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2015-11-07郑洪昭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西医胃癌化疗

郑洪昭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 内三科,辽宁庄河116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郑洪昭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 内三科,辽宁庄河1164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确诊中晚期癌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生存质量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中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

目前胃癌的治疗还是本着极早发现、预防为主的原则[1]。我国专家学者们也一直在研究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许多临床治疗显示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以2013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确诊为中晚期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确诊中晚期癌症的患者80例,病理分期显示:45例为Ⅲ期,35例为IV期。病理分类显示:低分化腺癌35例,中分化腺癌为17例,黏液性腺癌有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2~66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7~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化疗:治疗前5d每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00mg,随后5d每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mg,随后5d每天静脉滴注顺铂20mg。每4周重复1次。化疗期间,患者要注重及时补充自身营养的,适当补充鲨肝醇、甲氧氯普胺片、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药方以健脾理气、和胃止呕为原则进行调配,配方为:党参25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郁金20g、半夏15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干姜5g。用水煎服,每日一副,一副分两次,连续服用5个月以上,可随病情变化调整药量[2]。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比较(例)

2.3两组治疗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化疗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有6例,粒细胞减少有8例,血小板减少有3例;对照组化疗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有16例,粒细胞减少有19例,血小板减少有12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治疗后生存治疗情况对比:试验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的有20例,稳定的有13例,降低的有7例;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的有4例,稳定的有25例,降低的有11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西医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但胃癌化疗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不良反应症状:浑身头晕、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白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凝血机制紊乱,免疫力低下等。在西医化疗的过程中辅以重要治疗,能够防止患者心、肝、肾功能受到损害,有效地控制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食欲及脾胃功能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3]。

本研究中应用的中医治疗药方中各类药材均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党参素来就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效,主治与脾肺虚弱,虚喘咳嗽,内热消渴;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在黄芪贾的《药品化义》中曾记载:“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白术在中医中主治健脾益气、脾虚食少、腹胀泄泻;陈皮陈皮又称橘皮,《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本草再新》中描述半夏可入肝、脾、肺三经,对保护肝脏功能有很好的疗效;菟丝子主治消渴不止;女贞子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用于治疗胃病,同时还具有抑制嘌呤异常代谢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干姜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患者食欲明显好于只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的心态更为积极乐观。

[1]程纬,葛亮,孟宪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6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4,4(21):467-468.

[2]李东芳,王云启,周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11(30):88-89.

[3]包文龙,方美玉,姜初明,等.扶正抗癌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1(30):2581-2583.

R735.2

A

1002-2376(2015)12-0152-02

2015-09-11

猜你喜欢

西医胃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