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2015-10-25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上海煤气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学燃气校企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洪 伟

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洪 伟

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和学生就业、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文章就学校、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围绕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机制开展探索与实践。

城市燃气 输配与应用专业 实践教学 基地 合作机制

0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根据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并利用企业工作场景,实行校企合作、工作学习良性互动以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专门人才,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专业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和学生就业与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城市燃气供应与服务企业是燃气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的关键教学场所,必然成为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前,中职校的燃气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理论的学习,忽视以“技能”为主的课程和紧贴企业的管理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学到理论无法在实践中及时得到检验;由于师资限制,许多教师讲授内容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普及,无法讲透企业的实战业务,无形中也限制学生对燃气行业一线技能的掌握。因此,探索“工学交替、双向参与”模式下的专业实践教学并确保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目标成为中职燃气专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与关注焦点。

1 燃气专业“工学交替”模式的涵义

2011年9月起,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与上海市奉贤燃气有限公司共建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确定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实施方案。有效发掘学校和企业不同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践与实训功能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完成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学习;在企业实践基地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以“企业人”的身份参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岗位工作,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校与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的全程交错式学习与实践。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区域性燃气供应与服务企业的组织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燃气销售服务营业厅、天然气场站、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燃气安全巡检、居民燃气具安全巡检等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程序与方法,通过跟岗实践丰富其知识结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就业以及为企业培养具有能与企业“零距离”上岗的后备军。

2 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构建嵌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

以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其内涵是以职业、岗位和工作为基本依据设置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个人需求。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的学习目标,采取“工学交替、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并实施,见表1。

表1 实践训练安排表

第一次工学交替,专业认知阶段。在校内燃气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基地实施,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认岗、讲座等感受行业特色、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促使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的体验,增加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第二次工学交替,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在学校燃气实训中心进行。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模块,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知识要素并按照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原则设计实训项目,从而带动课程学习,通过燃气管道工、燃气具安装维修、燃气调压工的仿真实训等项目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职业核心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为学生通过燃气管道工、燃气具安装维修工的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次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实训阶段。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应对企业一线岗位需求,合理安排学生前往相关部门进行岗位实习,期间穿插理论教学,教师由学校派出或者由企业能工巧匠与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第四次工学交替,综合实习阶段。学生通过四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拓宽实践接触面,全面了解企业各部门工作岗位职责和运行情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2 建立校企“二维”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由学校或企业单方面进行管理,都是不合适的。在实施“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建立校企“二维”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过程管理,由校企双方建立安全管理、规范教学、定期交流、问题研讨等制度,做到管理人员落实(包括校内教师和班主任、企业兼职教师等)、合作内容落实(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管理),校企双方齐抓共管,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工学交替”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考评,建立包括学校质量监控和企业质量监控两个方面在内的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机制。

2.3 突出能力培养,强化专业指导

组织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及专职管理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实习指导队伍,共同对学生日常思想、实习工作及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及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

2.4 “有真实生产性来源”的虚拟实训项目建设

校企有计划地加速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有真实生产性来源”的虚拟实训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校企双方教师深入双方单位,设计、开发出面向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有效利用校内实践教学硬件设施,进行校内的生产性实训或“有真实生产性来源”的虚拟实训,以应对一些专业由于外部条件所限,无法到校外(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的问题。

2.5 强化“点面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

进一步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教学检查方式,即除了对“工学交替”的各教学点进行常规的自查、督导室普查和教务科巡检抽查外,由学校组织、校企领导带队重点检查校外核心基地的实训教学情况。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检查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工学交替”教学的质量。

3 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

依托实习基地,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目前校企双方先后有4个年级200多名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学生在该基地进行了嵌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四年来,学校与上海市奉贤燃气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加大投入,严格管理,使实习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3.1 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产训结合,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流程,提高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毕业即上岗。通过入企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工作状况及自身职业定位,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通过生产性实训,让学生有机会融入企业,促进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习职业规范要求、掌握岗位的工作流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与社会。

3.2 扎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对企业,特别是生产过程及其规范要求,企业的运作形式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理解更深刻,必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更能把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方向,更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有效扩大校企社会贡献

作为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搞好专业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更出色完成职业教育援疆任务。但对企业来说,参与并承担援疆职业教育任务,是树立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提高职工的爱国主义和企业凝聚力的很好题材,通过校企合作,让职工参与学校专业教学,也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为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尽企业的一份责任。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City Gas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Shanghai Fengxian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Hong Wei

Specialty practice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city gas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is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train their occupation ability,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employ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city gas,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ba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工学燃气校企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盐工学人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燃气,让千家万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安全——解读《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