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5-10-31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扶阳附子类风湿

赵 辉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716000)



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赵辉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口服MTX 10mg,1次/周,治疗组口服扶阳益气通络自拟方联合MTX 10mg,1次/周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8周、12周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4周、8周、12周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4周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效率(8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起效快。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对称性多关节炎,致残率高。至今该病病因及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无根治疗法。目前西医治疗RA的原则是抗炎止痛药缓解症状,尽早使用传统改善病情以减少或延缓骨破坏。甲氨喋呤(MTX)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改善病情药物,被视为治疗RA特定药物。本人采用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旨在中西医结合法尽快控制RA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弥补慢作用缓解病情药物起效前的治疗空白期,同时消除西药副作用。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类风湿关节炎病例60例,年龄20~6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44.14±10.82岁;病程4~20年,平均6.1±5.3年。对照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20~64岁,平均42.86±8.37岁;病程4~18年,平均5.6±4.7年,经统计学比较,两组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西药选用美洛昔康片7.5mg,2次/日合甲氨喋呤片10mg/W。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扶阳益气通络法自拟方:附子30g(另包先煎),桂枝、茯苓、白芍、当归、党参、白术各15g,红花、川芎、姜黄、甘草各10g,黄芪30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疗效标准每4周记录1次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VAS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严密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电图、肝功、肾功等不良反应。

治疗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及DAS28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12周时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VAS评分、DAS28与治疗前分别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临床症状、体征及DAS28比较

注:代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代表两组间比较△P< 0.05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12周时PLT、ESR、hs-CRP、R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5);治疗组4周、8周、12周时PLT、ESR、hs-CRP、RF水平与治疗前分别比较明显下降(P< 0.05);4周时两组间PLT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8周、12周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SR、hs-CRP、RF水平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实验室指标比较

注:代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代表两组间比较△P< 0.05

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治疗组显效 12例,进步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5例,进步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治疗组中有2例肝功异常(AST、ALT升高1~2倍),未停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1周后肝功恢复正常。对照组有3例恶心、腹胀,2例白细胞轻度减低,有2例肝酶轻度升高,未停药。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炎和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本研究采用扶阳益气通络自拟方,方中君药附子为阳中之阳,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止痛良药。桂枝温通阳气,祛风散寒,调和营卫,与附子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温经散寒的目的。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祛湿,白芍柔肝缓急,敛阴舒筋。黄芪、当归益气固表,补血活血,红花、川芎、姜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生姜与桂枝、附子相和,助阳而散寒,大枣补中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缓急止痛。全方扶正与驱邪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将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君子汤等众方融为一炉,共奏温阳益气,健脾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附子、桂枝、黄芪有抗炎镇痛、抑制多种致炎因子、缓解中枢神经疼痛、免疫调节等作用。白芍总苷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保肝作用。研究发现制附子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IL-1β水平,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并减少滑膜炎性细胞的浸润[1]。研究证明芍药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起到抗炎、镇痛作用[2-3]。目前认为IL-1、TNF-α在RA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炎症因子,参与骨与软骨破坏,本实验将桂枝附子复方可抑制IL-1、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缓解关节炎症作为实验依据。

扶阳益气通络法联合MTX不仅能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快速缓解关节肿痛,有效降低RA疾病活动度,改善病情,同时可以降低胃肠道、肝脏、血液系统及心、脑血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扬长避短作用。

[1]曹江山,庄贺,侯王君,等.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19(5):35-37 .

[2] 朱跃兰,侯秀娟.加味芍甘附子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3):86-87.

[3] 陈 梦,赵丕文,孙艳玲.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4(5):556-560.

(收稿2015-03-16;修回2015-04-30)

R746.1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51

主题词 甲氨蝶呤扶阳益气通络法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猜你喜欢

扶阳附子类风湿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