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2015-11-03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明消费生态

陶 达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人民的消费欲望迅速爆发,过度消费、资源耗竭性消费时常出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原理可以得出,大量的消费促进了大量的生产,但是,不顾环境承载力的大量开采和生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消费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从消费的角度去探析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构建生态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大生产—大消费—大量废气”的局面,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使得社会面临难以逆转的污染后果。经过几十年的奋力赶超,中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令全球瞩目,但是在巨大成就的背后,很多是不计成本的大量浪费的低效率生产,进而使环境面临严重污染和健康受损的后果[1]。

(一)不合理的消费异常突出

据统计,国内每年因生产1 000万箱一次性木筷,会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需要砍伐2 500万棵树木;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达到创纪录的2 170亿美元,全年增长率为11%,其中,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为1 02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2]。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构建和谐的生态消费模式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发展势必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大,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往往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会造成能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产业和产品比例失调,经济效益低下,进而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加剧。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三)能源开采量大但能源利用率低

如今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是法国和德国的3.4倍,是日本的4.1倍,是加拿大和英国的6.3倍。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占能源总量70%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最高不超过25%[3]。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值高出近一倍,中国GDP占全球12.3%却消耗全球21.5%能源。中国每年消耗的煤炭占全球的50.4%[3]。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其中,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是新的能源革命,即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即由黑色、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变,由粗放、低效走向节约、高效转变。

二、生态消费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从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入手,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4]。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等特征,这种生态消费模式是符合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社会良性发展文明形态,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的核心,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是不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出现,人们不仅对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环境容量,危机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5]。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大环境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用较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价值。提高生态消费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消费需要,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大多为低投入、低排放、低污染的“三低”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

(三)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是实现人民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人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消费需要和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还包括生态消费需要。满足生态消费需要,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全面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并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对培育和提高生态消费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只有生态消费力提高了,人的生态观念牢固树立了,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态需要。而只有更高的生态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使人们享受生态之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6]。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构建生态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

构建生态消费模式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众多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政府、消费者是最重要的两大主体,它们缺一不可,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互动的关系。

(一)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用价格杠杆、法律等手段价格调控力度,引导和规范民众的消费行为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有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政府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介,将生态文明消费思想传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人们的重要性,进而在生活中自觉形成文明的消费的良好氛围并转化为行动。

第二,利用价格杠杆原理,推动生态文明消费[7]。按照价格影响供求的关系原理,通过价格来调节消费者选择适当的消费方式,例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梯度价格机制;提高一次性产品的购买价格;对节能环保的企业,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加以支持。

第三,制定相关生态文明消费的法律法规。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不仅仅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约束,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生态文明消费法律细则。例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二)消费者应树立勤俭节约、可持续的消费观

消费者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坚决摒弃互相攀比、追求虚荣的不良风气。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树立适度、绿色、科学的可持续消费消费观,同时消费要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一个人的财富越多就应该消费越多的产品,消费应该将个人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第一,要坚持适度消费原则。一是消费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二是消费与家庭支付能力相适应;三是消费与科学合理的积累比例相适应;四是消费与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8]。

第二,要坚持绿色消费原则。一是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意识,选择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绿色消费品。二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时,要注重环保和节能。三是消费过程中要注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分类,不要造成环境的污染。四是坚持循环再利用,如在生活用水方面,尽量地循环使用。

第三,要坚持科学消费原则。一是消费要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二是消费要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相统一;三是反对低俗愚昧无知的消费,如吸毒、赌博等方式消费。

[1]贾广惠.生态文明传播:消费观念与绿色素养引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2]陈若松,刘伟雄.消费文化应彰显生态文明维度[N].光明日报,2015-03-21.

[3]专家:能源使用效率太低是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EB/OL].光明网,2014-01-14.

[4]郅润明.消费方式要向生态文明转型[N].光明日报,2014-08-21.

[5]安明霞,苏小明.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构建探微[J].学习论坛,2015,(2).

[6]尹世杰.提高生态消费力的意义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2-04-12.

[7]刘晓红.消费与生态文明的两难困境与出路考量[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8] 南方网,http://theory.southcn.com/c/2013-04/11/content_66794832.htm.

猜你喜欢

文明消费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40年消费流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