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不同抗凝药物致出血风险的疗效分析

2015-10-25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肝素抗凝经皮

刘 琪,杜 蕊(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不同抗凝药物致出血风险的疗效分析

刘 琪,杜 蕊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 本文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不同抗凝药物致出血风险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各40例。接受常规肝素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接受磺达肝葵钠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其后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葵钠,疗效显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不同抗凝药物;出血风险;疗效

在冠心病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对围术期的患者,如何选择抗凝药物对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发生血栓[1]。为此,本文为探究围术期患者应用不同抗凝药物的疗效,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120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报,从而为提供有利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常规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我院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本组所纳入的患者均符合ACS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条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1.3 排除标准

将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近阶段采用肝素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出现器官损伤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2]。常规组患者行手术前,给予患者普通肝素,剂量为15000 U,每隔12 h皮下注射一次,在患者手术期间,将注射剂量改为100 U/kg,静脉给药。实验组患者行手术前,给予患者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为100 U/kg,2次/d,在患者手术期间,将注射剂量改为50 U/kg,静脉给药,最大使用剂量不得超过100U/kg。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前,注射磺达肝葵钠,剂量为2.5 mg,1次/d,在患者手术期间,继续注射2.5 mg,静脉给药。此外,由于单独使用抗凝剂会出现不良事件,因此,需结合肝素钠使用,剂量为45 U/kg。

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0天,其后对其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如:凝血酶原事件、凝血酶事件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其后对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详细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抗凝方法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常规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观察组患者采用磺达肝葵钠,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组、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指标(±s)

表1 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指标(±s)

组别 n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 L常规组 40 16.49±3.82 123.4±49.6 2.86±0.77实验组 40 17.12±3.73 127.2±46.8 2.57±0.74观察组 40 16.95±3.91 125.1±17.4 2.63±0.73

2.2 不同抗凝方法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

常规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术后出血患者12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术后出血患者4例,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采用磺达肝葵钠抗凝治疗,术后出血患者3例,发生率为7.5%;三组实验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抗凝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出现不良反应7例,黑便4例,鼻黏膜出血2例,血尿1例(17.5%);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出现不良反应3例,鼻黏膜出血2例,黑便1例(7.5%);观察组患者采用磺达肝葵钠抗凝治疗,出现不良反应2例,黑便1例,鼻黏膜出血1例(5%);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实验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与内膜损伤存在相关性,上采用的治疗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抗凝药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抗凝药物十分重要[3]。

普通肝素属于上的广谱抗凝药物,该药具有半衰期短以及价格便宜等优势,但是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高的活性,属于普通肝素的衍生物,与此同时,该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4]。磺达肝葵钠属于人工合成的抗凝药物,该药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较比常规组,明显较低,该结果充分说明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葵钠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葵钠,疗效显著。

[1] 陈铁汉,孙黎明.应用不同抗凝药物致出血风险的研究[J].内科杂志,2015,32(10):696-698.

[2] 陈纪林,不同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述[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5):322-324.

[3] 赵梦华,石建平.口服抗凝药物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J].医学综述,2013,19(13):2373-2375.

[4] 秦淑辉,肖文良,苏瑞瑛,等.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13):1706-1708.

本文编辑:卢 娇

Efect of diferent anticoagulant drugs on bleeding risk in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LIU Qi, DU Rui
(Tangshan City workers' hospital,Hebei Tangshan 063000,China)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032.028.02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