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机制研究

2015-11-07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自律价值观育人

魏 伦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0)

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必须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各类优势力量,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构建“五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要引导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系统性、渗透性、协同性和贴近性,构建“全心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媒育人”的“五全育人”的协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教师示范引导,努力做到“全心育人”。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要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言,教师应该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

二是要动员教学、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上至书记校长、教授博导,下至餐厅师傅、宿管人员,发挥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体教职工的主导作用,努力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三是要做好“全过程育人”。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前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区别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教育。

四是要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时代主流文化、主动融入社会大众文化、不断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勇于批判庸俗落后文化,充分运用多种不同的文化路径,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五是要充分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网络等各类传播工具,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实现“全媒育人”。

2 打造“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完善的主导作用,努力建立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和目标同向、教育同步、推进同力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向社会拓展。

一是政府层面要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指导原则,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实施组织领导。

二是高校应该发挥沟通、联系的纽带和主阵地作用。要通过学工部门收集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主动向家长介绍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

三是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互助、双管齐下。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要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时及时获得家庭的有效介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道德之中,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孝顺父母、关爱邻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动员号召社会力量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探索“网上网下”的立体机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信息资源。网络化生活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要重视网上网下的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上网下”立体机制。

一是要强化“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使其成为沟通师生、学生之间的媒介,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积极开展诸如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等主题活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良性互动。

二是要促成榜样人物在校园网络的传播。有关职能部门和高校应充分挖掘、大力宣传那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人物以及学生身边的优秀“朋辈群体”,让榜样人物的事迹通过网站、微信等形式进入校园,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大学生,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要整合建立优秀教师的自媒体“课堂”。可组织本校各类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党员、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先进教师代表开通个人博客、微博、QQ、微信、飞信等,让这些老师的自媒体成为解答学生学业生活困惑与思想问题的“新课堂”。

四是要组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基础研究,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规律研究为基础,采取项目立项资助的形式,推进高校网络技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形成“他律自律”的结合机制

任何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是他律的结果,更是受教育者自律的结果,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一是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律。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的规范最重要的是强调自律。自律是受教育者个体依靠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根据社会提出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他律机制。他律是指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的约束力来自于外部力量,受教育者主体赖以产生思想政治品德行动的标准或动机受外在力量的支配和制约。开展道德模范学生、学雷锋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并将其与大学生入党考核、评奖学金、推荐就业等挂钩。另一方面,要建立约束机制。建立道德缺失和失信教育警示、反面教材警示机制,将大学生的失德失信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形成使大学生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防范机制。

三是要努力实现自律他律的有机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他律与自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律主要强调外在的约束和支配,自律则强调主体的自觉性。因而,他律能够使个体尊重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约束个人的任性;自律能够使思想道德主体认同社会规范,自觉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可见,他律属于低层水平,自律属于高层水平,达到自律的人能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他律是自律的基础,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自律是他律的发展,是他律的升华。

总之,构建合力机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整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目标、组织体系、方法体系、环境和载体,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建立全方位、整体化、开放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促使各资源要素在运转过程中形成同向力,才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1]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2]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3]陈章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识机制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

[4]许晓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5(3).

[5]李建华.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大机制[J].光明日报,2014-12-31.

猜你喜欢

自律价值观育人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自律成就美好
以他律促自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