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5-11-07张红梅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抗抑郁心理障碍神经内科

张红梅

浅谈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张红梅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神经内科门诊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心理障碍患者,均接受帕罗西汀治疗,并辅以心理疏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

神经内科;心理障碍;诊治效果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较多见,临床多建议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首选药物[1]。本文分析了口服帕罗西汀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神经内科门诊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心理障碍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 28岁~65岁,平均年龄(45.86±11.21)岁;体重 54kg~85kg,平均体重(63.25±10.56)kg;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脑血管病7例、恶性肿瘤5例、无伴随疾病8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8例、高中12例、初中7例、小学2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测,SAS评分、SDS评分均超过50分。研究对象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女性、未成年人、癫痫病史、躁狂症病史、同时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凝剂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商品名:赛乐特,中美史克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国药准字H10950043)治疗,初始剂量为20mg/次,1次/d。之后根据病情控制情况以每周10mg阶梯递增,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2]。

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每月接受2次心理治疗,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生活方式等。指导患者改变负性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协助制定相关的支持计划[3]。

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变化。

1.3 评价指标 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以50分作为临界值,得分50分以下者认为正常。S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SD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以50分作为临界值,得分50分以下者认为正常。SD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代表P<0.05。

n=30 SAS评分 SDS评分治疗前 62.34±6.94 64.22±7.65治疗后 47.86±5.68* 49.08±5.73*

3 讨论

神经内科门诊接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以女性较多见,并伴随一定的基础性疾病。由于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一致,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发生重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鉴别。由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伴随疾病造成的身心痛苦、昂贵的治疗费用、得病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都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主要为神经症、心境障碍。在神经症中尤以焦虑症、抑郁症较多见[5]。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往往伴有头晕、失眠等躯体症状,患者常因躯体症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鉴别,以防发生误诊或漏诊。

帕罗西汀是SSRIs类抗抑郁药物的代表药物之一,主要成分为氟苯哌苯醚,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吸收而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羟色胺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由于帕罗西汀的选择性强,对胆碱能、组胺、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和力低,因此不良反应也较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广泛。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有助于焦虑、抑郁症状的缓解,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剂量[6]。

本研究中3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后,SAS评分由治疗前的(62.34±6.94)分下降至(47.86±5.68)分;SDS评分由治疗前的(64.22±7.65)分下降至(49.08±5.73)分。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

作者单位:453003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1]张秀敏.11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112~113.

[2]孙舒.解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580~581.

[3]王月银.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4):345.

[4]张萍,毕晓莹,陆铮,等.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师,2011,14(6A):1837~1839.

[5]朱玲.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6~157.

[6]赵艺,严琦.心理干预改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1):1650~1652.

R741

B

猜你喜欢

抗抑郁心理障碍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