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传奇 不同结局

2015-10-22散木

花卉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浩旅社育英

散木

中共党史上著名的“林家三兄弟”是堂兄弟关系,林育英“虽死犹荣”,林育南“死不瞑目”,林彪葬身异国——他们的故事余音袅袅,让人沉思、感悟……

林育英:毛泽东为他守灵

在林家三兄弟中,年长的林育英(1897—1942),后来化名“张浩”,是中共元老之一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林育英年龄最大,“出道”却在堂弟林育南之后,他是受了后者影响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1924年7月,林育英化名“林春山”,参与领导了上海的工人运动。其时正值北洋政局动荡,是年12月,上海总工会举行万人集会,提出“反奉倒段”的口号,引起当局的镇压。在军警围殴中林育英头部被戳伤,留下了严重的脑伤后遗症。

大革命失败后,林育英潜伏长沙,负责恢复中共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湖南反动军阀何健闻讯广为搜捕,林育英无存身之所,索性剃去头发,化装成僧人,以化缘和乞讨为生,跋涉月余,潜入党中央所在地上海。1930年4月,组织上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中共满洲省委,林育英为省委书记。不久由于叛徒出卖,林育英被当地日军逮捕,敌人对他严刑逼供,非要他承认是“共产党大头目林育英”,但他始终没有吐一个字。

1932年1月,林育英被营救出狱,但身体已遭受严重伤害。翌年1月,林育英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8月,共产国际指派林育英回国。于是林育英化名“张浩”,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跋山涉水,月余后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和毛泽东等相会,并与弟弟林彪团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先以政训处主任的名义)。据说毛泽东曾不无调侃地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然而此时“张浩”由于积劳成疾,加之两次入狱给他带来的身体伤害,已经很难担当艰苦的军旅工作了。当时刘伯承看到他发病时的痛苦情形,心情极为难受,只得向中央如实报告他的病情,请求让他去延安治病,并另派人来接替政委一职。

1941年8月,“张浩”病情恶化,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翌年2月,林彪在苏联养伤痊愈后取道新疆回国,刚刚抵达延安,得知兄长病危住院的消息,匆忙赶到医院,总算得以在林育英生前相聚,其时林育英已经说不出话来。

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年。治丧期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毛泽东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为他的墓碑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几个大字。毛泽东为人守灵、题写挽联、抬柩、题碑,大概只有过这么一次,这也说明毛泽东对“张浩”是极为看重的。

林育南:到底谁出卖了烈士

林育南(1898—1931),是“三林”中的老二,他比林育英小2岁,比林彪大8岁。

林育南在党内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及代理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红旗日报》主编、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

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启蒙人是恽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之后的一个“大手笔”——“二七”大罢工,林育南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何孟雄等分别在上海汉口路的东方旅社和天津路的中山旅社开会,就在会议进行中,他们几乎同时被国民党军警包围和逮捕了。这就是著名的中共党史上的一大谜案“东方旅社案”。

那天下午,一个租界的巡捕化装成茶房,走进了东方旅社的第31号房间,当他断定在里面开会的7个人都是共产党之后,马上向守候在外的巡捕发出信号。数十名巡捕一拥而入,将毫无防范的7人抓住,随后密探们又抓捕了后来到会的李求实(即李伟森)等人。与此同时,何孟雄及另外7人也在天津路中山旅社被抓捕。这次大搜捕整整持续了一夜,翌日共有36名共产党人落网。他们很快被移送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

这是国民党特务在1930年代破获共产党组织的一个“杰作”,当时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陈立夫前来劝降和处理。结果陈立夫费尽口舌,没有一人愿意改变自己的信仰。失望之余的蒋介石见劝降不成,指令就地处决。1931年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以及“左联”五烈士等24人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鲁迅闻讯后,悲愤地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

“东方旅社案”背后有什么隐情?后来也有不同说法。有史料表明,这一案件与当时王明等宗派主义者的阴暗和狭隘心理有关。王明等人当时已获知国民党特务在东方旅社密布网罗,与会者随时会有被捕的危险。不久又有与会者被捕的消息传来,王明等人竟无动于衷。多年后,随着“拨乱反正”时期的到来,康生问题被揪了出来,于是有人又将此案的谜底指向了康生,说王云程(时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曾是王明的亲信)曾亲眼目睹了康生出卖林育南等人的具体过程。另外,《炎黄春秋》曾发表了一篇《谁是告密者——龙华二十四烈士被捕之谜》的文章,称告密者就是王明,而作证者则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王克全。

以上种种说法,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种带有“演义”性质的推论。如果要加以证实,需经过有关部门认真的核查,特别是公布相关档案。

却说林育南牺牲后,林彪一直不知详情。直到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林彪才得知堂哥牺牲了,无比悲痛。

林彪:“向使当初身便死……”

林彪(1907—1971),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蓉)、育荣、李进等。

林彪是在两个哥哥的带动下参加革命的。当林育南和恽代英在林家大湾开办“浚新小学”时,林彪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时他听从林育南的劝告,由私塾转入“浚新小学”读书。后来,林育南又介绍他到武昌“共进中学”读书,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和熏陶。

1925年,林彪中学毕业后,在林育南和林育英的动员下,决定报考广州的黄埔军校。当时林育南给林彪回信说:“中国的革命,最终要靠军事解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林育英)搞党委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长。”这两位哥哥还特意给在广州的恽代英、萧楚女去信,让他们帮助弟弟。10月,林彪经过在上海的初试,去广州参加复试,最终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不久,他便将原名“林育容”改为“林彪”,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林彪不久就成长为一员虎将。北伐革命,他在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南昌起义,他荣任连长。井冈山斗争,他的军事才能更为毛泽东所赏识。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哼哈二将”,一个是林彪,另一个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

1928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的元老之一、红四军28团团长王尔琢被叛徒杀害,毛泽东深感痛惜之余,为之作挽联曰:“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作谁承受?”王尔琢的28团以战斗力顽强著称,可谓红军的中坚力量,王尔琢牺牲了,谁能成为他的继任者呢?毛泽东以诗发问。后来朱、毛推举林彪担任此团团长,林彪不辱使命,至1929年春红四军整编为3个纵队,22岁的林彪担任了主力纵队第1纵队的司令。那还是井冈山风雨飘摇之际,处在国民党重重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之下,形势至为险峻,于是红四军中出现了“红旗能打多久”和“井冈山要守到何时”的悲观思想,林彪也因动摇而发出一封信,对红军的前途提出质疑。毛泽东读此信后,写了一封回信对他进行批评和帮助,此文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彼时的林彪和后来的林彪,就在这一点上被连缀了起来。后来黄克诚将军公道地说:“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面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据我了解,像这类的事情林彪不止这一回,他向毛主席提意见还有提得更厉害的。”此后种种,不说也罢。

林彪,23岁的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25岁的红一军团总指挥,亲历和指挥了五次反“围剿”战争,抗战之初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一时“抗日英豪”、“民族英雄”、“无敌元帅”、“常胜将军”等美名扬天下;继之,从东北下海南,声名赫赫的“四野”扫荡大半个中国,可谓英武。“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间种种,足以让人读史而长叹矣。

猜你喜欢

张浩旅社育英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Effect of rotating liquid samples on dynamic propagation and aqueous activation of a helium plasma jet
逆境之中育英才
守护平安守护你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精灵旅社3
精灵旅社3
张浩关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