化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管理的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3(4):43.

[3]马书田,刘利珍,朱宏伟,等.实施专项整治前后北京地区65家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6):4871.

[4]胡耀梅,廖秋霞,李昌海,等.开展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对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2):606.

R95

A

1002-2376(2015)12-0163-02

2015-10-16

猜你喜欢

药房妇产科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