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库兹涅茨比例的湖北省区域差异分析

2015-10-23○邹

当代经济 2015年17期
关键词:湖北省产业结构武汉

○邹 鹏 韩 勇

(1、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随着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湖北抓住机遇,到2013年凭借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使湖北省的GDP在全国各省市中跃居第9位,其GDP增长速度上升到第11位。在中部6省中,湖北的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位次居前,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基础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湖北省区域不平衡性分析

近十年,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势头很猛,从2004年到2013年,GDP翻2番,超过26000亿元,各地市的GDP也都在快速增长。但是从地市GDP占全省的比重的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市所占的份额很不均衡,存在几个较大的“断层”,呈现出阶梯式的发展格局,每个梯队上的地市发展水平相当。

第一梯队:武汉“一城独大”的局面一直未能被撼动。在全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汉开始走下坡路,逐步跌出全国一线城市的行列。近十年来,武汉的发展又重新回到上升通道。特别是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000、6000、8000、9000亿元台阶,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到2013年底,武汉的GDP已经跃居全国城市第8位。在省内,武汉GDP所占的份额持续增大,从2004年的31%增长到2013年的35%,超过了三分之一,远大于其他地市。武汉是湖北省的增长极,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第二梯队:宜昌和襄阳“比翼双飞”。宜昌和襄阳是湖北省除武汉之外的发展势头最猛的两个城市,二者的GDP份额已经双双超过10%,让除武汉以外的其他14个地市望尘莫及。武汉、宜昌和襄阳正好是构建湖北省“金三角”的中心城市,构成了湖北省三大经济圈。

第三梯队:六城并进。黄石、十堰、荆门、孝感、荆州和黄冈的发展局势十分接近,2013年GDP份额都处在5%上下;但是纵观这十年,这六个城市的GDP份额在缓慢减少,有被宜昌、襄阳“掠夺”的趋势。

第四梯队:其余八个地市的GDP份额都处在2%上下。但是,咸宁市的发展速度比较迅猛,有追赶第三梯队的势头。

由此可见,近十年来,尽管湖北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在提升,但是省内各地市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下面将通过库兹涅茨比率来进一步分析省内区域不平衡性的趋势。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在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度量时提出库兹涅茨比率,它是一个以数值反映总体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指标。库兹涅茨比率也可以用来描述区域总体差异,它把经济收入与人口分布联系起来,以经济的相对比重与人口的相对比重差别为基准,考察不平衡性,社会意义更明显,而且计算方便。库兹涅茨比率的计算如下:

图12004-2013年各地市GDP份额(qi)走势图

式中:K为不平衡系数,pi为i地区人口占背景区域人口的比重,qi为i地区GDP占背景区域GDP的比重。K越大表示区域差距越大,反之则区域差距越小。近十年湖北省的库兹涅茨比率如下:

表12004—2013年湖北省的库兹涅茨比率

以上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湖北省库兹涅茨比率在缓慢持续增长,说明区域差距越来越大。将湖北省、湖北省(除武汉)和湖北省(除武汉、宜昌和襄阳)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见图2),我们发现近十年来,全省的区域不平衡性一直处在很高的位置;除武汉以外的地市之间的区域差异较小,但是其不平衡性在迅速扩大;除去武汉、宜昌和襄阳,其他地市的发展相对较均衡,但是自2009年以后,其不平衡性也略有扩大。

可见,湖北省在区域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断层”,主要大城市支撑作用明显。武汉市在湖北省的经济首位度过高,宜昌市和襄阳市迅速崛起,使得湖北省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极化效应,区域差距过大。

三、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间的差异分析

鄂东九个地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11%,人口占全省的一半以上,GDP占全省的份额接近60%。相反,鄂西八个地市占全省的国土面积接近70%,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全省的一半,GDP份额也难以突破40%。

图22004-2013年湖北省库兹涅茨比率散点图

湖北省多年来倾力打造“两圈两带”战略,旨在增强湖北省的区域综合实力,并实现东、西部协调、又好又快的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然而,十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库兹涅茨比例一直处在高位,区域差异表现的十分明显,发展很不平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最初的区域差异较小,不平衡性没有明显扩大,但是2007年以后,区域不平衡性打破了低位状态,呈现出快速扩大的态势。

通过库兹涅茨比率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形成前后,区域差异似乎并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尤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部城市的差距扩大十分明显。由此可见,湖北省“两圈两带”战略尚未发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效用。

借用回归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近十年的库兹涅茨比率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斜率相同,表明二者的区域不平衡性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见图3),只是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差异更大;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区域不平衡性趋势与湖北省(除武汉市)的趋势也具有相似性。由此不难看出,武汉“一城独大”,是形成武汉城市圈乃至湖北省区域不平衡性局面的最直接因素。

表22004—2013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库兹涅茨比率

四、湖北省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库茨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是知识存量的增长,二是生产率的提高,三是结构变化,因此按照他的观点,区域发展差异影响因素也来自这三个方面。此外,库茨涅茨还强调社会变革对促进现代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库兹涅茨的观点,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角度来分析近十年来,影响湖北省区域差异的原因。

近十年来,影响湖北省区域差异的非经济因素主要是区位条件的差异和政策倾斜度不同。

1、区位条件的差异

区域区位条件的差异使各个地区初始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环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于第一、二梯队的三个地市的区位优势明显,为其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武汉为于江汉平原东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宜昌携长江“黄金航道”之利,又有高速公路相连;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船北马”之称,是湖北省紧次于武汉的重要交通枢纽;而处于第三、四梯队的地市,大部分不具备区位优势。如鄂西和鄂东北境内多山地,交通不便,信息堵塞,极大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发展策略及政策倾斜度不同

图3 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库兹涅茨比率线性比较图

结合库兹涅茨的观点,笔者认为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也是一场社会变革,能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级的宏观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地区在发展时空上的经济分离,造成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政策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而使得各地区得到的机会和收益不一样,其经济发展速度也就各异,由此引致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国家及省政府对其给予的优厚政策扶持自然不言而喻;宜昌一个国家级的三峡工程为其全市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襄阳改市名也是刺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策略。更重要的是,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还将宜昌、襄阳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将其培育成区域中心城市。这使得以上三个城市在全省的发展速度更加突出。相比较而言,其他地市获得的政策扶持力度显然较少。从大的区域来说,武汉城市圈是或国家批准建设的“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必定会得到国家和湖北省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只由湖北省扶持,二者的受扶持力度明显不同。

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的存量,包括劳动力投入的不同是影响湖北区域差异的两个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家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多样化有助于推进区域内经济循环,以提高区域产业的附加值;大部分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可以减少区域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或者失业。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武汉市和神农架林区呈“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恩施呈“三、一、二”畸形的产业结构,其他地市均是“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有的地区第一产业占很大的比重,当然,神农架有其特殊性,所以全省除武汉市以外,产业结构水平偏低,这也武汉的发展水平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的一个原因。从产业结构多样化来看,武汉作为省会,除了工、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也具有绝对优势,宜昌和襄阳的产业结构正在走向多样化,其他地市的产业结构则比较单一。如十堰是依靠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二汽”的搬迁将对十堰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前几十年,矿业资源极大的促进了黄石和鄂州的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影响黄石和鄂州在全省的经济地位;神农架的农业和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依靠单一的旅游服务业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存量不同

世界上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在迅速增加,库兹涅茨认为当这种存量被利用时,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从某种程度上看,知识存量就是人才储备。区域人才存量差距会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武汉市的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的人数居全国第三位,科技人员的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并且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还有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园区,科技势力雄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正在向宜昌聚集,其科技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襄阳市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的全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水平、科技实力和劳动力素质也相对较强。而其他地市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实力较差,这些都从深层次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湖北省区域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全省的发展差距在扩大,存在几个梯队。武汉,还有宜昌和襄阳正在跨越式的发展,其他地市跟不上前两个梯队的发展步伐。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不平衡性发展趋势和全省的趋势很相似,但是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差异更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不平衡性趋势正在逐年凸显。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区位条件、政策策略、产业结构和知识存量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我们要认清湖北省区域发展的差异,理清形成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差距,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陈磊、王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郝群会、邓文胜: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3]刘亮:库兹涅茨比率及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与调节[J].商业研究,2005(29).

[4]吴殿廷、宋金平、梁进社、张同升: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03(4).

[5]张力民: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不平衡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6]谢涛: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和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

[7]郑京淑、吴秦:产业结构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湖北省产业结构武汉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湖北省保康县:中药材助脱贫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