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现状研究——以重庆市行业特色高校为例

2015-10-22王桂林吕翊郭亚利李志民

关键词:样本特色学科

王桂林,吕翊,郭亚利,李志民

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合理科学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范围、规格、基本要求和方向,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办学定位。作为行业特色高校,在面临国家经济产业结构重大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时,如何科学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是行业特色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重庆市行业特色高校为例,在对重庆市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探讨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专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样本和对象的选择

(一)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5所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状况为研究对象。选择这5所院校作为样本原因有二:一是这5所院校都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曾隶属不同的行业部门,2000年左右都划归由重庆市政府与行业部门共建,非常具有代表性;二是这5所院校划归由重庆市政府为主管理后,都进行了积极的专业结构调整,目前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均得到了较为协调的发展,其办学实践经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被推广。因此,这些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中国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二)样本学校概况

表1 样本学校概况

二、调查结果

(一)现有本科专业科类情况

目前5所样本高校共设有本科专业点238个,分属53个二级科类135种专业,其中特设专业18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12种,既是特设专业又是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2个,涵盖了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大学科门类中的10大学科门类。

1.普通本科专业

表2 样本学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

从表2看出,5所样本高校均为多科型院校,除了西南政法大学只有23个专业,以法学和管理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之外,其余4所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数量几乎都达到50个左右。其中: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的专业数接近60个,都是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重庆邮电大学还涉足了教育学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重庆理工大学也涉足了医学类专业。从学科门类的分布上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内部专业的设置出现工科类院校设置一定量的文科专业和艺术专业、文科类院校设置一定量的工科专业的趋向,反映出行业特色高校在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也注重人才培养向文理渗透、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2.普通本科专业学科

从5所行业特色高校普通本科专业学科看出,本科二级学科覆盖率为58.7%。其中:覆盖率达到100%的有两大学科:哲学和文学;达到70%以上的有经济学、法学、工学、管理学四大学科。专业种数总覆盖率为26.7%。其中:管理学最高,覆盖率达到了45.7%;其次是工学,达到41.4%;经济学,达到35.3%;理学,30.6%;哲学和法学都是25%;最低的是医学,只有4.5%。

3.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专业

既是特设专业又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的比较少,只有重庆交通大学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和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均集中在工学类专业。

(二)近四年本科专业结构、专业点分布变动情况

表3 2011—2014年本科专业类、专业、专业点分布变动

从表3看出,自2011年以来,行业特色高校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空白地带和薄弱环节,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针对重庆高等教育落后、专业布点少的现实,适当增加了专业布点数;另一方面在考虑各院校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进行布局,适时增设了一系列急需或紧缺的专业,因此使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得到了优化。

1.填补了19种专业和13个二级类专业设置的空白

2011年样本高校设置的本科专业116种,分布在40个专业类,到2014年本科专业增加到135种,分布在53个二级类。其中,工学门类增加9种专业,艺术学门类增加7种专业。

2.专业点也大幅度增加

2011年样本高校的本科专业点199个,2014年则增至238个,增幅高达19.6%。由于2012年教育部增设艺术学门类,艺术学专业点高达13个。工学由2011年的95个专业点发展到2014年的114个专业点,增加了19个专业点;管理学增加了5个专业点;经济学和法学都增加了3个专业点。

3.专业调整情况(调、停、增、并)

样本高校遵循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继承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对连续5年未招生的本科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予以撤销,如重庆理工大学撤销了“石油工程”专业,重庆邮电大学撤销了交通运输、旅游管理、中药学等11个本科专业。根据专业发展和教育部要求,对相关专业进行了合并,如重庆交通大学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交通建设与装备两个专业合并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两个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特色优势,2012—2014年样本高校平均每年增加3个新专业,使学科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4.适应了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表4 2012—2014年新增普通本科专业点

从表4看出,新增专业与布点多的专业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海洋油气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适应了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知识产权、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汽车服务工程、产品设计等专业适应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5.开办了办学成本较低的管理类和文学类专业

表5 专业布点数3个及其以上的专业

从表5看出,5所样本高校均开办了市场营销、会计学、英语三个管理学和文学类专业。这类专业开办成本比较低,其他高校也基本布点,毕业生人数在2013年达到高峰,就业率也相应降到了低谷。

三、问题及分析

从总体上看,重庆市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专业结构是与重庆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行业特色高校初步形成了科类比较齐全、比较贴近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够

重庆市行业特色高校都积极进行了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优化,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新的知识技术与方法在其中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单一现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学生实践教育未能很好实施,未能结合产学研合作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未能形成明显的专业文化。

(二)专业设置追求多而全

部分行业特色高校注重外延发展,积极申报新专业,过于追求学科门类多而全,专业申报成功后,忽视了新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同时,因专业设置数量较多,而图书资料、师资条件、仪器设备、实践条件等方面却较为薄弱。如重庆邮电大学曾设置的中药学专业,虽然使学校的学科门类扩大了,涉足了医学领域,但终因和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优势相去甚远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导致中药学专业停止招生。

(三)优势学科的交叉性和渗透力不够

不少行业特色高校传统学科占据优势地位,但优势学科的辐射效应和引领作用不够。四年来,尽管行业特色高校增设了知识产权法、物联网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及法律、汽车服务工程、海洋油气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与行业特色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交叉的专业,但总体来看,这类本科专业生长缓慢。信息科学、软件业、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对重庆市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尖端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仍显薄弱。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但人才培养质量还不是很高。

(四)尚未建立学科专业群建设机制

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各自依托的行业差异比较大,专业办学还基本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状态,各校之间条块分割,联系非常少。各行业特色高校内部教育资源还是有重复建设现象,教学科研没有形成互补共享的机制,相关学科专业、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力度不够,没有有效促进新兴专业、边缘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的生长。没能使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或学科基础相近的一组专业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学科专业群。因此,很难形成针对符合国家战略、与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本科专业链。

四、对策与建议

(一)坚守行业特色,明确专业结构调整方针

行业特色高校依托行业,特色非常鲜明。其专业结构调整要充分体现“坚守行业特色”的思想,其基本方针应该是“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使学校每一个专业都带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的烙印”。行业特色高校要紧紧依托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办出各个专业的特色,着力培植、积极发展一批基础较好、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并形成明显优势的专业,使特色优势专业真正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沿方向与水准,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对就业前景看好、吸引力强的热门优势专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在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多而全,设置一些和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毫无关联的专业,而应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主干学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不断加强符合行业需求的已有专业方向建设,应在保持行业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催生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兴学科专业方向,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增长极。

(二)多管齐下,健全专业办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当前重庆市启动的专业竞争力评估基础上,要加强对老专业教学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以适当方式逐步向社会公布。对专业规模效益低、供需矛盾突出、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不足,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通过评估,进行撤销、停招、合并等;对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予以相应倾斜。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保优、兴特、创新、汰劣”的良性循环机制。政府层面,应建立由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本科专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的优秀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本科专业设置、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学校层面,除了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外,还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咨询机构,建立校院系三级专业设置与建设评估机制和监控体系。目前由政府倡导的高校每年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是社会监督高校专业办学质量的很好手段。

(三)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专业目录以来,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都按照新目录公布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设置等要求进行了调整,但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够,甚至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仅仅换了个名称而已,或者将原专业作为新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或者直接改个专业名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专业办学特色,促进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围绕优势学科,健全学科专业群建设机制

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形成特色学科专业群,对服务对象基本相同、技术领域或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形成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在重庆市乃至全国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主要针对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本科研究生专业链。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整合校内各个层次人才培养教学资源,注重产业链的相关专业布局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打造专业群优质资源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形成完善的学科专业群建设机制。

[1]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张正国.本科专业建设的比较、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2(3).

[3]马陆亭.关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4]韩小爱.以服务为本,加快专业调整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猜你喜欢

样本特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中医的特色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