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县滩上镇六个村的土地流转调查分析

2015-10-26张振宇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业经济调查分析

张振宇

摘 要 山区农村的土地使用和流转与平川相比特征明显。此次调查的6个山村地处国家级贫困县边缘,这些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土地闲置率高,流转率低;流转层次不高,效益较低;流转多在亲朋熟人间进行,非经济行为等。建议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土地流转;山区农村;调查分析;山西省代县滩上镇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统称《承包法》)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的方式,对滩上镇6个村庄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

滩上镇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代县城南27 km处,属五台山脉,耕地几乎全是旱地及河谷地、山坡地,粮食产量较低。全镇5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 739户、7 999人,耕地面积861.2 hm2,土地流转比例18.68%。

6个村户籍人口多负增长,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人均播种面积3村下降,3村上升。6个村距且城均在22 km以上,城镇化影响极小;地疲少产,村民多在外或本地铁矿打工[1]。

2 调查区土地流转特征及存在问题(表1)

本次调查的滩上镇6个村在本地具有典型性,可以基本代表本山区乡镇土地使用及土地流转特征和存在问题。

2.1 土地流转规模小

2.1.1 土地闲置率高,但流转率低

6个村土地闲置率较高,除D村外,其他村大多年份荒芜耕地有10%以上。

2014年6个村参与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比例18.68%,转出农户占全村比例16.11%,低于4 a前右玉县土地流转发生率20.19%及土地流转户数比24.59%,说明该山区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还不及典型农区4 a前的状况。同时,低于全国土地流转水平30%,说明该山村土地流转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

2.1.2 可流转土地基数小

人均耕地除E村有2 113 m2外,其他村都在较少,D村甚至不足667 m2,可以流转的耕地自然也少。此外,分地时为了保障公平,耕地被分成了好中差,按照“插花田”格局分散在山间河谷。

2.2 六村流转差异

城镇化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如镇政府位于A村,促使A村有一定规模的集市及工矿服务业,且移民和打工者较多(移入移出均有),土地流转和闲置率较高。

2.3 开发层次不高

2.3.1 土地流出多为无偿或低偿

流出方基本上没有因土地流转获取货币补偿,而只是在秋收后获得流入方的一些象征性补偿,如几袋土豆、几斤胡油等农产品;或者是自己农忙时得到流入方的帮助,如牵牛犁地、收割运输等,这更像是一种人情交际而非经济行为[3]。

2.4 土地流转多发生在亲朋之间

土地流转绝大多数发生在“亲戚同乡”之间,少部分发生在涉地面积大但流转次数很少的“其他”流转,即流向外村村民及铁矿采区、围矿库等。

2.5 协议形式不规范

土地流转绝大部分仍属最低层次的口头协议形式。以A村为例,签订协议的流转占全村流转面积的10.26%,口头协议占89.74%;论流转次数,签订协议流转案例只有2例,占到全村流转次数的2.63%,口头协议高达97.37%。

3 推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3.1 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土地流转相关法规、政策的专业性、复杂性,导致村民参与不积极、过程不规范、争议隐患多。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明白土地流转与联产承包的区别,“流转”与“失地”的区别,以及国家对土地流转的重视和保障,打消大家对政策的不解和顾虑。

3.2 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3.2.1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由地方政府新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或推广现有土地流转网站,提供农村土地流转供给和求购、成交价格及走势、土地流转参与人(农民、企业、中介等)等信息,以及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和解读、土地流转格式合同范本等服务内容。

3.2.2 公布指导价区间及典型成交价

在不违背市场原则的前提下,参照基准地价、结合农户经营土地收益、毗邻地区流转价格等因素公布指导价及较典型土地流转成交价。

3.2.3 规范土地流转过程

乡镇组织专人监督村集体、村民及企业参与土地流转规范性,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指导双方协商,勘测、签订明确权利义务的格式合同。

3.3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3.3.1 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

各级财政局、农业局、农机局、税务局和农科机构等机关事业单位,应重视各专业领域的帮扶政策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结合,让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包入户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奖励,有效提高村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热情。

3.3.2 完善相关政策形成统一体系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合理协调。机关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要与金融、保险等部门的优惠业务以及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专业渠道形成合力,共同扶持土地流转、奖励规模化经营。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村民无健全的社保体系,失去土地经营权意味着在流转期内没有了“最稳定”的生存保障,这让土地承担了额外的社会保障功能。且农民非农就业和市民化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不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村,土地才能流转起来。

参考文献

[1]殷海善,赵鹏.右玉县家庭承包土地流转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84-87.

[2]周镕基,陈梦月.当前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成因与政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84-86.

[3]廉博,李金龙,焦玉光.阿荣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8-1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业经济调查分析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