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网络舆情工作*

2015-10-28王秀丽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少数民族

王秀丽

(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乌鲁木齐新疆8300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网络舆情工作*

王秀丽

(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乌鲁木齐新疆830011)

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使得网络舆情高发,网络舆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在新疆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中,网络舆论对于各民族价值观的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否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引领,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新疆的长治久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净化网络舆情空间、形成良性舆情机制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网络舆情;媒体生态;舆情场

一、新形势下做好新疆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据2015年2月3日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86亿人,手机网民为5.57亿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球普及运用,党的舆论工作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形势。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网上舆论工作水平,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及复杂的国际势力的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舆情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2014年,自治区宣传部长李学军同志谈及反分裂斗争时指出,新疆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前移关口,做好重点网络的审读、审看、审听。[2]当前,新疆的舆论环境异常复杂,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疆意识形态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成为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

二、新疆网上舆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网络舆情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快捷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新疆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民族性、敏感性和跨境性特征。

第一,意识形态影响因素。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一直不遗余力地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他们通过“新疆问题”来歪曲、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展开“西化”“分化”的活动,与我国争夺舆论主动权。他们手段多样,通过培养“网络写手”,在互联网上发表大量有害信息,重点针对涉及民族、宗教的相关政策反复炒作,扰乱人们的思想;在新疆周边设立百家网站和电台,采用维吾尔、阿、英、德、日等多种语言发布歪曲报道和不实言论;利用语音聊天室、QQ群、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工具进行渗透,影响舆情;西方的社交网站——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网站成为美国政府灌输其价值观的工具。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网站传播反动思想,积极进行思想渗透,推行“从思想上打入新疆”的计划。针对这些境外网络舆情,我们的舆情管理部门通常只能及时监测和研判,但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虽然我们建立有国家防火墙,但境外用户通常利用技术漏洞互相进出,传播敏感舆情。

第二,文化因素。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使得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新疆多元文化的存在给网络舆情增添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第三,网络舆情传播的民族因素。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在网络舆情传播中,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利益纠纷是网络舆情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驱动因素,因此,要重视民族特性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加之新疆有9个跨境民族,大部分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这些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领域交往频繁,近年来,中亚国家提出的“民族回归历史故乡”的口号,相继召开了会议,号召境外的人回国,并为回国者提供优惠政策。跨境民族网络信息是影响新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新疆舆情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新疆舆情生态更加复杂,媒体生态改变和形成复杂的舆情格局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这一点,新疆和全国具有同步性。

1.传统媒体对舆论引导的作用被削弱。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和手机这些新兴媒介的普及和对大众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媒介格局。在大数据时代来临后,4G时代已经到来,刷微博、摇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行为,媒介格局的这种变化使得传统媒介对舆论的引导作用被分化和削弱。

2.移动舆情场初步形成。目前,新疆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 000万。新疆移动于2013年全面启动4G网络建设,2014年上半年,新疆移动建成4G基站5 000个,覆盖全区16个中心城市、部分县城及团场,同步开通4G业务;2014年底,建成1.2万个4G基站,覆盖所有县市、团场、5A级景区和重点乡镇,并加快向农牧区、连队等区域覆盖。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移动互联网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众议题上成为信息源,移动舆论场已经初步形成。

3.官方舆情场和民间舆情场重心的转移。随着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的普遍使用,民间舆情声势浩大。自互联网发展至今,社交工具的多样化以及传播网络的复杂关联化,推动了民间舆论场的快速发展。有了微博、微信、论坛等公众平台的承载,民间舆论场的话语权正在渐渐赶超官方舆论场,甚至某些特殊事件可以倒逼官方舆论场的舆论生态。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话说:“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4]

4.国际舆论中“西强我弱”舆论格局没有改变。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目前全球化语境下新一轮极端主义思潮严重冲击着中亚、西亚地区的安全,国际舆论一致把“新疆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强大突破口。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经研究得出结论:西方三大通讯社、五大电视网等西方主流媒体通过对国际问题设置议程和舆论宣传,控制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3]西方媒体强大的舆情场对“新疆问题”的报道,一致带有价值观念的偏见。

(二)从信息技术角度而言,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使得网络舆情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G网络覆盖着新疆越来越多的人群,同时,得益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正高速渗透到中国社会人群之中。2013年12月10日,新疆移动举行网络开通仪式,标志着新疆正式进入4G时代,在南疆,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使用电脑、手机。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将“大数据”带入新的征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极大地充实了用户的数据源,互联网庞大的用户“行为痕迹”使得通过对这些大数据资源的挖掘精细处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非结构化的数据,有效地丰富了大数据的类型,海量信息的爆炸也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目前,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的新信源,微信、新闻客户端等移动端的传播模式兴起,对传统的舆情监测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舆情传播的不确定性使舆情监测陷入盲区;海量信息使舆情“大数据”分析难度加大;传播空间的封闭性使舆论引导工作难度加大。

(三)各类宗教网站的舆情监测和引导

近几年,新疆的宗教群体也逐渐利用网络媒体的跨时空、快速、隐蔽的特点进行网络宗教活动。调研显示,网络空间中有关宗教的内容逐渐增多,成为少数民族青年获取宗教知识的主要平台。据《宗教与世界》杂志提供的一个材料,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大约就有1 040个,多数为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伊斯兰教网站等,其中一些网站已经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5]361个人电脑、手机数字化终端具有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功能为宗教的宣传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宗教极端分子或境外分裂势力所利用。以电子邮件、QQ等传播宗教资料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网络宗教传播往往采用隐秘的语言、符号。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内容很难被破译。此外,一些境外敌对势力还自设了一些非法网站进行“传教”,对信教群众进行反政府煽动。

(四)新疆的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

第一,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跨境性。在新疆居住着哈萨克、俄罗斯、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跨境民族,其中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民族的语言是跨境的。跨境语言指的是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这些跨境语言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从新疆近几年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态来看,这些跨境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影响,是我国与境外媒体争夺舆论阵地、争夺文化主权的重要方式,也是保卫新疆地区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任务,涉及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多样化的信息类型和藏、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活动猖獗。据统计,新疆周边的反动网站达到50多个,分裂势力还专门在境外建立少数民族网站,大肆传播有损于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毒害少数民族民众的思想。因此,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研究除了分析新疆本土少数民族人口所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外,还要关注国外周边国家的网络信息资源,努力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做好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工作对于当前新疆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交叉性。少数民族网络舆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少数民族网络舆情研究涉及多种学科,包括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除此之外,还包括民族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这种交叉性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工作变得异常艰巨和复杂。

第三,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的政治性。由于新疆一直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坏事关新疆文化安全和国家稳定,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工作始终和新疆的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问政”成为执政者了解老百姓思想和意见的最便捷和最主流的执政和管理方式。在新疆,网络舆情也成为各级政府了解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的最重要的窗口。对于新疆而言,稳定压倒一切,对少数民族语言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可以甄别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和宗教极端思想,从而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生,维护新疆稳定的大局。

(五)“两个舆情场”力量的博弈

“两个舆情场”指的是境外舆情场与境内舆情场。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差异,境外舆情场传播境内舆情时带有偏见,境外舆情场对于新疆舆情场带有攻击性和仇视性,其言论主要利用新疆境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煽风点火,进行攻击和抹黑,煽动民族仇恨。在西方舆情场对新疆的报道中,往往缺乏客观公正,带有偏见性。他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片面夸大、遗漏、拼接、选择性报道方式。新疆境内一个事件的发生容易被不良用心的西方媒体夸大成一个重大事件,选择性地遗漏掉一些重要信息,扰乱境内舆情,扰乱人们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判断。二是拼接或移花接木的报道方式。“7·5”事件以后,欧美的《纽约时报》《法新社》等西方媒体都口径一致地将事件描述成民族冲突,故意挑起民族矛盾。西方媒体在选择素材方面刻意使用假照片,通过拼接的方式把本来是毫无关系的照片掐头去尾地拼在一起。例如,法新社报道出的“维族妇女单枪匹马面对武警”的一张照片;2013年,乌鲁木齐23中学生带花帽上课被罚事件也是境外分裂分子拼接的假照片,其目的就是挑起民族矛盾,扰乱新疆境内舆情。因此如何在境外舆论场的打压下沟通联合民间舆论场,并且能够真正压制境外舆论场,在国际上发出符合我国利益的声音,是我们的舆情工作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

(六)新疆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引导

近几年,新疆各地州突发事件呈现增长的态势,显示出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的分裂活动日趋严峻的形势。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最关键的是有效及时地进行舆情引导,以消除民众的怀疑和恐慌情绪。在舆情引导上,要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坚持“黄金40分钟”地原则。面对明显偏离理性轨道的网络热点要敢于发声,避免失语,更不能失控,确保公众对危机的知情权。

(七)社会转型期诸多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处理

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期的关键时刻,多种事件频发,例如交通事故、矿难事故、官员贪污腐败、食品安全、教育公平、房价问题、医疗改革、土地拆迁、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也是百姓茶余饭后议论最热点的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会第一时间在互联网空间迅速传播。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这无疑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有效增强党和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积极有效地引导舆情,这是摆在新疆各级政府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情工作的措施

多民族地区舆论结构复杂,面对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并存,社会舆论多元、多变的局面,必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情、增强文化认同、弥合文化冲突、尽量挤压不良舆论的生存空间,是做好新疆网络舆情工作的关键所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舆情、净化网络舆情空间,是新疆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指的是网络空间控制舆论的权力。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建立一支网络传播志愿者队伍,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精英,正确引导社会思潮,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力的新平台。当前,网络舆情的蓬勃兴起为社会主义的导向功能提供了新的政治生态。事实证明,多起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作用,成为监督政府作为的一个利器。同时,网络舆情的无秩序性和各民族网民参与政治的盲目性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性。此外,为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善用新型媒体的能力。增强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具体的做法就是善用政务微博,熟练掌握网络问政的本领。

(二)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大舆情场,重视网上舆论的引导。互联网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方向,营造正面舆论的强大舆情场,立足于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区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新疆发展的历史为突破口,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纽带,解答人民群众期待的问题。建立舆情场,设置议题,主动宣传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多民族地区的事务或者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及时准确地传递事实的真相,和境外反动舆情场展开国际舆论斗争,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言论生存的空间。

(三)发挥新疆各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主体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上舆论阵地。鼓励和引导新疆区域内文化企业创造更多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文艺产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的宣传面和覆盖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鼓励网民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的话题,有效进行舆论引导。天山网“最后一公里”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3月开通,内容包括新闻资讯、驻村日记、驻村秘笈、驻村集锦、驻村感怀、微故事、惠农政策、跟我学“双语”、你不知道的新疆等十余个栏目。所有文字、图片均来自下基层干部在微信平台上的投稿,生动、活泼、真实、感人,贴近百姓、反映实际,接地气、有生气,它正在发挥着凝聚各族群众向心力的纽带作用,无疑也成为传递网上正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弘扬“依法治疆”观念。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的价值认同;通过新疆塑造典型和舆论批评,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理性判断,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效抵御境外反动舆情场有害信息的侵袭。

(五)抓好少数民族网站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首先,加大“民语”网站的建设力度,建设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精彩、更新及时的“民语”网站,让合法、主流、健康的内容占据网络空间,最大限度地挤压非法、有害内容的存在空间,不给宗教极端思想和谣言传播以可乘之机。目前,“维吾尔语网站数量虽多,也多为综合类的,但内容单调、雷同,很难满足广大网民的精神、娱乐层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空间。”[6]应以“天山网”为依托,加大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语种的网站建设,努力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娱乐的需求。大力创办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和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网站。其次,把“新疆网络文化节”作为展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积极引导舆情的重要方式。再次,抓好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和少数民族出版物工作,充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规划、创作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积极占领网络空间。使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成为弘扬新疆少数民族节日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http://www.wenming.cn,2013-08-20.

[2]李学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EB/OL].http://news.ts.cn/content/2014-02/18/content_ 9321161.html,2014-02-18.

[3]人民网评:打通“两个舆论场”——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GB/ 15119932.html,2011-07-11.

[4]褚亚玲.新媒体时代舆论格局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策略[EB/OL].http://xwlt.northnews.cn/NewsTribun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00,2013-09-01.

[5]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新疆公安机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在网上传播蔓延[EB/OL].http://www.szhk.com,2013-10-8.

G206;D64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5.0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舆情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3CKS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5-19

王秀丽,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新疆网络文化和网络舆情。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舆情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