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像,孩子的精神发展

2015-11-04刘小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男孩子偶像身体

特约记者_刘小辉

偶像,孩子的精神发展

特约记者_刘小辉

【编者按】

小寇,一个四岁多的小男孩。四岁前,他的偶像从警察到奥特曼到孙悟空,却一直没有爸爸的身影。我们通过解析这个男孩在日常生活中与母亲的关系,探寻在偶像背后孩子的精神发展历程,以及父亲角色对男孩子身份认同的意义。

陶杏华:精神分析家,心理教育工作者,国内首批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临床实践的分析家,著有《惠风和畅——走向孩子》等。

寇妈:大约从一岁多开始,小寇便很喜欢警察以及穿制服的男性。两岁左右,警察成为小寇的偶像,独自玩或和伙伴玩的时候,玩的都是警察捉坏人的游戏。那时,小寇认为自己也是警察,总让妈妈给他买警察衣服和警察帽子。

陶杏华:男孩子的精神发展会促使他在身边寻找一个榜样,他可以去学习和模仿。一般来说,这个榜样会离他很近,是他所熟悉的。或许,在小寇很小时,他生活中经常出现穿制服的人,他感受到这些人很有力量。

寇妈:是的,那时外婆常带他去小区保安亭附近玩,保安喜欢逗他说话,外婆也常对他说,这是警察叔叔,要保护我们的。

陶杏华:保安穿制服,再加上外婆与他的谈话,所以他会在这个时期对“警察”产生好感,他觉得,警察很有力量。

寇妈:小寇上幼儿园后,他的偶像变了,变成了奥特曼和雅塔雷思,因为班上男孩子们每天自由活动时间都会玩这样的游戏。虽然小寇之前没接触过这些动画形象,但很快跟上同伴的步伐,张口闭口都是这些名字。

陶杏华:男孩子崇拜的人物各种各样,有现实生活中的,有虚拟世界的,但这些人物或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内核是不变的:有力量的,能够给人以保护的,有着雄性象征的,坚强的。

寇妈:后来,小寇还崇拜过孙悟空。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孩子的偶像最好是爸爸。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陶杏华:有道理的,这关乎男孩子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对一个孩子来说,0-3岁期间,他和妈妈的关系比较紧密,这个时期他的任务是,成为一个自主的人。而孩子到了3-6岁,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这个阶段,他都要完成一个任务,也就是性别身份的认同。

对男孩子来说,他要在这个时期认同自己是一个男孩,明白自己的游戏是什么,自己更喜欢跟哪些孩子在一起玩,跟别人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这时,男孩子会跟同伴有一些打斗,玩一些竞争性游戏,一方面是模仿心里的那个偶像,一方面是他需要通过竞争、甚至是冲突,去探索自己的力量限度在哪里,打人的限度是什么,我被打的忍受度是什么。所以,在3—6岁期间,男孩子跟爸爸的关系很重要,他要通过和爸爸的相处,认同自己男性的身份。

寇妈:小寇的偶像一直没有出现爸爸的身影,直到四岁多的时候。

陶杏华:这个改变是怎么突然出现的呢?

寇妈:小寇三岁多开始,我突然发现,他对爸爸很凶,不听爸爸的话,每次总是用“妈妈说要如何如何……”来反对爸爸的合理要求。有时,看到儿子凶爸爸的样子和自己一模一样,我心里不由得敲起了鼓:自己是否在夫妻关系方面太过强势?

陶杏华:正常情况下,在生命早期,孩子和母亲的亲密度会胜过任何带养人,如果母亲在家庭生活中太过强势,会让男孩子的身份认同遇到困难。因为他在和母亲的关系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破绽,他觉得母亲是全能的,而父亲没有母亲能干。在孩子刚出生到上幼儿园前,母亲会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责任,再加上有的母亲还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夫妻间很容易出现母亲强于父亲的局面。

如果母亲能看到丈夫身上的亮光,认为丈夫有自己所不具备的能力,那孩子也会顺着母亲的眼光看到父亲的价值,到了年龄后自然就会想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去认同身边的这位男性,其实就是认同自己男性的性别身份。但如果母亲经常贬低和斥责丈夫,母亲这样的眼光是告诉男孩,身边这个男性的位置是不被认同的,这让男孩在家庭里找不到男性认同的一个榜样,雄性的力量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去安放。当然,有的父亲是真的太弱了,他自己还像个孩子,比如下班回家就玩游戏,玩手机,他还不在父亲的位置上,还不能承担父亲的责任。这也会造成男孩性别身份认同的障碍。

寇妈:有段时间,我确实经常斥责寇爸,觉得他不怎么带儿子,觉得自己很累。

陶杏华:很多母亲之所以太累,是不肯示弱,其实,把爸爸抬出来,自己身上的担子减轻了,状态自然也就好了。母亲不要太被生活琐事所淹没,变成一个刺猬,总是在找丈夫的茬,而是应该静静地想一想:我有没有用好身边的资源,尤其是父亲这样一个重要的人,他起到作用没有,我有没有向他寻求帮助,有没有让他承担?这样比那些盲目包办,然后又抱怨要明智很多。

寇妈:所以,我开始有意让寇爸多带小寇出去玩,有时他们去家附近的田里探险,我甚至不跟着去,让他们单独去疯玩。我感觉到,小寇很喜欢跟爸爸玩那种冲锋、冒险的游戏,有一天,他抱回一个很大的藕,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的偶像是爸爸了,爸爸敢到稀泥田里去挖藕!

陶杏华:这样就对了。孩子出生后,他的整个领域都是母亲给予的,慢慢长大后,是不是要分一点给爸爸,让孩子到爸爸那里去。这对母亲来说,一种冒险,因为意味着“失去”,但对男孩子来说,这是必需的。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跟妈妈的亲密关系里,妈妈一直不愿意分一块领域给爸爸,孩子很难注意到身边还有爸爸这样一个重要的人。

寇妈:我刚开始还是有点失落,但后来想通了,这么几年,自己不是一直在念叨,要爸爸多带孩子么?怎么终于有这样的局面了,自己反而又不适应呢?看来是自己的问题。

陶杏华: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不断经历分离的关系。最早的亲密,是从身体上建立的一种亲密感,刚开始孩子在自己肚子里,彼此融为一体,生出来后要吃奶,后来,奶也不吃了,孩子与母亲从身体上慢慢分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亲和孩子不亲密了,因为亲密感有很多种,一是通过身体,二是通过游戏,通过话语、分享、合作,建立一种属于精神领域的新的亲密感,也就是说,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的亲密感要让位于精神的亲密感。而男孩子跟爸爸的相处,除了建立另外一种别于母亲的身体的亲密感,比如爸爸举起他丢高,转圈圈,这样属于男性之间的力量游戏,同时,男孩再长大一些,他和爸爸之间的语言交流,分享心事,还促使他们建立起另一种精神方面的亲密感。

所以,妈妈们,男孩子长大些后,一定要尽量克制过多搂抱、亲吻男孩,母亲太留恋身体上的亲密感,对男孩子的成长不利, 他出于对母亲的爱的回应,会让他觉得,他的身体还不是自己的,母亲还需要我的身体,这样,男孩子很难发展出一个真正的男孩子的身体和男孩子的精神。

猜你喜欢

男孩子偶像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偶像报
学舞蹈的男孩子
你好,男孩子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