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5-11-07肖春芳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双师型顶岗双师

肖春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4)

教育质量通过学生素质来反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会促进教师的进步。由于现代机电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类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机电专业师资的综合素质必须随之加强。以“双师型”师资为目标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本文从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 “双师型”师资的定义

目前,“双师型”师资的定义在职业教育界已逐渐形成共识,即“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统一。“双师”素质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个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1]“双师”结构是指职业院校中既有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又有从企业一线雇佣的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改革初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一体化,指在一所职业学校中既有理论教师,又有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和今后职教改革的要求则变为教师个体一体化,指在一所职业学校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指导教学都由一人担当,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2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能力欠缺

就教学方法而论,目前机电专业师资很少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训练。因此,机电专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教师们自我成长以及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教学方法的领会,而忽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教育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

2.2 专业技能脱节

实践教学是机电专业的主要特色,但机电专业师资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凸现了相应的教育弊端。从机电专业师资的来源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资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在其后的教学生涯中也有一些机会到企业实习,但大多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参观。也有一些人是从企业任职几年后进入学校,其中不乏有些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遗憾的是这些人自进入高校工作后,逐渐与业界远离,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渐与现实脱节。

2.3 职称评审与评价机制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仍采用普通大学教师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这样就使得“双师型”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使得其无暇顾及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3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建议

机电专业旨在培养我国机电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的内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要体现机电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的特色,除了要有设备与教材的投入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其最主要的方面。要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必须从教师的聘任制度、教师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创新双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

3.1 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从招聘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着手,这类教师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如果只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同样无法实施良好的实践教学。另外,机电类教师应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机电专业领域既广又深,横跨机械、电子两个方向,要求现有教师精通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是不切实际的。[3]因此,学校应积极聘任企业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校任教,让理论与实践融为贯通,有利于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有利于学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3.2 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对于新进机电专业教师,不论职称、学历,只要上岗前的三年内没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均应统一安排到企业一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锻炼。岗前培训考核由企业把关,学院依据企业考核结果决定新进教师的去留。实习锻炼不仅使新进教师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也为新进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型奠定基础。

对于全体在职机电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院需制订企业顶岗实践方案。学院要求教师以五年为周期,带课题和任务到企业集中顶岗锻炼半年至一年。其中,教学管理人员到一线管理岗位任职交流,专业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一线生产岗位顶岗实践。对于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学院不但不安排任何教学任务,而且将企业实践时间换算为课时量,照常发放工资。零教学任务且带薪培训,可以减少教师顾虑,确保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顶岗实践中。企业给每名专业教师配备一名技术专家或骨干,教师通过师徒式的培训方式,接受学习指导和技能锻炼。企业进行培训考核,如果评价不合格,在职教师需待岗充电,实践素质提升后才能再上讲台。通过系统而扎实的顶岗培训,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管理实践融会贯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3 创新双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阶梯式”认定制度。学院制定双师认定办法,明确双师内涵,将双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不设比例限定,全院专业教师及双肩挑教师享有平等的资格认定机会。放宽对学历的限定要求,将认定重点放在涉及专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制定符合双师特点的、可行性强的双师评价指标体系。“阶梯式”认定制度构建双师队伍成长空间,引导教师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地梯度发展。

(2)健全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学院制定动态的双师考核管理办法,对不同等级资格的双师进行相应考核,每年考核一次。不同等级的双师年度考核合格后,享有相应的等级津贴,从薪酬待遇上明显向双师倾斜。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降一等级或取消双师资格。这一动态性管理评价机制,既有助于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制定评奖评优鼓励政策。学院出台鼓励双师的政策,在职评和津贴方面,双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上,向双师倾斜;在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上,把企业实践经历和高职教学经验作为入选的必备条件之一。学院给予双师更多的激励政策,提高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引导双师专业发展。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9.

[2]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29):170.

[3]张永花,王明所,杨强.高职机电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27.

[4]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29):18-20.

[5]陈俊.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双师型顶岗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