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

2015-10-31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莨菪碱痉挛性盆底

黄 刚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芜湖241000)



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

黄刚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芜湖241000)

目的:分析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康复训练。随访1年,对比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实验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并可减少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灾难性损伤,患者易形成高反射、高张力的痉挛性膀胱,使贮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缩小、贮尿功能下降,而导致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在对脊髓损伤的处理时应重视对膀胱功能的重建[1]。本文分析了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脊髓损伤史,并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脊髓损伤,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合并痉挛性膀胱;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无法自主排尿,可伴有感觉功能减退、肌肉、运动障碍等,经膀胱压力测定压力<80mmH2O。按照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18例,C级23例,D级15例;按损伤类型,骨折脱位16例,压缩性骨折18例,爆裂性骨折34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器质性尿路梗阻、尿路结石、严重感染、近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电刺激禁忌证者。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3.52±11.32岁;体重49kg~85kg,平均63.74±12.62kg;脊髓损伤时间3~12个月,平均脊髓损伤时间6.78±1.65个月;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颈椎外伤10例、胸椎外伤18例、脊髓炎6例。实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3.84±11.56岁;体重50kg~83kg,平均63.82±12.75kg;脊髓损伤时间2~14个月,平均脊髓损伤时间6.91±1.72个月;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颈椎外伤15例、胸椎外伤14例、脊髓炎5例。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治疗;消旋山莨菪碱片(国药准字H32024548)口服剂量为10mg/次,3次/d;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活动时间制定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尽可能均匀摄入;晚20:00至次日6:00期间不饮水,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在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每4h导尿1次;如两次导尿间自动排尿100mL以上者可改为每6h导尿1次;如两次导尿间自动排尿200mL以上者可改为每8h导尿一次[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盆底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采用二通道电刺激系统,男性患者或未婚女性患者将电极置于直肠,已婚女性患者将电极置于阴道内,深度约为5~7cm;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收缩和松弛刺激,刺激频率设定为10Hz,电流强度为50mA;收缩8s后放松15s,治疗时间20min/次,2次/d;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关元、命门、太溪、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中极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肾俞艾条灸2壮/d;连续针灸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根据膀胱功能改善情况适当调整消旋山莨菪碱片的使用剂量,延长清洁导尿间隔时间[3]。

疗效标准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

统计学方法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mL,x±s)

表1 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mL,x±s)

组别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照组治疗前346.57±75.21104.67±22.48(n=34)治疗后353.72±80.36△78.25±16.57△实验组治疗前344.78±76.43105.28±22.53(n=34)治疗后392.63±83.57△▲49.65±12.2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目前临床对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导尿、药物、手术、电疗等,以缓解或消除尿潴留、排尿功能障碍等问题[4]。消旋山莨菪碱是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药物,可阻断M胆碱受体,松弛平滑肌、解除痉挛。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可有效松弛过度活动的逼尿肌,增加膀胱顺应性,有助于调节膀胱颈和尿道阻力[5]。清洁间歇导尿是在清洁条件下将尿管插入膀胱内,定时使膀胱规律地排空尿液。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同时配合清洁间歇性导尿可有效控制膀胱内压,避免膀胱内高压状态,有利于增加膀胱容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但清洁间歇导尿需要在无菌条件下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不便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如操作不当,在插入导尿管时可能损伤尿道黏膜,降低尿道黏膜的免疫力,致病微生物沿尿道进入膀胱引起泌尿系感染[6]。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膀胱行为训练方法,在膀胱贮尿、排尿功能障碍所致的尿失禁、尿频、尿潴留等治疗应用比较广泛,具有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盆底肌电生物反馈在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7]。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有助于形成神经冲动,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的收缩能力。通过电刺激直肠或阴道,激活盆底区括约肌,重建该部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盆底肌、尿道周围横纹肌、尿道外括约肌舒缩能力增强,对痉挛性膀胱的尿失禁效果较好[8]。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的电刺激频率应根据治疗目的选择,促进尿道闭合频率多选择20~50Hz,刺激盆底肌肉收缩频率多选择50~100Hz,抑制逼尿肌收缩频率为10Hz。中医学理论认为肾司二便,肾与膀胱相表里,当机体肾气虚衰时,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脊髓损伤后正气大伤,肾之气血阴阳虚弱。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瑰宝,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其中以艾条灸较常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取穴肾俞、关元、命门、太溪、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中极等穴位。其中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针刺关元穴可培补元气,主治中风脱症,对尿频、尿闭效果较好。命门蕴藏先天之本,针刺命门可激发脏腑之真阴、真阳。太溪配肾俞穴治疗肾胀效果较好。脾俞善治疗脾胃虚弱之腹胀、水肿。三阴交配中极穴可渗变利尿,主治癃闭。足三里是强壮身心之大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之功效。针刺合谷穴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肾俞采用艾条灸法可促进膀胱经水气外排,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起到培肾固本、理气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抑制膀胱的不自主活动。

[1] 佘亚峰,徐瑞生.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研究及治疗进展[J].交通医学,2014,28(1):45-48,52.

[2] 蓝佼晖,廖明珍,梁天佳,等.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7A):42-44.

[3] 彭铭.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35-636.

[4] 唐卫东.综合性传统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3):32-33.

[5] 张国华,杜伟,何川.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321-1323

[6] 贾党培,潘一一,李莉.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53-55.

[7] 廖利民,吴 娟,鞠彦合,等.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7(4):301-317.

[8] 毕 霞,王雪强,孙 丹,等.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06-209.

(收稿2015-05-03;修回2015-06-01)

R744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72

主题词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康复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痉挛性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山莨菪碱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