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台湾朝野对《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反思对台统战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2015-11-03郑庆权吴志先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服贸学运大陆

郑庆权,吴志先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福建 莆田 351254)

《两岸服贸协议》本是一个两岸互惠互利的协议,在台湾朝野却引起了争议,甚至爆发了反服贸协议的所谓的“太阳花学运”。通过台湾朝野对服贸协议的争议原因分析,有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台湾复杂的政治生态,及时调整对台统战策略,对两岸的统一大业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朝野对《两岸服贸协议》争议

(一)《两岸服贸协议》

《两岸服贸协议》全称《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为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经海协会与海基会平等协商,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签署的。文本长达48页,正文分为四章、24条,并有2个附件。根据协议,两岸双方都在ECFA基础上,加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为对方提供了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其中,大陆对台开放共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条,双方市场开放涉及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个两岸互利互惠的协议,将让两岸民众得到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在协议中,其中大陆方面出价均高于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水平,一次性出价涵盖的行业类别之多、开放力度之大,在大陆已签署的类似协议中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出,大陆把自己的发展成果惠及台湾民众的让利思维。

(二)台湾朝野对《两岸服贸协议》争议

近些年来,台湾岛内政党纷争不断,导致经济疲软,停滞不前,早已跌出了亚洲四小龙之列。《两岸服贸协议》若能成功通过,无疑会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也是台湾经济走向区域化、全球化的必由之路。这样一份互利双赢,甚至明显体现大陆对台湾让利的协议,在政治生态复杂的台湾却饱受争议。执政党国民党当然求之不得,《两岸服贸协议》若能成功通过,必然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既造福台湾人民,又可以作为政绩;民进党出于政治目的,“逢中必反”,歪曲丑化服贸协议,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其造谣中伤;大部分工商界则希望服贸协议能够在岛内尽快通过,以振兴台湾经济,提高竞争力;知识界的一些人及出版界的一些人,由于不认同大陆的政治,对服贸协议持抵制态度,甚至散布一些不当言论,结果跟民进党一样引起不明真相业者和民众的恐慌;还有一些中小业者自身信心不足,对服贸协议不了解,害怕被大陆业者吞并……种种因素导致台湾岛内弥漫起一股反“服贸”的情绪。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14年3月18日,由部分大学生自发组织以所谓“捍卫民主,退回服贸”为由攻占“立法院”的事件,并在3月23日晚侵入“行政院”,抗议活动一直持续到4月10日才收场,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台湾媒体称之为“太阳花学运”。

(三)“太阳花学运”对统战的启示

在此次学运中,可以看出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复杂,台湾所谓的“民主”陷入了“民粹”陷阱。国民党并非一党独大,马英九当局施政的民调满意度不高,可以预见国民党连任前景暗淡,政党交替执政在台湾可能将会成为常态。

其中,此次学运中出现的两个现象,必须引起大陆统战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作为新生代的代表青年学生已经展现出较高的社会组织行动能力,必将在台湾未来的社会构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台湾这些新生代经过李登辉及陈水扁时代“去中国化”“本土化”的台独教育,本土主体意识相当强,并且对两岸关系充满恐惧与猜疑,如果引导、化解不好,有台独的倾向。正如台湾《联合报》4月10日社论指出:这场学运的基础群众心理不是“台独”,而是新世代对台湾的忧虑与不满,对两岸关系的恐惧与猜疑,及对己身前途的彷徨与焦虑等等。几名学运发动者引爆了积淀已久的情绪,不料却给了大家一个“重新回过头去搞台独”的答案[1]。因此,如何化解新生代本土意识,增强他们的大陆认同感,将是大陆今后统战的重点。

二、今后对台统战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

统一战线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其核心是在政治竞争中“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击主要敌人”。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当前,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二)新时期对台统战工作的两个重点

1.围绕一个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统战的目标与任务也是具体而灵活的,应随着局势的改变而改变。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由于李、陈走的是“去中国化”的台独路线,所以当时的统战任务是以“政治反独”为目的,即拉拢、团结、争取台湾岛内外的进步力量揭穿李、陈的“台独”行径,共同抵制、遏制“台独”;今天,在国民党马英九当局的努力下,两岸紧张状态已有所改善,两岸经贸合作及民间文化交流正逐步推进。这就决定今后一阶段对台统战的中心任务是借两岸经贸合作与民间文化等交流之势分化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重塑他们的大陆认同心理,亦即台湾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理事长杨开煌先生所提的:台湾社会的再中国化建构[2]。如果两岸经贸合作及民间交流不能转化为重塑台湾民众的大陆认同意识,那么和平统一将遥不可及。

2.利用好一个优势。台湾作为一个海岛地区,内部市场小,经济要想发展,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走国际贸易之路。因此,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是台湾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台湾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之路,必然绕不开大陆,除非台湾自甘堕落,不想发展。而且,大陆目前已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及最大进口方。一句话,台湾今后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过去,民进党认为应该追求台湾政治和经济独立,避开中国大陆,直接和世界各国做生意。但陈水扁政府执政阶段,已经证明这条路行不通。这是台湾岛内任何政党执政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认清这个现实,今后台湾岛内不管那个政党执政,大陆对台工作都会保持一份淡定,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即使2016后民进党重新执政,对此也会有所顾忌。因为,民众是现实的,那个政党经济搞的好,选票就给那个政党,民进党有以前的教训,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本次“太阳花学运”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岛内的民进党及有西方价值观背景的部分知识界等,害怕服贸协议通过后,台湾经济会更加依赖大陆,以后政治受困于经济,也就受制于大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经济在对台统战中的重要作用。大陆要利用好这个优势,继续坚持“先经后政、以经促政”的思路,进一步推进两岸的经贸合作及民间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化,使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并借此重塑台湾民众的大陆认同意识,最终实现两岸统一。

(三)新时期对台统战工作要做好两件事情

1.重塑大国形象,增强对台的吸引力。建国以后,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台湾执政当局对大陆的妖魔化宣传,以及台湾当局走资本主义道路,使台湾社会的民众深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及年轻一代,他们对大陆的政治制度带有偏见。直到今天,他们仍带着有色眼镜,没有看到大陆国情的特殊性,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看到大陆近些年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当然,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以后,大陆的物质文明发展较快,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政治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民素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今天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没在世界取得相应的影响力。相反,在国家崛起的道路上,还带来一些国家、地区的猜忌与堵截。体现在对台关系方面,对台湾的吸引力不够,台湾岛内仍有部分势力及民众对大陆不信任,甚至还排斥。因此,重塑大国形象,对中国尤为重要。

国家形象,对内体现在该国民众对国家的忠诚程度与拥护程度,对外体现在该国对整个世界的负责任程度及外国对该国的评价程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国内的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环境问题及部分国民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大国形象,要做好国内跟国外两方面的事情。在国内,政治上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严惩官场及行业腐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决策透明化、民主化,提高为民办事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关注民生,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建设生态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文化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对外,中国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称霸,不好战,与他国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在国际事务上,中国不该再低调行事,对世界出现的一些重大危机不要回避,要积极参与其中协调,甚至要主导一些对世界发展有利的事件,体现大国责任。同时,要积极做好对外形象宣传,让更多外国民众了解中国,让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介失去抹黑中国的机会。如中国近期主导倡议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及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受到多数国家的欢迎与赞同,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可以断言,当中国真正富强民主之时,就是台湾回归之时。

2.继续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及民间交流的多元化、常态化、机制化,增强台湾民众的大陆认同意识。交流是化解矛盾、增加互信的有效途径。在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下,大陆如何与之交流,并在交流中增强台湾民众的大陆认同意识,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如果大陆只跟国民党交流,就可能遭到其他政党及势力的排斥;如果大陆只跟台湾那些财团、资本家合作交流,就可能遭到台湾平民及弱势群体的排斥……因此,交流对象及交流方式、手段等都值得大陆统战部门的深思及研究。

两岸交流也有一些年了,但所取的统战效果不大,从这次“反服贸协议”事件就可看出,台湾部分民众仍对大陆缺乏认同感。如何提高两岸交流对两岸统一带来的积极影响?2010年8月《中国评论》月刊在台北邀请一些台湾专家对“大陆地方政要陆续访台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提出见解,针对与会专家发言总结未来交流要做好三样事情:“一是基层的交流,包括县对县、乡镇市对乡镇市的交流,让这样的交流变成两岸人民的长期友谊、互相帮助、互通有无的重要基础;二是我们期待这样的交流更重视台湾的三中(中小企业、中南部、中低收入的民众);三是我们希望未来的交流更具有文化的特质,经贸交流、采购交流、投资交流都很好,但是如果能够透过文化、制度交流,交流对象与城市更多元化,让两岸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打造出一个新的治理制度的话。”[2]从台湾这些专家的言论中可以发现,我们大陆早前的对台交流缺少基层交流,尤其对台湾的“三中”照顾不够,缺少文化特质的交流,交流对象没有多元化,交流没有常态化、制度化等问题,以致两岸交流没有转化为台湾民众的大陆认同意识。同时,台湾专家富有建设性的观点也为我们今后对台交流指明方向。今后对台交流要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一些,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3]并大力推进多元化、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特质的交流。让两岸民众在交流中擦出火花、擦出情感,增进理解、增加认同。今后,我们大陆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或平台,尽可能吸引台湾参与,为今后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运反高潮:原来还是“台独”[EB/OL].中国台湾网,2014-04-10.

[2]中评社论坛:大陆地方政要访台作用[EB/OL].中评网,2013-08-23.

[3]习近平会见宋楚瑜一行[EB/OL].新华网,2014-05-07.

猜你喜欢

服贸学运大陆
服贸项下外汇业务
冰之大陆
IQ大陆
冰之大陆
“太阳花”周年,台严阵以待
数据库关联匹配法在服贸海运费核查中的应用
浅谈安源工运与萍乡早期学运
陈为廷搞学运交到女友
“服贸懒人包”激化学运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