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物古迹中读解济南历史

2015-10-28艾楠

走向世界 2015年51期
关键词:建筑群文物保护遗址

文/艾楠

在文物古迹中读解济南历史

The Acquaintance with the Past of Historical Sites

文/艾楠

图/艾楠提供

古城济南,北临黄河,南倚泰山,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绵延不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古发掘资料,早在9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证明了在4600年前中华文明史的序幕已徐徐拉开,济南古代城市的建设也就此诞生。据文献记载,现济南城春秋时期称泺邑,秦汉时期称历下,说明在春秋时期济南城邑即有人类居住。但是,近10余年的城市考古发现改写了这一记载,又将济南城邑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济南一名出现于汉初,作为郡国的治所,其旧址在今东平陵故城,西晋永嘉年间迁至现济南城。隋唐称齐州、齐郡、济南郡。宋徽宗政和六年改称济南府。元代称济南路。明朝置山东行省,洪武九年济南成为山东首府,历明、清而延至今。

济南古城范围即现护城河以内区域,其格局基本在明代以后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在列强的政治高压之下,被迫门户开放。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剧了内部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化。洋务运动曾一度兴盛。清末“洋务”的实施,使济南城市逐渐向外扩展。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同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全国最早的自开商埠城市之一,至此,济南形成了古城区和商埠区东西并列、中西建筑风格交互融合的城市面貌,由一个封闭的封建城市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开放城市。

济南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1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涵盖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几个重要门类。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中,不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和知名度者。像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城子崖遗址、中国四大名刹之一——灵岩寺、中国最早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四门塔、中国三大天主教堂之一——洪家楼天主教堂以及国内罕见造型的唐代砖塔——九顶塔等。

文物的特殊性,注定了每一个地区其文物特点不尽相同。以建筑遗产为例,济南既不同于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做法,又不同于南方香山建筑做法,而是具有济南地区特有的简洁、素雅、质朴等特点,结合济南特有的泉水资源,建筑与泉水和谐衬托,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而西方建筑文化的渗入,在济南近代建筑历史的发展中,更是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中式、西式、中西合璧等风格建筑逐渐构筑起济南这座城市的建筑遗产框架。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不断重视,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文物古迹定义的不断更新,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突出反映地区历史发展的历史建筑和各类遗存等均被纳入到文物古迹的范畴中来。本文就以近几年公布的几处重要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介绍。

图/郑曙光

图/郑曙光

图/常德宝

闻名于世的商代遗址——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南距泰山余脉2公里,北距小清河3公里,胶济铁路从遗址的南部横穿而过,面积4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集居址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聚落遗址。文化堆积复杂,出土遗物丰富。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该遗址被当地农民发现,并由当时在齐鲁大学任教的英国人林仰山(F.S.Drake)教授最早将这一发现公诸于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和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先后数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和试掘,取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发现墓葬、水井、房址、窑址、灰坑、灰沟等重要遗迹,出土大批陶器、玉石器、骨角蚌器、青铜器等生活、生产、军事遗物,并发现了商都殷墟以外的首片商代甲骨卜辞。它是继河南安阳殷墟以外第一次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发现。对于研究岳石文化去向,商代山东历史以及东夷与商王朝的关系等诸课题,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对于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大辛庄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间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中。

商埠区代表建筑群——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

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是一组位于纬二路与经二路交叉路口东、西、南、北侧的代表济南商埠百年历史的一组近现

代建筑群。它集合了济南自开商埠初期建设的一批金融、邮政、领事馆、医疗、文化等机构设施,极具西方传统建筑特色,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建筑有山东邮务管理局及其办公住宅楼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华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山东民生银行旧址、德国诊所旧址和小广寒电影院旧址。

山东最重要的铁路建筑群——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

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经一路路北,北邻济南火车站,由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等4座近现代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其中,原胶济铁路济南站为中心建筑,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分列其东西两侧。2013年,该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胶济铁路济南站于1915年建成,是根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界条约》建成的,为胶济铁路的起点站。建筑平面呈“一”字形,东西向布置。中部高大突出为候车厅,前面檐板作圆形隆起,置圆钟。转角处双层高大粗壮的圆柱,顶部饰以爱奥尼克柱头。西翼两层较长,东翼单层较短。整个建筑以灰黄色饰面,灰白色整齐蘑菇石为墙基,灰红色瓦屋面,是一座较成功地体现德国文艺复兴初期建筑艺术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1939年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接轨后,胶济铁路济南站改为济南铁路局机关。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均为同时期建筑。

江北第一戏楼——题壁堂

题壁堂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寿康楼街2号,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该建筑群现存建筑由北往南,依次为大门、东西倒座房、二门、东西抄手游廊、大堂(包括抱厦、前厅、后厅及耳房)、后寝殿和耳房、寝殿东西厢房及连廊组成,规模宏大壮丽,是目前古城区内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之一,为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戏院之一,号称“江北第一戏楼”。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章丘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章丘市曹范镇叶亭山村,由正门(天王殿)、东西旁门、东旁门内侧照壁、关王殿、灶王殿及大殿等7座建筑组成。其始建年代并无确切资料记载,但通过其大殿特征分析应建于元代以前。其大殿内有济南地区最大的隋代单体石佛造像,大殿营造方式带有明显的元代以前特征,是研究中国早期古建筑营造法式的重要实物资料,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极高。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宗爱迪

济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华阳宫古建筑群

华阳宫古建筑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之阳,创建于金代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由传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创立。华阳宫古建筑群由华阳宫、泰山行宫、净土庵、三元宫、关帝庙、三皇宫、三教堂、龙王庙、棉花殿等9处独立院落组成,现存34座古建筑,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济南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同时遗存有300余平方米的建筑壁画,壁画面积堪称山东之最。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配合华山景区的整体规划,华阳宫古建筑群又将成为济南的一处旅游胜地。

图/饶琦

中国惟一的府级文庙——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位于济南市大明湖路248号,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康熙《历城县志.卷十二.建置考》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其“规制如鲁”( 元.张起岩《济南路庙学新垣纪略》),元末倾圯,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 年)拓建。以后又经历数次重修或扩建,到明朝末年,建筑形制臻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规模。清代对府学文庙修葺不断,建筑形制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明朝以来的布局和规模。

文庙建筑按轴线布局,轴线核心建筑群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大门、棂星门、中规中矩亭、外泮池、钟英毓秀坊、屏门、更以室、牺牲室、内泮池、戟门、廊庑、大成殿、明伦堂、四斋室、尊经阁等。是中国现存惟一的一处府级文庙,同时也是济南现存建筑规格最高的古建筑群。

以上所列仅是济南现存的众多文物古迹中的一少部分,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济南这座城市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作为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民的共同财富。保护好我们城市的这些文物古迹就是保护好我们这座城市的根基,使其独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服务于我们当代社会。

Jinan, the ancient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located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south of the Mount Ta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t possesses numerous key protection sites of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21 at the national level, 151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211 at the municipal level. It is extremely abundant in the resourc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covering the categories of ancient sites, tombs, stone-caved temples, old building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tes and representative buildings of modern times. The location of the frst discovery of the Neolithic Longshan culture the Chengziya Archaeological Site, one of the four famous Buddhist temples of China the Lingyan Temple, the oldest remaining pavilion-style stone pagoda in China the Four Gates Pagoda, the largest church in the region and a landmark of Jinan the Sacred Heart Cathedral in Hongjialou, the brick pagoda of an unusual form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Nine-top Tower are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group.

The distin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s derived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Take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for example, the buildings in Jina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rseness, quietness and plainness look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Beijing and in the south area of China, which have delicately combined the construction style and the resources of spring water to present an unique elegance.

Now the buildings and relics that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history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part of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objects and historic monuments, as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the defnition of cultural relics has been constantly updating. In the following part, it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猜你喜欢

建筑群文物保护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辽上京遗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