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1-07邬学维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髋臼入路髋关节

邬学维

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邬学维

目的 探讨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髋臼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一手术入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骨折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髋臼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治疗

髋臼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疾病,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因髋臼部位的解剖位置较深,且复位治疗要求较高,给临床治疗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手术入路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1]。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解剖位置暴露充分,复位难度显著降低,疗效确切等优点。本次研究中,笔者就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髋臼骨折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髋臼骨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1~65岁,平均(39.7±3.7)岁;病程1-13天,平均(4.1±4.5)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9例,坠落跌伤13例,重物砸伤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经详细影像学诊断检查(骨盆X线平片及双髋CT加三维重建),对发现存在合并伤的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后方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一手术入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术前1d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防术中发生感染。患者全麻条件下,前侧采用髂骨腹股沟入路,复位前清除游离骨折碎片,采用钛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股血管。前侧入路完毕后,反转患者躯体采用K-L入路,切开皮肤,分离筋膜和肌肉,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臀下神经,根据骨折部位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钛质重建钢板加以固定复位。手术过程中根据C型臂X线机掌握复位状况。术后3~7 d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术后当天即可行皮牵引术,术后3d可行常规肌肉舒缩练习,两周后可行不负重髋关节主动活动;两个月后可下地持拐进行不负重行走;三个月后可逐渐进行正常下地行走。

1.3 观察指标 采用X线疗效标准[3]对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以骨折移位小于1mm为解剖复位;以骨折移位大于1mm但未超出3mm为满意复位;以骨折移位超出3mm为不满意复位。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以患者休息或行走较短距离时髋关节无疼痛症状,但持续长时间行走较长距离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以患者休息或行走时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以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及跛行症状无任何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 治疗组30例患者中,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16例,不满意复位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髋臼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髋臼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髋臼骨折早期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容易造成髋臼稳定性较低,患者在晚期易发生关节退行性变、双下肢不等及髋关节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是成功治疗髋臼骨折的关键[4]。目前,临床治疗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伤后1-3周[5],常见的手术入路方式主要有单一手术入路方式(如前方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后方的K-L入路手术及侧方的髂骨股骨入路等)和前后联合入路方式,单一手术入路方式虽操作过程简便,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研究表明: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疾病,能够充分暴露解剖位置,显著降低复位难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结合我院的临床治疗研究,笔者认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均需经详细影像学诊断检查,对发现存在合并伤的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后方可进行手术;②术前应对术中难度及术后复位情况做好充分的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③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努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132500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骨科

表1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30例患者通过给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骨折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这表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贾健.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2):715-719.

[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Accur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 in three week salter injury[J].J B one Joint Surg,1996,78:1632-1645.

[3]朱琦,赵隆队,熊国辉,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18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1,46(7):361-362.

[3]杨俊秀,侯登国,张飞.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1):61-63.

[5]胡建华,张晓星,苟景跃.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4):297-299.

R687.3

B

猜你喜欢

髋臼入路髋关节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