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与作用研究

2015-10-25秦秀会正定县医院内科河北石家庄050800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冠脉

秦秀会(正定县医院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与作用研究

秦秀会
(正定县医院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800)

目的 探究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分为四组,各36例。在发病3 h内溶栓治疗的为A组,发病3~6 h内溶栓治疗的为B组,发病6~12 h内溶栓治疗的为C组,发病在12 h以上的为D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统计四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四组患者的溶栓效果。结果 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为83.3%,显著高于B组的44.4%,C组的22.2%,D组的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率为5.6%,显著低于B组的22.2%,C组的16.7%,D组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均呈现递增趋势,A组患者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显著短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尽早溶栓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分为四组,各36例。在发病3 h内溶栓治疗的为A组,发病3~6 h内溶栓治疗的为B组,发病6~12 h内溶栓治疗的为C组,发病在12 h以上的为D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标准,如长时间胸痛,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有活动性出血症状,电图显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ST段弓背抬高0.2 mV以上,下壁抬高0.1 mV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1.2 方法

采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溶栓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注射,分2次注射。第一次,将尿激酶50万U加入到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注射,整个过程一定控制在10 min内;第二步,在葡萄糖液100 mL内加入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整个时间控制在1 h内。

1.3 观察指标

对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再通、冠脉造影、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及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医学影像学判断患者的冠脉是否贯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死亡率比较

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的冠脉再通及死亡情况比较 [n(%)]

2.2 四组患者心肌功能比较

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要显著短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LVEF、CPK峰值、CK-MB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四组患者的心肌酶谱等情况比较(±s)

表2 四组患者的心肌酶谱等情况比较(±s)

项目 A组 B组 C组 D组LVEF(%) 0.59±0.089 0.57±0.179 0.58±0.092 0.57±0.079 CPK峰值 114.05±61.0 93.01±41.56 74.84±48.21 96.75±51.00 CPK峰值时间(h) 13.67±4.49 18.75±5.46 19.41±6.50 24.79±8.45 CK-MB峰值 2588.54±1447.41 2245.62±1544.52 1936.52±1245.51 2100.51±1003.41 CK-MB峰值时间(h) 13.51±7.55 18.45±6.44 19.45±7.41 30.74±15.1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中老年常见病,多是由于冠状血栓导致血管闭塞,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如果患者的血栓长时间得不到溶解,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进而导致坏死[1-3]。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对策就是溶栓治疗,快速溶栓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缩小并抑制心肌梗死并发面积,使缺血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得以控制蔓延,保护左室整体、预防左室扩大以及病死率的发生,改善预后。溶栓治疗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患者通常发病后必须尽早实施溶栓方式,这样才能保证血管的再通率。国内外临床研究事实表明,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与溶栓时间有关,患者越早开始溶栓,冠状动脉的再通率越高,反之就越低。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后的40 min内为黄金治疗时间,如果超过40 min,则溶栓的效果会极为不理想,对患者的整个病情将延误治疗最佳时期,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及时诊断并治疗对该病有着重大的作用。

尿激酶[4]的半衰期较短,在9~20 min内就会失去活性,因此不用担心尿激酶对人体正常蛋白质的水解。另一方面,尿激酶本身就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产物,注射进人体中后不会引起抗原免疫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当前,我国生产的尿激酶主要采用基因工程制取,将人体编码尿激酶的相关基因在真核生物载体中表达,从而实现体外大量生产尿激酶,因而当前临床利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成本也较为低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尽早溶栓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就能够得到尽快的缓解,心脏功能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并不会给患者带来LVEF、CPK峰值、CK-MB峰值上的差异,但是治疗的时间却可以帮助提高治疗的有效性[5]。

综上所述,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高致死率,而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时间越早,患者的痊愈率越高。因此,尽早行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意义重大。

[1] 孙万峰,王大杰,张国培,等.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0):1360-1362.

[2] 杨 宏.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与作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281.

[3] 张纪梅.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0-171.

[4] 叶君明,黄文军.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1,06(2):155-156.

[5] 林文娟,励灵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4-2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2.2

B

ISSN.2095-6681.2015.032.124.02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冠脉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