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的商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文献综述

2015-11-03周祥石秀峰王寒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发展对策影响因素

周祥+石秀峰+王寒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消费大国,随着这二三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能够吃到新鲜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所以,农民的商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研究,比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等方面。将近些年来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旨在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1-0026-02

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现代工业和农业发展都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明显的在加重。而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都希望能够吃到营养丰富,口感好,品种优良,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食品添加剂等的产品[1]。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健康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毒大米、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吊白块、红心鸭蛋、牛肉膏等等,这些事件对我国的食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危害[2]。造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是,农产品源头监管不力,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与安全意识淡薄,不少农民甚至不知道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施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将喷洒过农药、尚未过休药期的农产品上市销售等等[3]。唐学玉从农户环境保护行为入手研究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效应,揭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做出环境保护决策的形成机制,并在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环境意识研究中,发现农户的环境意识水平较低、认知结构不平衡,区域差异显著[4]。

二、影响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唐学玉通过研究发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产品市场行情了解程度、农产品市场检测制度对农户环境意识均有显著的影响[5]。杨天和从农户生产行为角度出发以水稻生产为例,运用农户行为、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则等理论,针对农户特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对影响农户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农户家庭特征、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技术供给、政府规则等进行数量化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农户生产安全蔬菜有显著的影响[6]。

有些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农民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例如,谭颖认为,农户作为直接生产者,其生产决策与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他通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农户道德风险,以湖北省恩施市蔬菜产业为例,对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安全生产中的农户道德风险受农户的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特征(人口数量、蔬菜种植比重、蔬菜收入比重)、生产环境特征(组织化程度、技术获得情况、政府监管力度)及农户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方面的影响[7]。有学者认为影响农民对收益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家庭成员数、所在经济区域、农业生产成本及农户对农(兽)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1]。

行为受行为态度、目标认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受期望收益,产业化参与度、外部环境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外部环境变量和期望收益的影响,其次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的认知控制会受到村里或附近同行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年龄、经营面积、种植年限对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无显著影响[8]。王海根认为,农业生产是农产品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是在农产品生产的环节中产生的,因此控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先要抓农业生产过程本身。所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户的经济行为、组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初始、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他还指出农产品的采收、运输、初级加工、销售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此外,合作社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主要作用[9]。郭洁、刘维忠认为,生产者作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第一把关人,理应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严格控制生产者的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主要经济来源,问卷主体主要调查受访者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是否进行安全检测,对安全问题基本认识,对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的响应。作者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行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10]。

三、政策建议

唐学玉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第二,要充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示范作用;第三,要优化安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第四,要尽快在农村市场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第五,要优先在环境意识水平高的地区落实环保政策;第六,要加强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管制和服务[11]。郝利、李庆江等建议发挥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调节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对农(兽)药行业管理,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收益;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12]。祁胜媚提出应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加强完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缺乏经济理论上的广度和深度,在微观层次上缺乏以具体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从生态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国际比较和借鉴根据我国农产品安全现状,进而构建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示范作用,优化安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尽快在农村市场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优先在环境意识水平高的地区落实环保政策,加强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管制和服务[13]。袁平认为,应该坚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加强立法;从食物链的角度出发,重新设计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注重源头的质量安全管理,尤其是食物链各环节表现出的关键控制节点实施检测和监督;积极强化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提高农产品产地质量,从源头确保质量;改革现有的农业服务推广体系[14]。刘冬梅综合运用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把强化生产监管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强化生产监管,第一要净化农业产地环境;第二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第三要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第四要推广农业产业化。他指出要完善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因为完善支撑体系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保证。李淑文、任大鹏等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市场和政府“双失灵”存在的前提下,应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上寻求新生的力量,引入中立第三方组织,共同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微观管理制度,从而形成市场、政府、中立第三方“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进而促进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王萍总结了青岛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增强青岛市蔬菜质量安全可行性对策:一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无公害蔬菜认证;二是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三是加强蔬菜生产组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四是加强农药残留检测,严格执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五是完善追溯和召回制度。

四、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可以基本了解到学者们对于商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一些研究及提出的相应对策,分析了农产品的安全现状,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但是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炼现有标准,如何制定新的标准,如何用标准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这将是各学者重点涉猎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唐学玉.安全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行为研究——以江苏无公害韭菜种植户为例[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C].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2011.

[3] 谭颖.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农户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郝利,李庆江.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本收益的认知分析——基于18省农户的抽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9).

[5] 朱丽娟.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基于浙江省蔬菜种植农户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 王卿.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研究——以秦虹和科苍市场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 杨天和.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水稻生产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 陈松.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 李淑文,任大鹏.“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1,(6).

[12] 王萍.青岛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 肖良.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郭洁,刘维忠.影响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行为因素分析——以北疆设施生产者调查为例[J].南方农业2013,(2).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发展对策影响因素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