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创客”托起“互联网+”“双创”新热潮

2015-11-03魏岳江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众创中关村创客

魏岳江

(北京市委新媒体中心,北京 100010)

今年全国两会,“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着眼于“双目标”,坚持“双结合”,打造“双引擎”,迅速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新热潮。5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顺风而呼,则闻者彰;顺势而为,则事善成。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中心的首都北京,完全责无旁贷乘势而上,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众创空间,推动“创客”创业创新常态化,迅速托起“双创”新热潮,在全国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托起“双创”新热潮,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新一直属于少数精英的机会。但是时至今日,“创客”春潮涌动,经济发展新引擎来自“双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李克强总理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创客”的诞生也必然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改革发展历程。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从中国早期“下海潮”到如今“创客潮”,中国经济正逐步向“创新经济”转型。1978年中共中央做出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决定,数以万计的城市居民当上“个体户”。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少数人抓住机遇成功转型为企业家。经济特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第一波“下海潮”的主要“栖息地”。从1992年掀起的第二波“下海潮”,联想、万科、万通等一大批业界巨头蓄势待发,相应成就了柳传志、王石、冯仑等著名企业家,到2005年带来新一波的“创业潮”,由此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完成换挡,实现稳中有进?需要让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客”托起“双创”的新热潮。

科技创新的催生,产业变革的推动。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适应创业创新主体大众化趋势,一方面,高校大学生走出了自己院所的围墙,成为大众的生活新方式、价值新取向。另一方面,一大批正热衷于创意、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正紧跟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的潮流,用自己的“桌面工厂”生产出一大批令人目不暇接、接地气、有市场的新型产品。改革既能激发内生动力,也能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二、搭建“创客”平台,让众创空间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摇篮,营造“双创”浓厚氛围

众创空间是互联网时代促进创新创业的新平台。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北京,从众创空间中不断涌现出千千万万努力将创新变为现实的“创客”。而中关村借力互联网的优势,逐步为“创客”搭建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让“创客”在互联网上去“淘金”。

搭建众创平台,让“创客”自主创新唱主角。根植于民间的“创客”们,大多开始创业创新的时候是“孤单作为”,但随着创客空间的出现,就会形成由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实体平台,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虚拟平台,构成“创客”创业创新的集聚舞台。然而,创业创新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更不可求一日之功,急需政府为“创客”解燃眉之急,筑发展之基。这是企业所盼、市场所呼、政府所求。北京日报报道,如今,智能硬件梦工厂、洛可可、京东等八家机构已经被授牌,成为中关村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此外,中关村还将围绕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区,推动设立软硬件开发、创意设计、投融资等服务平台。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搭建服务平台,形成实验验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标准、展示交易等平台共同组成的完整服务链条。海淀区开通全国首个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于一体的中关村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创客”凭借宽广的服务平台搞自主创新,就能让中国品牌底气更足。统计显示,中国品牌的海外占比却不到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创客”成为中国品牌的主力军。特别是今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企业将与沿线国家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涌现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构建众创空间,营造“双创”浓厚氛围。总结推广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让“创客”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2011年我国第一家北京创客空间创办以来,先后举办了“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以及创客行业沙龙与培训109场;如今,北京创客空间还在香港、深圳开了两家“连锁店”,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北京创客空间只是首都众创空间的一条美丽风景线。3月23日,中关村创业大街挂牌成为“北京市众创空间集聚区”,极地国际创新中心等11家众创空间挂牌。创业者只要带着创意,就可以在这里“零门槛”创业。据市科委负责人介绍,众创空间作为交流平台,让创业者更方便地获取科技资源,将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全市大量的科技成果,与政府、高校、大企业的专家团队对接,将在工商注册、创新券使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市场“无形的手”发力,政府“有形的手”助力,深耕制度红利北京扶持“创客”很给力

习总书记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面对风起云涌的“创客”浪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给市场更大自由空间,通过政策红利给市场增添信心,为企业主体创新搭桥铺路,为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激发全社会创新智慧与活力,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增添不竭动力。这方面,北京很给力。

企业主体创新离不开“有形的手”,必须激活“无形的手”。推动创业创新,首当其冲是依靠市场的力量,使企业由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这些年来,简政放权深入,权利清单出台,政府在改革之路行之笃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加力,“政府主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铺路,营造激励企业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是赋权,让企业真正牵头成为主体搞技术创新;第三是造血,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简政放权给企业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三个清单”制度,即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和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企业经营界限,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建立和完善“责任清单”制度,理清政府基本责任,力促法定职责必须为。北京日报报道,截至今年3月,北京已有5 000多家企业通过“三证合一”模式一次性领取进入市场所需的多种证照,市级审批事项将再精简200项以上,还将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中关村创新实践证明,发力做好服务型政府用权的“减法”,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换取创业创新的“乘法”。中关村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成功模式,归根结底靠“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携手同行。今年3月2日,中关村科技金融街正式开街。人民银行中关村支行、蚂蚁云金融、融360、拉卡拉等一批科技金融行业领先机构入驻。中关村金融大厦、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等聚集载体成为新地标。

“创客”离不开政府扶持,必须深耕制度红利。中关村不是“硅谷”,但却跑到了世界科技前沿,成为与“硅谷”并驾齐驱的“排头兵”。这与北京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广纳贤士、延揽人才的政策红利息息相关。1999年国务院批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后不久,北京银行中关村科技园区支行随之诞生,成为第一个成规模的“信贷工厂……‘天使投资’”的概念开始广为人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再次吹响了“双创”的号角。“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尽快出台市级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加快推进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理念,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制环境、运作机制,建立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性创业资本,引导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发展。中关村目前创业者超过20万人,到2020年,这里将成为全球原创思想的发源地和高科技创业者实现梦想的首选地,会形成百度系、联想系、腾讯系、华为系,逐渐成为“创客”筑梦、追梦、圆梦的家园,更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范例。

猜你喜欢

众创中关村创客
我的梦
“小创客”有法宝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图数解说中关村
创客
创客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