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减负知易行难

2015-10-26李景端

杂文选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孙子补习班爱因斯坦

李景端

暑假到了,我多了一项任务,就是陪送小孙子去上补习班。等他之时,我把德国奈佛(Neffe)写的《爱因斯坦传》读完了。书中关于爱因斯坦的童年生活和他成长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

从书中得知,1955年4月18日,美国病理学家哈维解剖爱因斯坦尸体,查明他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之后,为了验证他天才的成因,特意对其大脑进行多项检测。虽发现他的神经中枢与常人有点差异,但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在高龄依然思维活跃的许多人身上都有。他们的共同看法是:爱因斯坦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非生理超人,而是心理独特。

爱因斯坦儿时发育迟钝,三岁多还不会说话。上学后孤独不出众,但强烈好奇,求知欲极旺。看到指南针总是指向同一方向,就反复查个究竟。叔叔给他讲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后,他花了三个星期,全靠自己给出了正确证明。尤其是他酷爱读书,十到十二岁,就读完伯恩斯坦著名的二十卷本《自然科学通俗丛书》,十三岁又啃完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通过书籍,他感受到了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探索科学的经历,并培育出他对科学敏锐思考和专心致志的心理素质。

爱因斯坦这种素质的形成,绝非儿时受过严格的特殊家教。1918年爱因斯坦给朋友章格尔的信中,说母亲只会把“小家庭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快活、开朗、易于满足的伙伴,没有任何雄心壮志,看不出有任何愿望。” 正是得益于父母不把自己的偏爱与期望强行注入爱因斯坦的生活,才成全了他独特的求知和创新思绪的自由驰骋。德裔美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对一个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孩子,“若在今天肯定会加以特殊的对待。谢天谢地,爱因斯坦幸亏没有受到这种特殊待遇。”

环顾我的小孙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加开“小灶”,不断去上美术、书法、数学、英语、围棋、柔道等各种补习班,尤其是现在时兴什么以色列思维教育,有些试题连我都不会。想到《爱因斯坦传》这本书,强调对孩子要凭其兴趣发展,不宜过早太多干预,我就把书中的道理告诉儿子和儿媳,当然是希望替小孙子减负。回答是,书上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可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拼分数,只有加码学,才能出高分,才有望进名校。看看班上哪个孩子不在课外吃小灶?有的都开始学奥数了。书本道理,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一席话,弄得我哑口无言。我知道如今当父母的,面对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也确实存在许多无奈。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道坎都让年轻的父母充满焦虑、纠结和期盼。《爱因斯坦传》无疑是一本很好的人物传记,尽管我未能用它来帮我小孙子减负,但书中所介绍的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还是值得借鉴和传播的。所以我只好写一篇读此书的读后感,呼吁家长和教育部门,不可对孩子施加过分的“特殊待遇”,防止“好心”却错误地吞噬了孩子们欢乐的童年时光。

对照《爱因斯坦传》这本书,对待孩子,是爱因斯坦父母错了,还是如今许多年轻父母们走入误区了?这本书的答案,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

【原载2015年8月3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插图/应试教育/佚 名

猜你喜欢

小孙子补习班爱因斯坦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充实的双休日
成功来自谦虚
里外都干净了
“爱因斯坦”
教老师
打好基础有必要
补习班,你上吗?
手机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