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

2015-10-31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测验妇产科教学效果

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

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目的探讨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名本科学生,分为预见习组(n=145)和对照组(n=76)。预见习组在一年级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接受预见习教学,返校1个月后对预见习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预见习组和对照组进行知识测验。后期的见习、实习内容及时间两组均相同。分析预见习组的问卷调查结果,并研究两组学生知识测验、妇产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成绩,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预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认识临床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教学水平。

预见习;妇产科;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该模式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基础脱离专业、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教学新的结合点,预见习是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让低年级医学生在见习、实习之前利用假期到自行联系的医院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活动。我们通过对部分参加妇产科预见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知识测验,结合临床见习和实习情况,分析我科预见习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预见习的具体实施提供改进措施,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中山大学2007级至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221名本科学生,分成预见习组(n=145)和对照组(n=76)。

1.2方法

1.2.1预见习组中山大学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45名本科学生,于一年级课程结束后的暑假自愿进入妇产科进行为期两周的预见习。预见习的内容:跟随临床医师进行每天的交接班和查房工作;参观各类手术及临床操作;旁听病例讨论;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次病例分析等。在学生预见习结束返校1个月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知识测验。第四年进行理论授课后分批见习,期末进行理论考试。第五年统一组织临床实习,出科前进行实习综合成绩考核。

1.2.2对照组中山大学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共76名未进行预见习的本科学生,返校1个月后进行知识测验,测验方式与内容和预见习组相同。理论授课、见习、实习内容及时间与预见习组相同。

1.3评价方法

评价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以问卷调查形式体现,制订预见习教学效果调查表,调查内容为对预见习活动的评价和意见(不记名)。客观指标:包括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对3项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x±s)表示,以方差分析、非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主观指标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预见习组学生对预见习持肯定态度,认为在提高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提供认识临床的机会、运用前期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上效果更好,赞成预见习教学的实施,见表1。

表1 预见习教学效果调查(%)

2.2客观指标

评价的客观指标包括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3个方面。在学生预见习结束返校1个月后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知识测验。第四年进行理论授课后分批见习,期末进行理论考试。第五年统一组织临床实习,出科前进行实习综合成绩考核。

统计结果显示,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客观指标评价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的客观指标评价比较(±s,分)

调查项目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临床实习成绩预见习组79.7±8.8 85.3±8.6 78.4±7.7对照组68.9±9.5 76.5±7.9 70.1±6.9 P 0.004 0.019 0.023

3 讨论

目前国际上共有3 种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我国现行的医学生教育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但不利于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后两种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教学难度大、成本高[2]。针对上述模式的优缺点,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尝试了“早期接触临床”的预见习教学活动[3],从1998年开始试点,至2001年规模扩大,到2002年全面普及,与此同时,我科同期开展预见习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预见习持肯定的态度,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93.5%),学生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接触,对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进一步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大大提高了对医生这一职业崇高性的认识。妇产科疾病种类繁多,部分疾病临床表现极其类似,容易混淆,通过跟随临床医师接诊病人,面对面接触疾病,参观各类手术及临床操作,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医疗活动,92.9%的学生认为预见习提供了认识临床的机会。因此,大部分参加预见习的学生(94.8%)认为应该将本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广。

我们又从客观指标方面分析了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开展的效果。统计结果显示,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该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使学生对深层知识的探索意识增强,为学习临床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及预见习动员总结座谈会,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部分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不强,医院及带教教师对预见习带教活动缺乏具体的安排和经验。由于教师的态度与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4],因此我们建议医院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教学制度,事先制订好教学计划, 并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 以保证预见习的教学效果;二是部分学生预见习的目的不明确, 在预见习过程中过于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对医院环境的熟悉和对医疗活动的感知。因此,我们认为低年级医学生预见习的重点是去“感受”——感受医院、感受医生、感受病人,即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了解医院的运作过程,感受医生所肩负的救死扶伤的重任,体会病人的心理和痛苦, 思考如何关心病人、如何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何与病人沟通等,从而培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综上所述,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除了继续宣传和推广这一教学方式外,还应建立健全专门的预见习教学制度和教学计划,进一步增强预见习的教学效果,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

[1]方永奇,景学安,王君林,等.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73-74.

[2]王庭槐,付晓东,李永勇.生理学课程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43-44.

[3]戴冽,吴毅梅,郑东辉.低年级医学生预见习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74-75.

[4]黄新,陈国忠,徐凌霄.“早期接触临床”见习实践教学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4,17(5):56-58.

G420

B

1671-1246(2015)20-0089-02

猜你喜欢

测验妇产科教学效果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你知道吗?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