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治疗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5-11-07李伟雄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法莫替丁美拉唑埃索

李伟雄

(吉安县中医院,江西吉安343100)

埃索美拉唑治疗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李伟雄

(吉安县中医院,江西吉安343100)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n=65)和法莫替丁组(n=55),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服药后2、4、6天胃液的pH值及6个月内的再出血率。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89.23%)高于法莫替丁组(72.73%)(P<0.05);埃索美拉唑组用药后2、4、6天胃液的pH值均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1);随访期间,埃索美拉唑组再出血率低于法莫替丁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提高胃液的pH值,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埃索美拉唑;抗凝药物;上消化道;出血

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其中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最为常见[1]。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易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因此本研究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长期(≥3个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n=65)和法莫替丁组(n=55),埃索美拉唑组男51例,女1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1.23±13.46)岁;法莫替丁组男46例,女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48±11.6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埃索美拉唑组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40 mg/d,2次/天;法莫替丁组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法莫替丁(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7d。

1.3疗效判断[2]:显效:呕血、黑便停止,大便转黄,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稳定;有效:用药后还有少量的黑便和呕血,出血量小于70ml;无效:用药后黑便和呕血无缓解,出血量大于70 m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内总例数×100%。

1.4随访: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采用胶体金法进行便潜血试验检测患者再出血情况。随访6个月期间多次反复出血按一次再出血计算。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埃索美拉唑组服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法莫替丁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2.2两组用药后2、4、6天胃液pH值比较:埃索美拉唑组用药后2、4、6天胃液的pH值均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后2、4、6天胃液pH值比较±s)

表2 两组用药后2、4、6天胃液pH值比较±s)

组别例数胃液pH值2 d4 d6 d埃索美拉唑组<0.01<0.01<0.01 655.48±0.645.65±0.715.76±0.68法莫替丁组554.18±0.714.56±0.674.98±0.69 t 10.5448.5986.219 P

2.3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再出血的情况比较:随访期间,埃索美拉唑组再出血率为23.08%(15/65),低于法莫替丁组的40.00%(22/55)(χ2=4.000,P<0.05)。

3 讨论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易增加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损伤胃肠道黏膜,患者小肠黏膜受损率可高达75%[3]。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亦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同时其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仅服用一种药物[4]。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高而半年内的再出血率低,且用药后2、4、6天胃液的pH值均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为埃索美拉唑可不可逆的抑制胃内壁细胞H+-K+三磷酸腺苷酶,产生明显的抑酸作用,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胃黏膜损伤。此外,埃索美拉唑在肝脏的过滤少,血浆清除率较低,药物在血浆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浓度[5]。因此药效更为持久,生物利用度更高。且埃索美拉唑对由二丁基环腺苷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样有较强抑制作用。胃液中pH<5时,消化道中的凝血块会迅速溶解,而埃索美拉唑可有效将胃液维持在pH>6。因此,埃索美拉唑可通过强而有力抑制胃酸分泌来提高胃液的pH值,利于快速形成凝血块,加强止血效果。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治疗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胃液pH值,促进凝血块快速形成,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1]赵亚男,王晨,蔚有权,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595-598.

[2]杨绍广.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6):1107-1108.

[3]张勇,丁浩.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3):414-415.

[4]卢丽敏,武一平,林杰.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32-33.

[5]苏美英,陈龙辉.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24):104-104.

R573.2

B

1002-2376(2015)12-0095-02

2015-11-01

猜你喜欢

法莫替丁美拉唑埃索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探讨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法莫替丁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