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日语二外课堂教学效果

2015-11-07王诗婼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王诗婼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

0 前言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就会克服所有困难,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而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多样化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作为日语二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材、发掘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式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精心设计第一堂课

第一印象最重要,上课亦是如此。第一堂课上得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精心设计第一堂课至关重要。

第一堂课是师生第一次见面,根据情境,可以教大家日语初次见面时简单的自我介绍。用日语做自我介绍后,先不告诉学生刚才说的是什么,而是让学生来猜。如果稍微接触过一点日语的同学一般都能猜到教师刚才说的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做自我介绍时,一般会有什么样的肢体语言?同学们一般都知道是鞠躬。在介绍鞠躬知识前可以先问问同学们,了解有关鞠躬的文化吗?还可以叫几位男生和女生来演示一下他们所认为的鞠躬。并让同学们探讨男性和女性鞠躬有没有区别,有什么样的区别,以及鞠躬时的度数等等,引出鞠躬文化。如此的师生互动,会让课堂增添不少生机。

接着,让学生通过手机查询自己姓名的日语读音,查好后,教师一个一个教学生读自己的姓名。

再次,放相关的视频给同学们看,多看几遍。紧接着,教师带读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练习,并把姓名替换成自己的名字。学生练习时,教师下去指导。

最后,由学生来做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可以是单个学生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也可以是两位同学相互做自我介绍。当然要记得加上肢体语言——鞠躬。

第一堂课,学生们便学会了初次见面的用语,日语学习的兴趣便会大增,信心也倍增,日语课堂教学也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2 利用卡片等学习假名

学日语,最基础的便是假名了。有很多学生反映片假名更难记。在教学时,可以先教片假名,再教平假名。这样,学生先接触片假名,对片假名印象就更深,而平假名平时用得多,自然记得也快。

单个单个记忆假名会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媒介来帮助学生记忆假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利用卡片记假名

学了一行假名后,让学生强记假名。然后利用卡片做些游戏等,帮助学生记忆假名。比如可以随机抽取卡片,让全班同学认假名。或者让某位学生认假名。还可以把卡片发给学生,教师读简单的单词,让学生把相应的卡片拿出来,看学生的反应快不快。另外,可以让学生拿卡片做“萝卜蹲”、“找朋友”等游戏。

2.2 通过单词记假名

学了一行假名后,写些常用单词、大家都感兴趣的单词作为词例,比如あ行词例:あい;あいしてる;あいたい(喜欢看日剧的学生都知道)あおい;いえ;うえ。

片假名的学习则需要采用日英文对照法,例如インク(ink)ケーキ(cake)インターネット(internet)。

还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学习单词,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刺激,记忆单词会更快些,单词记住了,假名自然也记住了。

2.3 利用学生姓名学假名

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姓名都感兴趣,可以利用这点,学到相应假名时,把学生的姓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读。然后学生记住自己的名字,由老师来点名,看这些学生的反应快不快。在玩中学,很快就记住了假名。

3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句型、助词等语法

3.1 让学生讲解句型、助词等语法

笔者尝试过让学生分组,每组抽取一个语法,然后,讨论,派一位同学上讲台讲给大家听,并回答大家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语言的组织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应变等能力等。这样的上课方式和全由教师讲授不一样,学生感觉很新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每个语法抄3个句子

每次学了语法后,让学生去图书馆或在网上查资料,抄下自己喜欢的3个句子。上课前由组长和学习委员统计大家比较喜欢的5个句子。把句子抄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对语法的用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识得到了巩固,兴趣自然不会减少。

3.3 让学生自己总结语法,学会自学

教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日语中有很多助词,一般一个助词不止一个用法,在课堂上讲新的用法之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用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会总结助词的用法。

讲句型异同时,可以多举例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异同,让学生学会自学。或者简单的语法布置学生自学,教师出题,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对学习就更有兴趣。

3.4 设置情境,让学生编对话

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语法或者前后课相关的语法来设置情境,让学生编对话。

学生对话编写过程中和编好后,教师应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课堂上,先让学生自愿发表,然后抽签发表,或者由教师指定人发表。

每组学生发表后,由其他学生来提问,或者由教师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刚才那组对话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也可以由其他组的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

4 拓宽日本文化,提高学习日语的兴趣

4.1 自选话题做小报告

每次课做一次小报告。分组做小报告,5-10分钟时间。内容可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概况、风俗习惯、趣事等各个方面。以PPT或视频等方式展示。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的方面或者一个大的系统的方面介绍给全班同学。当然,刚开始学的日语还很少,允许学生用中文来讲,但规定关键词要用日语。这样,积少成多,一个学期下来,大家对日本就更了解了。

每次有两节课,另一节课也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左右,让学生用日语做一个小报告,简单地报告一下当天的日期、天气、人数等;介绍自己的好友、室友、家人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学日语的感受等等。这样既可以锻炼日语口语,又可以锻炼其他同学的听力,还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等。真是一举多得。

4.2 唱歌、看动漫等学日语

唱歌学日语,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日语歌,或者布置学生学唱同一首歌日语歌,下次上课时叫同学们来唱。或者要求文娱委员或爱唱日语歌的学生先学会一首日语歌,然后教全班同学唱。

也可介绍日剧或动漫给学生看,看了之后,把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记下来,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新编日语第17课,讲到天气预报,上课时呈现日本的天气预报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日本的天气预报和中国的天气预报的异同;学习一些天气方面的词语及用于天气预报的句型。

还可以利用课间播放日剧“お天気お姉さん(天气姐姐)”给学生看,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和天气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中日文化差异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让学生们了解日语的用法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中日文化的差异。

比如,有位中国人在日本去医院看病,看病、抽血、打针之后,负责接待的护士最后又叮嘱了一句「今日は安静にしてくださいね。」这位中国人很不高兴,问她朋友说,“我刚才说话声音大吗?”她朋友回答说没觉得。“你说那个护士她什么意思呀!最后还让我安静!”。其实,日语的「安静」在医院里表示静养的意思。

还比如,一位刚来中国的日本人牙疼,去看医生,可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歯科」的牌子,倒是找到一块牌子,写着“牙科”。日语中的“牙”指“动物的獠牙”,“牙科”在日本是给动物看病的诊室。这位日本人不懂中文,以为是给动物看病的诊室,都不敢进去,后来牙齿实在太疼了,就硬着头皮进去了。医生很客气,见是位日本人,就在纸上写“请把嘴张开。”这又把这位日本人吓了一跳,因为日语的「嘴」是“鸟嘴”的意思。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明明给人看病的地方,却使用一些用于动物的词语。

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增长不少知识,而且,因为这些故事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会得到增强。

4.4 其他方式

每次下课前给同学们讲些日常用语或者谚语、名言名句、流行语等等。若有相关的视频则更好。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也可以开展些小游戏,比如词语接龙、看动作猜词语,听描述猜词语等等。

5 结束语

教学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师应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学生对日语课堂的建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都参与到日语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日语,提高日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1]彭飞,等.88人畅谈学地道的日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2,55.

[2]安淑英.宁夏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与改革的设想[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项桂芬,吴丽丽,罗晶.情境+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二外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孙伯韬.谈大学日语教学中的趣味教学[J].黑龙江大学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