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经草总黄酮含量及抗炎作用研究

2015-10-26张晓文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甲苯黄酮类灌胃

张晓文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通经草总黄酮含量及抗炎作用研究

张晓文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采用先浸泡再水浴加热后超声的方法提取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然后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通经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37%,茎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05%,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5.10%。通经草不同部位高、中剂量提取液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通经草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

通经草;总黄酮;耳廓肿胀;抗炎作用

通经草,别名为铜丝草、金丝草、金钱铜皮、紫背金牛草、石崖茶、猪棕草、铁骨草等,为中国蕨科粉背蕨属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Fee的全草[1]。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江西、浙江、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以及陕西等地。在我国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应用比较普遍,具有祛痰止咳,活血通经,祛风镇惊的功效。蒙医主要用其治疗咳嗽、月经不调、创伤化脓、骨折、眼睑干性糜烂、目赤等症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药效明确[2]。现代研究表明通经草含粉背蕨酸、蔗糖和黄酮类化合物[3-4]。赵迎春等[3]研究结果表明通经草中含有大量的粉背蕨酸,该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强心等多种生理活性。包玉敏等[5]研究表明通经草黄酮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张晓文[6]研究表明通经草回流及超声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通经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炎作用差别尚未见报道。商洛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作为蕨类植物之一的通经草在商洛山中也有广泛分布,药源较为丰富,开发成本较低。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及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实验,比较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及抗炎作用差异,为开发商洛野生蕨类植物资源、推广通经草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通经草于2013年10月采于商洛市戴云山中,为中国蕨科粉背蕨属银粉背蕨的全草。

1.2 方法

1.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吸取0.0、1.0、2.0、3.0、4.0、5.0 mL芦丁对照品溶液,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芦丁溶液的浓度依次为0.000、0.008、0.016、0.024、0.032、0.040、0.048 mg·mL-1,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得出回归方程Y=11.875X-0.028,R2=0.9975。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通经草去杂、清洗、干燥后将根、茎、叶不同部位分离、粉碎后分别过60目药筛。各自准确称取1.0 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30 mL,低温下充分浸泡24 h,60℃水浴加热10 min,60℃超声处理30 min,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进行减压抽滤,每次抽滤后将抽滤瓶用乙醇润洗2-3次,转移到50 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

1.2.3 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的制备

按照超声提取方法对通经草不同部位进行提取、过滤后,在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高剂量4 g生药/mL,中剂量2 g生药/mL和低剂量1 g生药/mL,4℃冷藏备用。

1.2.4 总黄酮含量测定

准确吸取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各1.00 mL并置于25 mL容量瓶中,各自加水至6 mL,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入10%硫酸铝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L,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 mL,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7-8]。在500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得出通经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

1.2.5 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试验

取体重为18-22 g的小白鼠50只,随机分成5组,用苦味酸分别标记为通经草根组、茎组、叶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小鼠每天分别用通经草根、茎、叶不同部位提取液、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溶液(将片剂研磨成粉末,加蒸馏水配置成0.02 g·mL-1的溶液)灌胃,各组每日灌胃量为0.1 mL/10 g,连续灌胃6 d。灌胃期间每天给予小鼠正常饮食。第7 d灌胃前12 h,实验小鼠禁食不禁饮。灌胃结束后30 min,使用移液枪吸取30 μL二甲苯,均匀地涂于小鼠右耳两面,左耳不涂二甲苯。给药1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用吸水纸吸干净耳片上附着的液体以及去除耳上的其他杂质,沿耳基线处剪下双侧耳片,用6 mm耳片打孔器在双侧耳片同一位置大约靠近边缘2 mm处打孔取样,用万分天平称其重量,分别记录每只小鼠左、右耳打下的耳片重量。计算耳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9-14]。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经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

由表1可见,通经草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叶中最多,其次是茎,根中最少。

表1 通经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精密度试验

对芦丁标准溶液(浓度为0.048 mg·mL-1)进行5次平行测定,得到5个吸光度,得到标准偏差值分别为0.0064,计算RSD值为1.15%。结果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2 稳定性试验

每隔1 h测定通经草各个部位提取液的吸光度,每个部位共测定5次,计算RSD值。由表2可见,样品在处理后的4 h之内基本保持稳定。

表2 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的稳定性

2.2.3 重复性试验

每隔1 h测定通经草各个部位提取液的吸光度,每个部位共测定5次,对5份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进行吸光度检测,分别计算总黄酮的含量,并计算RSD值。由表3可见,所选通经草中各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的重现性良好。

表3 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的重复性

2.2.4 回收率试验

取通经草不同部位粉末适量,设计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低、中、高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为80%、100%、120%,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的量,计算回收率以及RSD值。由表4可见,回收率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表4 通经草不同部位的回收率

2.3 通经草不同部位抗炎试验

由表5可知,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通经草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

表5 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鼠耳肿胀抑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通经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发现通经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37%,茎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05%,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5.10%。用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然后分别用通经草根、茎、叶不同部位提取液给小白鼠灌胃,发现通经草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

根据朱肖锋[15]的研究,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受到自身遗传因素和生理生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植物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光照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通经草叶部处在植株外侧,茎部接受的光照较少,根部基本上不接受光照,因此植株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从上到下呈现递减趋势。本试验最终测得通经草不同部位黄酮含量比较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茎>根,与朱肖锋的报道一致。甲醇和乙醇是最常用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剂,醇的浓度一般在60%-95%。高浓度醇适合提取游离黄酮类,低浓度醇适合提取黄酮苷类化合物[16]。因此本试验采用75%乙醇提取,既能提取黄酮苷类,又能提取游离黄酮类。通经草不同部位提取液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姚勤等[17]报道的重楼醇提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反应的肿胀抑制率25.43%-37.57%接近,表明通经草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结合黄酮类的药理作用,通经草不同部位抗炎作用可能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关系,有关通经草黄酮的代谢积累和抗炎作用的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莎日娜.蒙药通经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医学院,2008:1-38.[2]陈俊林.RP-HPLC法测定蒙药材通经草(吉斯-额布新)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1):54-55.

[3]赵迎春,王小莉,赵云丽,等.通经草叶中粉背蕨酸的分离及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1):52-53.

[4]赵丹庆,刘楠,张力,等.蒙药材通经草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3):60-62.

[5]包玉敏,张力,刘妍.通经草黄酮体外抗氧化性活性[J].光谱实验室,2008,25(6):1031-1034.

[6]张晓文.通经草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3):55-57.

[7]黄春红,殷武平,郝小花.野生马齿苋草粉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62-1464.

[8]董丽.中药半枝莲化学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75-81.

[9]李洁.不同产地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9-26.

[10]陈琦.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7-378.

[11]邓玉林,丁力群,杨宾.中药舒益欣的抗炎、镇痛和抑菌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8(24):747-748.

[12]周政瑶,黄桂英,韩坚.三叶人字草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55-156.

[13]张骏艳,张幕,金涌,等.野菊花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5):405-408.

[14]Long M,Qiu F.Flavonoid of Drynia fortunei protects against acute renalfailure[J].Phytogether Res,2005,19(5):422-427.

[15]朱肖锋,周守标,杨集辉,等.不同光照强度对马蹄金叶特征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09,18(1):63-65.

[16]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7-138.

[17]姚勤,刘会珍,胡俊阳,等.重楼醇提物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61-563.

(责任编辑:李堆淑)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ZHANG Xiao-wen
(College of Biopharmaceut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was immersed and then water-boilt,ultrasounded,the solvent extraction was 70%ethanol,the temperature was 60℃,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was 1:30,an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was tested by ear swollen method of mic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roots,stems and leaves respectively were 2.37%,3.05%and 5.10%.Different parts of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with high or middle dose could significantly suppress xylene induced ear swelling in mice,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ing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0.01).So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has obvious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the effects are leaves>stems>roots.

Aleuritopteris argentea;total flavonoids;inhibition of ear swelling;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R285.5

A

1674-0033(2015)04-0056-03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4.015

2015-05-15

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4SKY015)

张晓文,女,陕西商州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二甲苯黄酮类灌胃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芳烃抽提二甲苯白土塔活化流程改进技术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经溶剂回收仪再生的二甲苯在快速冷冻病理中的染色效果研究
硬脂酸替代二甲苯透明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分析
来曲唑灌胃后EM大鼠病灶体积及COX-2 mRNA、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
芳烃二甲苯异构化反应过程动态模拟
实验小鼠的灌胃给药技巧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