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2015-10-31李晓利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腹水西药健脾

李晓利 张 铭 牛 敏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内一科(西安 710054)



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李晓利张铭牛敏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内一科(西安 710054)

目的:探讨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臌汤进行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治疗后ALT、AST、TBIL、ALB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乙型肝炎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数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加重病情变化[1]。临床中常常采取西药进行治疗,以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等,但是在提高其临床疗效方面,并不显著[2]。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单一用药的效果与常规西医效果差异不大。本研究重点探讨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的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35例。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2.5±4.9岁;病程7~24年,平均病程12.4±2.3年;腹水出现时间0.5~4年,平均1.2±0.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3.7±4.1岁;病程7~25年,平均病程11.9±2.5年;腹水出现时间0.5~3.5年,平均1.1±0.3年。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时间以及腹水出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治疗;抗病毒给予10mg阿德福韦酯(国药准字H20100028);伴有腹水应限制其钠的使用,并给予利尿剂处理,伴有感染应使用抗生素进行处理;出现血清白蛋白过低应静脉补充白蛋白;腹水消退之后应逐渐减少利尿药的剂量,直到停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化臌汤治疗,组方:丹参30g,炙鳖甲20g,白术、茯苓、炒麦芽、连翘、赤药各15g,党参、焦山楂、厚朴、神曲、山药各12g,三七粉、炮山甲、沉香、砂仁各5g。伴有牙龈出血或者鼻出血加丹皮、茜草各15g,伴有口渴和舌苔白腻加藿香、滑石、佩兰各10g;伴有浮肿加黄芪、防己各10g;伴有唇甲紫黯和肝脾肿大加牡蛎、莪术和三棱各10g;伴有大便干结应加麻仁10g。上述诸药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250mL/次。

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将其分为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腹水腹痛、腹胀和纳差以及乏力等均消失。B超检查显示无液性暗区,肝功能指标也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均消失,且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者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

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9,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AL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AL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变化比较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乙型肝炎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的重要标记,患者预后比较差,且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临床中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从失代偿期转化代偿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

中医治疗中,肝硬化腹水属于“水臌”和“腹胀”以及“臌胀”等疾病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发病时间较长,且肝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失调,导致其气滞血瘀和水停腹中,患者常常表现为腹胀和皮色苍黄等临床症状[5]。该病的发生常常与患者的饮食和情志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机与患者肝脾肾的三脏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最终导致患者气血水疏泄异常,引发该病[6]。临床中应以健脾益气、化湿消饮、消瘀清热为治疗原则。经过此次的临床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中医健脾化臌汤组方中茯苓、山药、党参、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和化湿消饮的功效;厚朴和砂仁具有理气化气的功效;焦山楂、神曲、麦芽具有消食的功效;炮山甲、三七粉、炙鳖甲与赤药、丹参具有散瘀通络的功效;麻仁具有缓下导积滞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沉香和木香具有温阳化气和利水的功效。诸药合用达到健脾益气和化湿消饮的功效。西药治标,中医治本,中西医联合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而大大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健脾化臌汤能够增强其免疫功能,提高抗毒药物的疗效。覃杰锋等研究显示,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能够极大的提高其整体疗效[7]。同时,数据还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AL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再次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较单一西药更具优越性,改善肝功能的指标,纠正患者肝腹水状况。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较好的保护肝细胞,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抑制肝纤维化,也是治疗的根本疗效。

[1]山惠明,陈云娟.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4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2):557-558.

[2]张静,宗红梅,李青春,等.氧化苦参碱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2例[J].陕西中医,2014,35(5):515-516.

[3]钟军华,袁勇,林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275-277.

[4]孔丽,王兴,张庆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40例[J].临床荟萃,2010,25(5):443-445.

[5]程红杰.五皮饮加味联合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3):140-142.

[6]巫协宁,汪佩文.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0):786-787.

[7]覃杰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5):28-29.

(收稿2015-04-10;修回2015-05-20)

R256.4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21

主题词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疗法腹水@健脾化臌汤

猜你喜欢

腹水西药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