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

2015-11-03胡明才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核实社会公众程序

胡明才

(甘肃省审计厅,兰州 730000)

绩效评估,就是以调查为起点,为人们了解其目标任务的实施及完成情况。起因:为了节省预算资金的支出;适应新型管理理念的需要;竞争和挑战是推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绩效评估奠定了基础;专家学者理论研究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发展。其作用: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预算信息;能够为管理层提供管理信息;能够为组织或个人提供责任信息等。

一、核实数据,为绩效评估夯实基础

绩效评估中,除了定性分析外,定量分析主要依靠数据作为支撑,而数据的真实性,又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常理上讲,数据就是人们经过实践得来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真实地摆在人们面前。但随着人们“实用主义”观念的扩张,数据真实性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受经济增长中GDP数据魅力的影响,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人崇拜GDP达到登峰造极地步时,评估数据的真实性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大的问号。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数据越大越好;反之,只要是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数据越小越好,最好为零。这种虚伪数字引起的恶果,使许多人吃尽了苦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惯性。绩效评估中的数据,也自然逃脱不掉这种惯性思维的怪圈,实际中也确实存在此类问题。这种情况下,除了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外,能够拿来就用的有效工具之一,就是利用审计手段来挤干各项数据中的水分,为绩效评估夯实基础。一是核实数据来源渠道。主要核实绩效评估中的各项数据,是否有基础资料作为支撑,其产生与基础资料有无关联关系,凡间接或凭感觉杜撰出的数据,均不能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二是核实计算方法。评估中对各项数据进行的精细加工,就是设计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之成为绩效评估中有效数据;而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但必须与绩效评估有紧密的相关关系,否则将予以排除。三是核实抽查的样本数量。面对众多的统计数据,抽出一定的样本量进行绩效评估,是绩效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而样本量的大小及类型选择极为关键。要使绩效评估既客观又公正,必须选择符合专业特点的样本量及建立评估模型,才能使绩效评估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绩效评估工作的扎实有效性,社会公众对绩效评估结果的确认程度,均应利用审计手段,对绩效评估中的数据进行核实,通过审计挤干数据中的水分,为绩效评估夯实基础。

二、核实指标,为绩效评估纠正偏差

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估的尺码,在绩效评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绩效评估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所以,绩效评估中的指标设置极为关键,如果设置得太高,使许多人望尘莫及,因此会放弃努力,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果设置得过低,大部分人不费力气就能达到目标,这样既不能调动先进工作者的积极性,又不能激发后进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吃“大锅饭”的现象又会卷土重来;只有将评估指标设置的适度,才能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人们“颠颠脚、蹦一蹦”就能够得着,这是绩效评估指标最佳的设置。实际中,就因为绩效指标设置难以恰到好处,不是高就是低,很难设置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激发被评估者的工作热情,还能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评估指标。这种情况下,应当运用审计手段,核实绩效评估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是绩效评估成败的关键环节。首先,对以往习惯性的做法进行衔接。任何部门、单位或者地区、行业,为了实现既定的未来某个目标,各自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在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置中,是不容忽视的参考依据。其次,对人们工作效率的测算,应当按好、中、差进行分类,即按通常水平能够完成任务的,应占到85%左右;工作稍有怠慢就完不成任务的,应占到10%左右;工作中经过努力能超额地完成任务的,应占到5%左右等,这是国外绩效指标设置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国社会公众心目中理想的指标体系。再次,参照相同行业指标评价指标。由于社会是个大集体活动场所,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密切,在设置绩效评估指标时,应当参照业务相近行业的绩效评估指标,吸取其精华。第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绩效评估指标设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为绩效评估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评估机构应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估指标;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绩效评估理论的发展,值得我国各行各业各单位借鉴,设置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评估指标。所以,审计在绩效评估中的功能之一,就是核实绩效评估指标设置的合理性,纠正其偏差。

三、核实程序,为绩效评估疏理通道

程序,就是人们做事的基本步骤。在计算机的编程中,是由序列组成,就是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具体任务。在历史的进程中,程序使一个阶段结束,孕育着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即使是跨越式的前进,也离不开程序这个基本规则;一个人做事情也是如此,由程序告诉人们先从最基本的入手,然后进入实施阶段,直到完成一项任务为止。程序在绩效评估中尤为重要,不仅为绩效评估设置必经的步骤,而且还为被评估的对象带来公平。一般情况下,绩效评估程序的设置,应当注重这么几个阶段:评估的开始阶段,要制定评估方案,为绩效评估的初始工作;还应由组织者对拟参加绩效评估的人员,详细讲解评估方案及实施方法,使评估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评估技巧。评估的实施阶段,主要安排布置评估人员应当做的每项工作,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明确责任制。评估的收尾阶段,主要是撰写评估报告时,对评估人员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纳;对形成评估报告初稿中的数据,应逐项进行认真的核对后,提交给委托单位的管理层,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完善等。实际中,这几个阶段的程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跨越,还不能减少,才能保证绩效评估结果的真实性,这是审计在绩效评估中应当关注的重点环节。审计中如发现未按评估方案开展工作的,一定要督促其返工重做;如存在人为减少评估步骤的,要责成评估人员进行补充,确保评估质量;如评估人员将评估程序颠倒的,就要毫不迟疑地责成评估人员,将颠倒过来的程序再还原回去进行实施,直到完全符合规定的要求为止;对被评估者提出的反馈意见,涉及到数据方面的,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核实,确保评估数据准确无误。以上情况表明,审计在绩效评估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审计来核实绩效评估程序的设置,是否符合绩效评估总体要求;对已经设置的评估步骤及顺序,是否按要求进行实施;对评估成果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涉及评估过程中的工作疏忽等,均应通过审计手段进行核实,确保绩效评估程序能够公正地得到实施。

四、核实成果,为绩效评估公正信息

绩效评估的成果,就是评估者依据被评估机构事先设置的指标,通过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综合评价、总结归纳等程序之后,最终形成绩效评估总的评价。这个成果能否反映出被评估者的真实情况,还需要在委托机构的管理层与被评估者之间进行博弈,因为委托机构管理层在利用绩效评估成果时,又往往与本机构的经营成果挂钩,也是为管理者提供自我检验施政纲领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标准,还是检验被评估机构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履职的基本尺码,最终为委托机构管理层修订施政纲领及知人善任提供参考依据等,在博弈中检验绩效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及真实性。评估成果能否达到评估机构初始设置的目标,可以与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的指标进行比较;是否符合行业、单位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可将评估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征求意见;是否能够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中间的作用,可将评估结果在一定场合进行公示等,这是检验绩效评估成果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以往的绩效评估中,其结果之所以会引起社会公众的非议和疑虑,就是因为在绩效评估中使用的各项数据不够真实有关,使绩效评估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为消除社会公众对绩效评估非议和疑虑的影响,应当借助于审计手段,对绩效评估方案的实施、绩效评估程序的遵循、绩效评估数据的来源等进行核实。尤其是对被评估者反馈的意见,除了个人理解方面的原因外,均应当通过审计手段进行核实,以示对被评估者所提意见的回复;对绩效评估中社会公众提出的质疑,也可运用审计手段进行勘验等。总之,对于审计在绩效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成评估机构进行纠正,并将核实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以消除单位成员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疑虑的阴影;对于评估机构自身存在的弊端,审计中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核实评估程序及数据,并以书面形式反映给承担绩效评估任务的管理层,作为改进绩效评估系统的依据。

综上所述,尽管绩效评估还存在一些问题,测评结果有时也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批评,但仍能提供给社会公众、各级组织、单位或个人有用的信息,现在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情况下,这是绩效评估得以继续存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绩效评估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势头比较迅速。因此,应当针对绩效评估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助于审计手段进行完善,只要方式方法得当,一定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评估理论基础及评估方法,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核实社会公众程序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