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以《汽车上的乡政府》为例谈谈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语言运用

2015-10-22郭祥昭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党教电视片乡政府

■郭祥昭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以《汽车上的乡政府》为例谈谈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语言运用

■郭祥昭

“杀青”留念(左一为本文作者)

我是从2003年8月起从事党员电教工作的,多年来拍摄了数十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则是与平顶山市党员电教中心协作拍摄的《汽车上的乡政府》一片。该片讲述了河南省鲁山县库区乡党委、政府将有关职能部门搬上汽车,14年来不间断入村为群众服务的感人故事。本文便以该片为例,谈一下我个人对党教电视片语言运用的体会。

脚本语言,突出亲切质朴

脚本犹如党教电视片之魂,赋予其生命的活力。画面的穿插、背景的阐释、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一定程度上都要依靠解说去展开和支撑。所以,脚本语言必须要巧妙构思、精心铺排。

情融其中。在撰写这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之前,我到当地进行了多次采访,记录了大量事例,自身也深受感染。一辆普通的中巴车连跑十几年,为群众办事26万件,这种情感本身就是朴素的,更是可贵的。所以,在撰写解说词时,我将个人的崇敬之情融入其中,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进行了饱满的描摹:“在这片丰美毓秀的土地上,有一个特殊的‘政府’,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冰雪,常年行进在乡间的小道上,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中……”这一部分既是叙事,具体概括了“汽车上的乡政府”连年的服务情景;同时也是抒情,用意象丰富的语言将“汽车上的乡政府”具象化。

平实质朴。党教电视片的受众多为农村党员群众,所以脚本语言更要讲求大众化,因为大众语言才是最鲜活的,也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所以,在交代“汽车上的乡政府”的创建背景时,我将采访时群众的语言直接写进去,不加任何修饰,不仅简单明了,而且隐含深意,接下来再写“群众的苦和难,深深刺痛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心”就顺理成章了。

角色入心。好的故事是根本,人物是树干,情节是树叶,在大局上浑然一体。“汽车上的乡政府”连续十多年为群众服务,要想表现其在跨度这么长的时间段内的作为,选取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角色极为关键。在拍摄时,我们从大量采访事例中选取了三个多数群众耳熟能详的人物:一是“汽车上的乡政府”送医下乡、诊疾问病,挽救了其生命的72岁村民任西民;二是儿子遭遇意外事故去世,艰辛抚养孙子成长,“汽车上的乡政府”送钱送物到家的68岁村民尚彩娟;三是多年跟车历练,逐渐成熟起来的机关干部武乐乐。这三个人物角色分别代表了三类典型:留守老人、贫困家庭和基层干部,高度概括出了“汽车上的乡政府”的作为和精神,构成了这部片子的独特魅力。

画面语言,留下动人一瞬

党教电视片是由一个个画面构成的,所有的解说、文字、音乐必须架构在画面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画面就是“无声的语言”。同时,画面也是第一位的,它承载着片子的思想价值和审美选择。

巧妙构思。真正可以称之为创作的拍摄,是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高度,将镜头和情节无缝交融在一起,而不是一味追求精致的画面。拍摄该片时,我们选择了我们认为最能表现“汽车上的乡政府”具体形象的若干镜头,组成整个片子的开头部分:日出时,水库和村舍的远景,摇向水库边汽车行进的全景,推至路上和汽车上的标示近景,进一步推至车轮行进中的特写,接着拉至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中行进、直至走过Z字型山路的镜头,越过一座山包后,镜头上摇到蓝天白云,出字幕,同步解说:“在这片丰美毓秀的土地上……”这一系列画面的转接富于动感、引人遐思,与故事情节契合十分完美。

把握特写。在情节和人物的外衣下,镜头才是片子的特性,而特写又是传神的景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部电视片能够在情节和人物之外,使观众对其中的某些镜头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也是拍摄者的一种骄傲。为了表现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拍摄了大量老人们的眼部、手部,以及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羊群、木柴等特写镜头,并与其他景别镜头进行组接用在片中。这些特写镜头本身就有着叙事功能,其细部透露的情节和情感信息非常丰富,同时还提升了片子的可视性。

捕捉精华。一个镜头能否令人过目不忘,关键在于它能否捕捉到故事情节外衣下角色的灵魂和本质,使观众触摸到片子的整体格调。“汽车上的乡政府”给村民尚彩娟送低保金、孤儿款的情节,也是一组极具张力的镜头。当工作人员办完事离开时,尚彩娟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院门处送别。为了记录这个场景,我们上了两个机位,连续抓拍了两个细节,一个是院内尚彩娟感动得眼眶湿润,一个是院外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然后将这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使这段画面呈现出强大的表现张力。

音乐语言,烘托情感主线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党教电视片作为视听艺术的体现,是在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中展开的,恰当选配音乐,可补充、烘托和渲染画面,扩张表现力,叠加美感,同时也可使观众对画面的理解更深刻。

深化主题。如果说解说能使观众领悟主题,那么音乐就是对主题的再深化、再认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其对主题的理解与接受更感性、更彻底。这部电视片在音乐的运用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场景的表现需要,配以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在表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孤苦生活时,就配以风格低沉、浑圆的大提琴曲,将他们的内心世界渲染得淋漓尽致。

渲染情绪。音乐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抒发,是一种激情艺术。音乐创造的意境美可引起观众的心理体验与情感认同。在讲述“汽车上的乡政府”送面粉、衣被等生活物品下乡时,我们采取了跟踪拍摄,大量的长镜头在情节推进上显得平淡。为了弥补画面的节奏缺陷,片中选配了欢快的钢琴曲。当乡领导的手与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高亢的音乐声随之而起,将大轮廓下相对静态的画面渲染得充满暖意,增强了画面动感,真正使声与画有机相融,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以双重感观刺激。有一些画面,尤其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经常是解说无法表达或涵盖不了的,这时巧妙运用配乐,也能收到意在言外之效。在表现尚彩娟送别工作人员场景时,我们选配了激昂中不乏深沉的配乐,这时画面上再出现尚彩娟挥泪的情景,就自然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创造美感。在模拟村民过去划船到乡政府办事的镜头时,我们一改以解说为主的做法,大篇幅运用了地域特色突出、旋律优美激昂的船工号子。昭平湖秀丽的山光水色在画面中剪接切换,此时的配乐或淡如水、或重如山,制造了声画协同、节奏紧凑的表现氛围。对我们的这一创新手法,很多专题片评审专家都给以了肯定。

于无声处

文字、画面和音乐是任何一部电视片都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它们在片中相统一也相交融。概括地讲,在党员教育电视片的策划阶段,文字是先导;拍摄阶段,画面为主体;后期制作阶段,配乐和剪辑则更为关键。无论哪个阶段,对上述三种语言都要平衡把握,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作者为河南省鲁山县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党教电视片乡政府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电视片《零容忍》观后
一眼千年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分析
党教微动漫的发展趋势
党教微电影须接地气
何为党教微电影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
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