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2015-10-25赵荣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关键词:脑血管病发病率危险

赵荣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赵荣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8:1),>60岁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高,6:00~10:00为发病高峰,高血压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策

急性脑血管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致残、病死率高。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经CT确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男171例,女92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5岁。30~39岁11例,40~49岁32例,50~59岁61例,60~69岁88例,≥70岁71例。

1.2 方法

分析其临床资料。

2 结 果

2.1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种类季节性

脑出血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血栓形成156例,脑栓塞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5例,急性脑血管病于第1、第4季度发病最多。见表1。

表1 不同季节发病例数

2.2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昼夜节律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6:00~10:00发病例数最多,2:00~6:00发病例数较多,出血性脑血管病6:00~10:00发病例数最多,18:00~22:00病例数较多。见表2。

表2 昼夜发病时间(n,%)

2.3 伴随的相关疾病

高血压211例,糖尿病63例,冠心病41例,风心病14例。起病过程及临床表现:脑血栓156例病例中,突然发病60例,起病稍慢96例,呈进展性60例;脑出血46例病例中,急性起病39例,起病稍慢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多为急性起病;脑梗死26例均为急性起病;短暂性脑缺血25例发作均为突然发病。住院时体温39~40.1℃25例,>40.2℃10例,头痛89例,恶心66例,呕吐咖啡色液体27例,烦躁不安33例,昏迷41例,瞳孔两侧不等大16例,针尖状瞳孔8例;血压(收缩压)>180~119 mmHg115例,≥220 mmHg44例。

2.4 辅助检查

CT扫描显示发病部位:基底节区221例,脑干13例,脑叶21例,小脑8例;脑梗死中,大面积脑梗死17例,腔隙性脑梗死45例,多灶性脑梗死121例。白细胞计数>10.0×109109例;血糖>6.1 mmol/ L118例,纤维蛋白原增高101例;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50例,心肌缺血101例;血脂异常120例。

3 讨 论

发病年龄及性别:本组资料中男性高于女性(1.8:1),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比例高于女性有关。<39岁的占4.2%,年龄最小30岁,本组发病年龄以>60岁老年患者最多,达60.5%,年龄越大,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越高。因此临床上,将中老年人作为重点防治对象[1]。

季节: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从该组病例来看,第1季度、第4季度发病率较高,第2、3季度较低,这与本地区第1、4季度气温低相符。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的原因,可能与气温、气压有关,可能是寒冷刺激使体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使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小动脉痉挛收缩、血压波动、血压急剧升高,在原来已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易诱发急性脑血管病[2]。正确掌握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季节的关系,在高发病季节,及时做好保暖工作并结合其他预防措施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昼夜规律:脑梗死发病有明显昼夜规律已被许多研究证实,本资料显示,6:00~10:0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6:00~10:00、18:00~22:00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个高峰。众多临床研究证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血压在每天的24 h中是有规律波动的,早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血压的晨峰在于6:00~10:00。对高血压患者主张在清晨醒后服用长效降压药,既可降低血压晨峰,又可平稳降低24 h血压,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3]。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首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加速心、脑血管病发生。其原因与脑血管事件的应激、膀胱充盈、恶心、疼痛及病灶的部位及脑血管病的类型等有关。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与高血压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血压控制对减少脑卒中发生极为重要。

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所致脑血管病具有发病年龄小、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高血糖可加重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且血糖升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可减少脑卒中的危险及改善预后。

心脏病:心脏病是公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等,均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尤其是房颤,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5]。

血脂: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

进展性脑梗死:本组资料中进展性脑卒中60例(22.81%)。分析其原因:①梗死面积扩大,侧支循环不良;②脑水肿;③其他:高温、高血糖、感染、电解质紊乱。患者病情1~3天才达高峰,呈阶梯式加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时间窗延长到9 h给予即刻溶栓治疗,可使病情好转或缓解,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且无致命性出血不良反应出现。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多,使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增高,因此,教育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控制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1] 谢立伟.150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分析[J].健康之路,2015(09):289.

[2] 王 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07):438.

[3] 赵爱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间及延迟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4):127-129.

[4] 王本国.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05):217-218.

[5] 黎 辰.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6(02):43-44.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034.146.02

赵荣华(1980-),女,内蒙古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发病率危险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喝水也会有危险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