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2015-10-31周京晶董玉琼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益气健脾虚妇科

周京晶 董玉琼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妇科(安康725000)



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周京晶董玉琼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妇科(安康72500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妈富隆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固冲汤(由黄芪、白术、阿胶、煅龙牡、棕榈炭等组成)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具有止血、改善贫血症状的作用。

崩漏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笔者采用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崩漏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年龄在13~55岁之间,有过生育史的45例,无生育史的患者21例,平均年龄37岁,出血时间最长半年,最短10d,平均病程33d。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阴道出血时间、血红蛋白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崩漏脾虚型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血色淡而质稀;并伴气短神疲,面色萎黄,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头晕、乏力、心悸、纳差、倦怠嗜卧、自汗等全身症状,舌质淡,苔白腻,脉弱或沉细。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均低于90g/L。

排除标准患者入院后均行妇科检查、盆腔彩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血液化验等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妇科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子宫出血。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口服妈富隆(含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连服21d停药,停药3~7d月经来潮。治疗组运用益气健脾,固冲止血的治疗原则,采用的是自拟方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药物组成剂量如下:黄芪30g,白术、阿胶(烊化)各12g,升麻、茯苓、煅龙牡各10g ,党参、白芍、当归、棕榈炭、海螵蛸、焦山楂各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400mL,分早晚口服,连续服用2周。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恢复情况调整服用量及适当加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用药,改用其他的方法治疗。以上病例均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疗效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第14天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解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变化。阴道流血5~7d内血止,头晕、乏力、心悸等全身症状消失,观察一周阴道未再出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较初次检查升高10g/L以上,为痊愈;7~10d内阴道血止,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观察1周阴道未再出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较初次检查升高5~10g/L为有效;7~10d阴道流血未止,但血量明显减少,全身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较初次检查升高<5g/L者为好转;5d以上阴道流血量未减少,全身症状无减轻者,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为无效。

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服药10d后阴道流血停止,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共25例(其中痊愈10例,有效15例);服药7d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即好转者8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即无效者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9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P<0.05)。

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比较 连续治疗14d,抽血查血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比较±s)

讨论崩漏属于妇科常见病,亦属于疑难急重症,相当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2]。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实证少,在导致崩漏的发病原因中,脾伤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是崩漏的发病关键,本文主要讨论脾虚型崩漏。中医认为,“脾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3]。由于素体脾虚、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伤则气亏,统摄无权,导致冲任不固,血溢脉外,从而出现经血过多或者周期不稳,导致崩漏发生。故从脾论治崩漏,为从其根本论治[4]。《宋氏妇科秘书》中有云:“(崩漏)治法宜大补脾胃,升举气血,其病自愈矣”[5]。据笔者临床经验,在临床就诊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阴道出血时间长导致贫血,出现相应的全身症状时来院就诊。由于长时间失血导致机体损血耗气,而素体脾虚又致气血生化无源,日久致气血俱虚,头面失于濡养,脏腑功能衰退,出现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头晕、心悸;脾虚则运化失司,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脾气虚弱、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出现颜面或肢体浮肿。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主要采用健脾益气、补血固冲,达到固摄经血、调理冲任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西医治疗,口服妈富隆疗效虽然确切,但长时间服用会出现恶心、头痛、乳房胀痛、阴道分泌物改变等不良反应,且有用药禁忌症,因此并不适宜所有人群。而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副作用小,且治疗效果良好。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为补中益气之要药。本方重用黄芪,以补气健脾、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党参、白术,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效,兼于补血、摄血,对于患者由于出血量过多或出血时间长导致的自汗、心悸、气短、体倦食少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升麻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清阳得升,则陷者举,漏者止[5]。当归,有养血、活血的作用,白芍养血和血,敛阴柔肝,二者配伍,一温一凉,动静结合,使补血而不滞血;阿胶,补血、滋阴兼有止血之功效,为补血之要药,共为臣药。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配伍煅龙骨、牡蛎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对于贫血导致的失眠、心悸、头晕均有一定疗效。海螵蛸、棕榈炭固涩冲任,收敛止血。现代药理研究,中药棕榈子粉的醇提取物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并可以缩短凝血时间,对子宫出血效果显著。焦山楂,健胃化滞,散瘀行气,并有固涩之功效,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佐药,全方合用达到益气健脾,补血摄血之效。

[1] 肖承悰,杜慧兰.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20.

[2] 尹天雷,丁正香.宫环养血颗粒治疗气血两虚型崩漏 102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70.

[3] 万云慧.从脾虚论治崩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62-163.

[4] 王悦.从脾论治崩漏验案3则[J].陕西中医,2011,32(12):1682.

[5] 宋文瑛,宋世华,董一帆.浅析宋氏妇科治疗崩漏病的临床用药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492.

(收稿2015-03-16;修回2015-04-30)

R271.1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34

主题词 崩漏/中西医药疗法补气剂/治疗应用@益气健脾固冲汤

猜你喜欢

益气健脾虚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