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分析

2015-10-26韦利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防震防灾减灾

韦利霞

摘 要 我国国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多变,且好多地区地处各大地震带交界处,这就导致地震在我国频发。地震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民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伴随余震等一些次生灾害,将会造成农村一些偏远山区人民群众自身安全和财产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基于此,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工作的探讨,来提升农村居民的抗震减灾的预防能力。

关键词 地质结构;余震;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抗震减灾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各地的差异也较大,有的地区农村人口密度较大,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一旦发生地震如果不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就会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2008年5月12号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做好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近年来我国发生地震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受地区差异的影响,各地的建筑对于抗震方面各不相同。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发现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民居的抗震性都很差,近几十年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发生6.1级地震,造成20多人死亡,150多人受伤,民房倒塌4.4万间,严重破坏的也有6.5万间之多。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发生6.2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500多人不同程度的受伤,民房倒塌9 000多间,经济损失高达10多亿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死伤无数,造成四川省约7 927.3万m2房屋遭到破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死伤惨重,造成90%左右的房屋倒塌。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房屋倒塌1 039户,此外还有1.2万多户民居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1]。

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种类

地震的可怕不仅在于它本身,也在于它所引发的多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包含:沙土液化、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等,而这些灾害又会引发其他的灾害。例如,崩塌、滑坡能够导致泥石流的产生;崩滑体形成堰塞湖;地裂缝形成崩塌滑坡等。这些危害由于不是地震直接产生的,因此,称为次生地质灾害,同样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2]。

3 农村民居防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农村民居防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此外政府部门也缺乏对其的监管力度,造成目前的管理主要依靠农民和工匠进行自我管理。第二,广大农民不了解防震减灾工作,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意识。第三,由于农村防灾专项规划编制未完成或者是内容不全面,导致对于民居的选址、避难场所以及疏散通道等方面的监管不严。许多农民会将划分的地建满,导致左右房屋紧挨,一旦发生较大级别的地震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第四,当前大多民居抗震性能够薄弱。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大多民居还是土木、砖结构的平房。这些土木结构的房屋根本没有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会出现外墙闪出,紧接着屋顶塌落的现象。总体而言,这些结构的民居抗震能力很差,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倒塌或者开裂,也无法进行修复[3,4]。

3.2 农村民居防震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监管不力,当前对于农民自建房仍然是定点放线,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管。第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了农民民居的低标准和低水平。第三,农民本身缺乏相应的防震减灾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许多农民宁愿多花钱在房屋内外的装饰上,也不愿意将钱花费在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上面。

4 新时期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的建议

4.1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政府应当联合多部门(如地震、建设等),加强农民民居建设的监管力度,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协调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民居的抗震防灾性能。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好自身的监督职责,形成高效的管理工作日常机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自建民居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4]。

4.2 加强防震减灾的工程性措施

关于防震减灾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编制农村防灾专项规划并健全相应的内容;第二,对新建工程要进行防震设防与施工;第三,对已有的工程加强抗震评估工作;第四,大力研发农村民居抗震技术;第五,加强抗震防灾服务网络的建设;第六,实施农村防震民居示范工程等[5]。

4.3 如何做好毕节市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的建议

对于毕节市而言,如何做好该区域农村居民的抗震减灾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知识相对来说较低,获得各类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因此,如何让农村广大群众普及防震减灾信息就十分重要。对于已发生灾害地区,通过专人专项的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让广大群众如何处理发生地震前的撤离路线,发生地震后如何做好避让,如何做好个人自救工作等。同时,管理人员做好完善巡查、24 h值班制度,定期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的意识,做好宣传,减小群众恐慌,不能因为地震而造成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状况。此外,进一步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因地震而造成房屋损坏。

5 结语

对于地震的预防,首先要加大对地震的预测的投入的研究,提前做好对地震发生的预测,这样才能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提前做好对策,做好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日常培训工作,教授广大群众各类逃生避让技巧,在发生地震后及时做好应急响应机制,在救援中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做好救援工作,不放弃对每一个被困人员的救援,把因地震引发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沈斌.农村抗震防灾对策探析[J].小城镇建设,2004(7).

[2]张守洁,王兰民,吴建华,等.甘肃省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现状与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对策[J].震灾防御技术,2006(12).

[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筑工业出版社,2008.

[4]行业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葛学礼,朱立新,贾抒,等.云南省大姚地震房屋震害及重建抗震措施[J].工程抗震,2003(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防震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