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经验浅析

2015-10-26张立哲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东省

张立哲

摘 要 农机与农艺融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农机、农艺技术各自的发展,而在于二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指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性能和农艺要求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使其能在最小的投入下得到最高的产出。具体内容为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收并重;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并重。

关键词 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农机与农艺融合;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山东省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农机拥有量大省,到2012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23亿kW,农机总值发展到695亿元,拖拉机达25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万台;联合收割机21.92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7.9万台,小麦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巩固,玉米机收率超过了80%,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8%[1]。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生产与现行农艺种植制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 农机与农艺结合中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的时代性与农艺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

农业生产多样性,种植规格多,生产不规范,造成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限制了农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山东省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地形,各地区域气候、自然条件、生产资料差别较大;多年的传统耕作形成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相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种植规格也千差万别,如玉米播种规格从30~80 cm不等,从试验数据来看,采用75 cm左右的行距种植作业模式产量高,机械化作业生产也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将玉米机播行距规范为60、65 cm种植规格,推进了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2]。建议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机农艺结合,加快农机化新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化肥及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3]。

1.2 农民注重收获,忽视秸秆处理

20世纪80年代,农作物秸秆大多作为燃料和饲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秸秆的综合利用,大部分农民将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在田间地头、水渠或河道,造成了环境污染。目前,田间焚烧秸秆现象严重,造成了大气污染。

建议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推开秸秆还田和综合搜集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做好这项工作,临沂市政府实施秸秆还田补贴政策,每667 m2补贴15元,,具体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验收规范。

1.3 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现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造成因地块小,地形不规范,农民田间作业环节多,机械化作业成本高。例如,小麦玉米播种和收获作业,要经过玉米收获、秸秆还田、破茬、翻耕、整平和筑畦,小麦播种、镇压等多种工序,使农民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农艺要求,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造成人工投入多,劳动力浪费。据临沂地区调查,仅秋季机械作业和人工投入高达170元/667 m2。占小麦生产物质和服务费用的45%。

建议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提倡土地流转或托管,适度增加地块的面积,对其进行综合平整,便于机械化作业,使先进农业机械具有用武之地,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供末端平台。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制度。

1.4 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意识淡薄,焚烧秸秆现象严重

各地政府每年为秸秆禁烧工作投入大,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减少秸秆焚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轻简化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全面推广使用。

建议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农机与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在田间建立保护性耕作创新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农机与农艺结合试验,初步建立起小麦玉米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让农民切实感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少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抗旱能力,促进增产,还可以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减少机械作业费用,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2 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方法

2.1 制定有力的扶持政策,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在扶持政策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重点倾斜,且放开机具台套补贴限制。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规范推广项目,要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优先予以安排,强化资金扶持,建议每年“三夏”“三秋”前要举行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手参加的培训班。使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加快农机化新技术,共同推进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2.2 制定合适的技术结合模式

制定相对稳定、区域化统一的技术模式,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农业机械的生产应瞄准现行的先进农艺技术规范,按照农艺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农艺技术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只有这样,农业机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3 利用政策优势

创新农机农艺结合的新型主体,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动农机和农艺的相互结合、相互适应,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全覆盖,全程服务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品质,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为农机与农艺融合指明了方向,也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平台。总之,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业机械的发展既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也不是随意所想的,而是要与农艺相互结合,与农艺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套,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农机专业化合作社农机农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农业,农业机械化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建议在适宜地区、适时、适地农作物开展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试验和研究,规范农机与农艺标准,省、市、县层层都建立创新示范基地,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1]刘涛.沂南县农业机械利用情况调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2]刘涛.山区丘陵地区的合作之路[J].山东农机化,2013(3).

[3]黄金爱.沂南县农机补贴工作调研报告[J].湖南农机,2013(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山东省建筑业协会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