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联耕联种”为突破点促进农民增收

2015-10-26周晓燕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

周晓燕

摘 要 “联耕联种”模式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又一次改进和跃升,各级党政组织以及农业部门,应当深入研究其积极意义,把握这一生产方式推广的要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效应。

关键词 农业生产方式;联耕联种模式;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联耕联种”是近年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一次较大的变革,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一场源于苏北射阳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成为了新一轮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有力助推剂。本文主要针对联耕联种这一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1 “联耕联种”的内涵及其意义

1.1 “联耕联种”的内涵

“联耕联种”是由江苏省射阳县农业委员会首先提出并付诸实践探究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在镇村组织和农业部门的引导服务下,采取农户与合作社相结合的方式,破除分散田块田埂,将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成为规模化地块,由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服务,进行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尝试[1]。

1.2 “联耕联种”的意义

“联耕联种”模式不仅在于其实现了从个体化向规模化、集体化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潮流、改革的趋势,具有4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2.1 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效应。“联耕联种”模式是在当前农业产生效率低下、经营相对分散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次改进,其将小型地块变为规模土地,能够将各种先进技术、新型生产工具有效运用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2]。

1.2.2 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状况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外务工,剩余劳动力明显不足,“联耕联种”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耕种,大面积推行机械化作业和劳务外包,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有效解决了农忙季节人工慌的问题。

1.2.3 降低了化肥农药与机耕作业的成本

小块土地机耕作业和成片土地机耕价格有着明显区别,且作业生产率也明显不同,加上成片种植集中采购化肥农药可以享受出厂价批发价等诸多优惠,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1.2.4 实现了新技术推广与环境保护双赢

一项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面临诸多种植主体往往难以全面铺开,而实现“联耕联种”之后一个声音对外、一个主体经营,新技术的推广成为了可能。同样,秸秆禁烧等环境保护措施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3]。

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让“联耕联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联耕联种”模式运用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既要吸收借鉴成功的模式经验,又要注入本土化的内容,使其更加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1 体现镇村组织引导作用,让群众首先破除思想田埂

在农村推广一项新技术新模式,往往最大的难题在于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他们不愿意加入到改革的进程中。对此,镇村组织要发挥思想引导宣传作用,让群众首先破除思想的田埂。

2.1.1 发挥试验田的广告效应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每个镇区以及重点村居可以建立面积不等的“联耕联种”试验田,通过一季或是1 a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让群众看到“联耕联种”在降低劳力劳累程度、减少成本增加收益等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这些试验田将会成为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参与“联耕联种”的重要启迪和引领。

2.1.2 发动镇村干部入户宣传

要组织镇村干部、党员骨干、种植大户进村入户和群众交流,宣传“联耕联种”的成效意义,让更多群众了解这一生产模式,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支持,实现思想的转变。

2.1.3 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知识

农技部门和镇村要将“联耕联种”的操作步骤、实施要点与优势,特别是经济收益方面的优势制作成宣传资料向群众发放,让群众能够有效提高对这一生产模式的熟悉程度和支持效果。

2.2 培育扶持各类合作组织,让分散经营成为种植航母

镇村在“联耕联种”模式运用过程中要冲锋陷阵在前发挥示范作用,将群众生产经营活动集中起来,让分散经营成为规模经营的航母。

2.2.1 村居牵头成立合作组织

各村组既要发挥对社会管理、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又要在发展农业、致富群众方面体现领路人、带头羊的作用。要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由村干部党员大户牵头、群众代表参与,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规范的组织,制定章程让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行,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增强在农村工作中的威信。

2.2.2 破除田埂形成规模种植

在合作社成立以后,群众以自己种植的责任田、机动田入股,不同地块之间的田埂统一破除,一些不必要的机耕路也不予保留,形成实实在在的种植面积。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增加5%以上的可用种植面积,一个村、一个镇破除田埂以后,所增加的种植面积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通常一个行政村居所增加的面积都达到数百亩,这对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2.3 统一规划农业生产经营

合作组织在破除田埂之后,要发挥自身在经营策略方面的先进功能,以合作社为单位与县镇乃至更高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对本合作社内规模经营的土地开展土壤肥力监测、小面积种植试验,确定最适合种植的稻麦品种,确定种植时间周期,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生产经营操作规范,体现规模化效应。

2.3 精细开展种植管理经营,让群众降低劳累增加收入。

“联耕联种”的一大重要特征是人变得轻松了,收入更多了,合作社采取精细化生产模式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3.1 破除田埂增加了种植面积

破除田埂之后可以增加5%以上的种植面积,这一面积的种植产出溢价部分应当与合作社合理分成。一般情况下,增加的面积部分种植收入应当提取不少于20%归合作社集体所有,群众生产经营增加的溢价收入应当提取5%左右归合作社集体所有。一般情况下,以稻麦两季种植为例,群众每667 m2地年增加收入将达到400元以上,这对于单一经营的农户而言是远远无法达到的,可见“联耕联种”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

2.3.2 集中采购降低了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种子化肥薄膜等,零售与批发有着价格的差别,“联耕联”种之后可以直接与厂商联系,送货到门,价格更低,而且还减少了运输成本。

2.3.3 连片收种节省了人力支出

以往田块小,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或是开展机械收割耕种价格高于成片种植,最高可超过50%。实现“联耕联种”之后,土地一马平川,面积较大,无论是农机合作社还是单个的农机手,在价格谈判方面都可以降得很多。

2.4 统一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让土地得到修养增加地力。

采取“联耕联种”方式,建立县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到合作社的两极化平台,能够科学实用土地,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2.4.1 农业技术推广有了平台

从镇村组群众四级推广网络变为县镇农业技术单位到合作社的两级扁平化推广模式,减少若干环节,而且形成了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模式,合作社能够承接来自上级的农业新技术,农技部门对群众的农业技术服务也更为行之有效。

2.4.2 土地合理利用有了可能

只有将土地掌握了在一个经营主体手里,才能够形成思想上的统一,在土地轮作、土地休养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使土地保持可持续的生产力。

2.4.3 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保障

秸秆禁烧等环保措施越来越严格,采取合作社“联耕联种”模式,能够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不再进行焚烧,让农业生产有效减少了污染,实现了土地增肥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

3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联耕联种”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在“联耕联种”工作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障,确保这一模式取得实效。

3.1 有效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以及示范引领,让群众多了解多接触和看到实际成效,激发他们参与的动力。

3.2 有效解决合作组织运作公开化问题

合作社的一切活动都应当置于全体成员的有效监督下,从大宗物资的购进到农产品的销售,到提留资金的合理利用,都要按照章程规定行事。

3.3 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租赁调剂等问题

对于一些区域规模地块中的零星地块,可以通过土地租赁流转调剂等方式,确保“联耕联种”的大面积开展。

3.4 有效解决群众增收和集体收益问题

通常的做法是田埂增加面积种植收益提留20%,群众规模生产增收部分提留5%,用于合作社日常经营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联耕联种”模式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方面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一模式应当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运用,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强劲引擎。

参考文献

[1]秦仲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

[2]郭剑霞.湖北省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J].农业科技管理,2008(1).

[3]邹海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1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