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概念

2015-11-03陈思月肖钰田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生态建设

乔 梓,陈思月,杨 苑,肖钰田

(河海大学,南京 213022)

一、概念分析

(一)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在1971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正式提出,一经提出,这种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城市发展模式就受到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生态城市至今还没有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的定义,需要更多的学者对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

前苏联生态学家YaniLsky提出:“生态城市要求把建设城市的技术、自然完全融合,强调人在城市生态中的重要性,民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环境的质量都要得到一定的保护,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元素,产生一个理想的城市模型。”

中国的黄光宇教授(1989)也撰文指出:“生态城市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综合研究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阶段成果中可以发现,生态城市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人、自然和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用生态平衡等原理推进城市的建设。

(二)生态文明城市

自概念提出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覃玲玲(2011)提出:“生态文明城市要求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系统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强调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王家贵(2012)撰文指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为基准,以全面提升居民持久的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提升各类自然资源维护和利用效能,进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促进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

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概念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总结国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为:考虑生态系统自身的承受能力,改变以索取自然为主的城市建设方法,寻求适合本地环境和自然的城市建设路径,挖掘城市资源和潜力进行城市建设。

(三)水生态文明城市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近年兴起的新兴概念,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王沛芳等学者(2003)在分析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建设模式,表明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黄红(2013)在《广州水生态城市建设构想》阐述了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防洪潮减灾体系、水生态系统健康调控体系、水景观与水文化体系等方面建设水城的构想。

综合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为:人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觉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方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水”,紧扣城市水系统进行生态建设,从一个新的视角推进。

二、区别与联系

(一)概念相互关系

1.生态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城市强调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状态,只有达到了生态文明的状态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城市建设,即遵循生态文明本质和要求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城市资源潜力之间的关系,以崭新的面貌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全面发展。

传统城市建设观单纯地把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索取的对象,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好平衡问题,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阶段成果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而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城市良好、健康发展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就成了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生态文明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涵,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最终实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成果。

3.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子系统

水生态文明要求尊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以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为基础进行人力活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其主要包括水的综合利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和修护水生态系统,水系统的保护机制、法律法规,水文化的积淀与弘扬等方面内容。

生态文明城市中的子系统水生态文明城市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点,以城市水系为骨架、与城市的水资源相匹配的新型城市产业布局,改善居民的水使用情况、水保护思想,使人们融入爱水、节水、亲水的大环境中。

(二)概念区别

1.经济学角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有与城市生态系统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以及工业布局,用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合理的方式进行发展建设,既要符合自然环境资源的要求,又可以满足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物质和经济的高效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而生态文明城市是将人、自然和人和自然的关系这几个不同方面纳入城市建设的考虑中,在追求人和社会发展、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减少甚至禁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珍惜和开发资源,提高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强调在全国水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之下,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保证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城市水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推进城市建设。

2.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而且要求人类生态化,将科学技术、城市文化、道德法律等元素融入生态城市建设,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提供一个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城市社会。而生态文明城市将人和自然融到一起,明确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合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目前,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其建设路径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开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现有的城市水生态循环理论、水生态工程理论、水生态护坡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寻求最大限度适合人类生活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方法,为整个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总结

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其侧重于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与不同发展状态,生态城市建设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技术为核心,综合研究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需要使用多种技术从自然中获取资源进而改善城市生活。而生态文明城市在挖掘城市内外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在建设城市的时候,既要考虑社会和城市的需要,也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在于水的重要性,即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以保护水生态体系、水生态系统为主,实现人水和谐方能保证城市的迅速稳定发展。三者在经济学、社会学意义上面均有不同,是不能混淆的概念。

[1]杨彤,王能民,朱幼林.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城市经济管理,2006,(14):90-96.

[2]文宗川,郝晓燕,巩芳,长青.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J].城市问题,2009,(2):24-26.

[3] 伍瑛.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J].生态经济,2000,(2):38-40.

[4]那鲲鹏.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研究[J].城市发展战略,2013,(7):57-62.

[5]李迅,曹广忠,徐文,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2-39.

[6]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10-113.

[7]左海凤,马蕊,魏加华.水利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中国水利,2013,(10):5-7.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生态建设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