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狭窄与IGF-1的相关性研究

2015-11-07周光韩冰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亚组中度生长因子

周光 韩冰

颈动脉狭窄与IGF-1的相关性研究

周光 韩冰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42例)、中度狭窄组(40例)和重度狭窄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IGF-1含量。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狭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及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中度狭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颈动脉狭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同时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4月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120例,入选者均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且均经颅脑MRI证实无新发病灶,均经颈部彩色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狭窄。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65岁。根据颈部彩色超声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男22例女20例)、中度狭窄组(男21例女19例)和重度狭窄组(男20例女18例),入选者均排除心肝肾慢性疾病。入院前2周内有服用他汀类及其它降脂药物、抗氧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等药物者未纳入研究范围。另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6岁,中位年龄64岁,均排除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它心、肝、肾慢性疾病。颈动脉狭窄组及各亚组和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结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入选者均排除急性脑梗死及陈旧性大面积脑梗死,且经颅脑MRI证实,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标准:最大斑块位置以(1-残留血管截面积/血管的截面积)×100%判断,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0~50%;中度狭窄51%~70%;重度狭窄71%~99%。入选者禁食12h,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置入干燥不抗凝试管内,待血样标本凝固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检;IGF-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要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狭窄各亚组IGF-1水平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1。

表1 颈动脉狭窄组及亚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的比较(±s,ug/L)

表1 颈动脉狭窄组及亚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的比较(±s,u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轻度狭窄亚组比较,☆p<0.05;※P<0.01;与中度狭窄亚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GF-1对照组 40 44.89±14.57颈动脉狭窄组 120 114.59±30.42△轻度狭窄亚组 42 97.94±27.26中度狭窄亚组 40 115.05±31.23☆重度狭窄亚组 38 132±32.44※#

3 讨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胰岛素类的一种单链多肽类生长因子,与胰岛素具有高度同源性,有促进细胞分化、增殖功能及胰岛素样代谢作用,参与血管平滑肌增殖,刺激细胞从G1进入S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增殖,从而调节动脉壁厚度。血管内皮细胞在IGF-1刺激下移动能力明显增强,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与成纤维细胞一起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导致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Shin-ichi等[2]对330健康男性的颈动脉斑块与IGF-1及IGF-1黏合蛋白-3(IGFBP-3)的关系研究发现,循环血液中IGF-1及IGFBP-3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相关,与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胰岛素水平无关,IGF-1及IG-FBP-3水平增高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因子。

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脑梗死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4]。颈动脉斑块形成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比较公认的有血流动力学学说和血栓栓塞学说[5]。当颈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管腔轻度狭窄时,可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当颈动脉狭窄>50%,即可使动脉血流的层流状态发生变化,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出现湍流货涡流;当血管狭窄>70%时为重度狭窄,狭窄段以远形成湍流或涡流,流速明显增加,当血管严重狭窄时可导致血管闭塞。在本研究中,颈动脉狭窄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狭窄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及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IGF-1水平呈上升趋势,提示高血清IGF-1水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密切相关。

[1]Martinez-Gonzalez J,Vinals M,Vidal F,et al.Mevalonate deprivation impairs IGF insulin signaling in 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Atherosclerosis,1997,135(2):213.

[2]Shin-ichi K,Noriyuki T,Akihiko S,et al.Circ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are associated with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617.

[3]AbuRahma AF,Wulu JT Jr,Crotty B.Carotid plague ultrasonic heterogeneity and severity of stenosis[J].stroke.2002.33:l772-l775.

[4]O’Leary DH,Polak JF,Kronmat R et a1.Carotid-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J].N Engl J Med,l999,340:14-22.

[5]Carr S,Farb A,Pearce WH,et a1.Atherosclerotic plague rupture in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vasc Surg,l996,23:755-765.

R743.3

B

猜你喜欢

亚组中度生长因子
小米手表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