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15-10-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7期
关键词:入院神经功能脑梗死

赵 倩

(临沂市康复医院手术室,山东 临沂 276023)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赵 倩

(临沂市康复医院手术室,山东 临沂 276023)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脑梗死;康复护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因脑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称为脑梗死,中医称为中风,西医称缺血性脑卒中[1]。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几乎均伴有不同程度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增加患者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临床治疗时,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其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无合并肺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非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21±10.5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26±11)个月。康复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00±10.41)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25±1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②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护理。a.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患者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患者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心理康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3]。b.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护理。一般认为,发病后3个月是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根据神经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原理、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功能重组理论,针对个体情况,综合使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在学习法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按照人体发育顺序,从近端到远端,反复强化训练,逐步达到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改善[4]。

1.3观察指标: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高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分数越低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用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入院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见表1,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中医称为中风,西医称缺血性脑卒中,因脑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几乎均伴有不同程度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增加患者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内容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患者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如肌肉痉挛等也可以使用心理方法加以控制。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出现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人格变化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他精神危机,需要心理干预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发展。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患者由于身体的损伤导致的障碍(如移动困难,活动不便或语言障碍等)会产生情绪和其他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均需要以心理康复保持健康[5]。一般认为,发病后3个月是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根据神经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原理、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功能重组理论,针对个体情况,综合使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在学习法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按照人体发育顺序,从近端到远端,反复强化训练,逐步达到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改善。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表1 两组入院前后各指标比较(分,)

表1 两组入院前后各指标比较(分,)

组别  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前  入院后6个月  入院前  入院后6个月  入院前  入院后6个月对照组 44 39.56±7.10 28.14±8.75 66.24±6.93 75.69±14.28 44.56±9.27 55.69±6.38康复组 44 39.59±7.34 18.39±6.67 68.07±6.18 90.17±11.84 45.28±9.33 75.31±10.97

[1]黄礼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9):1374-1375.

[2]刘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 (8):1064-1066.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2:865.

[4]刘玉莲,赖育芳,罗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 (24):14-15.

[5]陈美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右江医学,2010,38(3):327-328.

R473.74

B

1671-8194(2015)27-0248-02

猜你喜欢

入院神经功能脑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