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15-10-26赵玉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腹部

赵玉风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 长葛 461500)

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赵玉风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 长葛 46150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行择期手术的96例中老年腹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未予以抗凝药物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1(2.08%)例静脉血栓明显少于对照组9(18.75%)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栓塞发生率。

低分子肝素;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应用

肿瘤或癌症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其中中老年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年龄层,因此针对肿瘤患者的需加强抗凝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情况[1]。本文主要对行择期手术的96例中老年腹部肿瘤患者予以不同处理,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相关表现予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行择期手术的96例中老年腹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23,年龄45~71岁,平均(52.5±8.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7∶21,年龄48~73岁,平均(51.9±7.9)岁;病情:41例结肠癌,30例胃癌,25例直肠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未予以任何抗凝药物处理,研究组患者于术前2 h、1 h及术后第6天均分别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2500 U/次。

1.3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情况,包括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记录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2]。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PLT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 时间 PLT计数(×109/L) FIB(g/L) DD(μg/L)对照组(n=48)治疗前 234.13±75.54 4.17±0.82 147.54±47.59治疗后 131.21±41.23 6.14±0.49 609.43±183.67研究组(n=48)治疗前 232.46±63.52 4.04±0.87 146.34±54.45治疗后 132.49±68.42 4.42±0.67 476.23±163.78

2.2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状况,其中研究组患者出现1(2.08%)例静脉血栓,对照组9(18.75%)例,即研究组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处理不当的情况下较易引发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多采用抗凝药物予以处理[3]。本研究中针对腹部肿瘤患者的手术状况予以不同处理,并针对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凝血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的PLT明显降低,且术后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因手术操作,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并造成各种消耗、渗漏及丢失情况,造成其出现较短时间的FIB、D-二聚体水平升高情况。但是研究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明显,有效抑制血小板发生凝聚,组织凝血酶活性扩散等作用效果,降低患者的FIB、D-二聚体水平,即研究组在术后的恢复期中的凝血指标也逐渐恢复,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也存在积极影响。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各种严重出血情况,其可能与相关手术操作水平有关,即患者在术后经过预后处理效果明显。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出现的静脉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与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有直接关系,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低,其出现血栓概率也随之降低。其中研究组出现的1例血栓情况,患者因手术操作、肿瘤类型等情况的影响,其可能会直接激活机体内部的凝血纤溶系统,因此研究组患者也存在着发生血栓的可能。研究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予以抗凝处理后仍出现栓塞情况,可能是与患者的使用剂量相关,即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其需要的抗凝剂量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中未针对抗凝剂量与抗凝效果的关联性予以分析,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抗凝效果与剂量的关系需经过临床深入研究并证实。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状况,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 肖忠承,朱立大,闫振宇,等.低分子肝素对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8):922-924.

[2] 王军保.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人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19-120.

[3] 高飞,李定刚,陶连元,等.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人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4):3891-3894.

R73

B

1671-8194(2015)24-0081-01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