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卅年《花卉》缘

2015-10-22广州谢荣耀

花卉 2015年5期
关键词:吴老盆景岭南

广州·谢荣耀

1992年第一届岭南盆景学术研讨会代表留影

自从我在《花卉》杂志1988年第一期发表介绍水横枝盆景的文章后,我与《花卉》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断断续续在《花卉》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岭南盆景的文章,其中包括理论探讨、回顾总结、制作技艺、作品赏析、活动推介等等方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起,我又应邀担任了《花卉》杂志盆景专栏的特邀编辑,《花卉》杂志给我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说,我的盆景理论探索始于《花卉》杂志,技艺水平的长进提高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卉》杂志。

1985年《花卉》杂志正式创刊,并顺应岭南盆景热的兴起,开辟了“盆景与插花”专栏,每期都有介绍岭南盆景的文章。这在当时算是介绍盆景知识十分难得和稀缺的资料,也填补了岭南盆景期刊的空白。当时为杂志撰稿的都是岭南盆景和园林界的权威人士和前辈,其中有李少球、吴培德、吴劲章、司徒为、苏伦、陈金璞、刘仲明等,他们都在《花卉》杂志留下了珍贵的文笔和史料。“盆景专栏”的开辟,顺应了岭南盆景发展和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广大岭南盆景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为当时的岭南盆景热、为岭南盆景的普及和提高推波助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在工作之余爱上和栽培盆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岭南盆景热在珠三角地区蓬勃兴起。当时,主要是由老一辈盆景艺人的带动和传授,以及盆景爱好者之间的切磋交流。虽然也有一些前辈的经验总结和文章,但文字资料和有关书刊甚少,理论总结和探索还很不足。我起初主要也是跟随请教一些盆景前辈,以及参考为数不多的介绍盆景的书刊进行学习栽培。《花卉》创刊初期,我第一次看到它就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并很快成为良师益友,每期必阅,从中获取盆景知识和养分,丰富自己对盆景的认识,指导盆景栽培创作实践。记得我在杂志发表第一篇文章时,虽然文字还较幼稚和肤浅,但自己的喜悦之情还是难以言表,从而激发起自己对岭南盆景文字写作的积极性。在此后业余进行盆景栽培过程中,也慢慢对盆景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产生了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成为了岭南盆景的业余作者和杂志的特邀编辑。

说起《花卉》杂志“盆景专栏”,就不能不提到岭南盆景系统理论研究探索的开拓者吴培德先生。吴培德先生是岭南盆景界的老前辈,生前曾任广州盆景协会副会长、广东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早期岭南盆景的创始人和前辈中,虽然也作过一些零散的文字介绍和小结,但远未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岭南盆景要普及、提高和发展,吴老深感宣传和理论的不足。他并意识到,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方兴未艾的艺术,需要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探索,并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此,他较早就涉足岭南盆景艺术的写作,撰写发表了不少推介岭南盆景和理论研究的文章。

雀梅《春复春》(孔泰初)60年代周总理选送埃塞俄比亚塞拉西皇帝

《九里香传万里》 (苏伦)1986年赠予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

红果《天女散花》 (陆学明)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收藏

《花卉》创刊初期,吴老就应邀担任了“盆景专栏”的特邀编辑。为了给专栏组稿,也为推动宣传研究和培养写作人才,他除了自己亲力亲为写稿外,还物色联络了一批有文字基础的热心岭南盆景爱好者,成立了广州盆景协会写作组。他组织写作组成员定期写稿和发表岭南盆景的介绍和探讨文章,不仅为“盆景专栏”提供了有质量的文章和稿源,同时也开了岭南盆景艺术理论系统研究和探索的先河。当时我也是写作组成员之一。吴老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使我获益匪浅,至今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岭南盆景的普及和提高,推动岭南盆景理论的宣传和探索,90年代初,在广东园林学会的支持下,吴老又牵头组建了广东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有别于一般的盆景协会组织,它以岭南盆景学术研究为宗旨,组织和推动岭南盆景理论的系统总结、探索和宣传。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每年选择省内一个地区,召开岭南盆景学术研讨会,省内各地的盆景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代表济济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自1992年在惠州市成功召开第一届岭南盆景学术研讨会起,陆续在顺德、东莞、南海、广州、中山等地举办了十一届,不遗余力地为岭南盆景理论学术研究鼓与呼。在此期间,各地岭南盆景专家和爱好者撰写了大批理论学术文章,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岭南盆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学术研讨和探索的高潮。《花卉》杂志“盆景专栏”等也及时选择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理论学术文章,促进了理论学术研讨风气的形成和兴起。

雀梅盆景(陈昌)获2013年(金坛)世界盆景大会“中华瑰宝奖”

在岭南盆景学术研讨的基础上,吴培德先生又适时组织开展了岭南盆景发展和理论系统总结的工作。在《花卉》杂志和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吴老组织了《中国岭南盆景》一书的写作编辑班子并亲任主编。在吴老及各方的努力下,《中国岭南盆景》一书终于于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较全面总结了岭南盆景艺术的成果和状况,对岭南盆景艺术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标志着岭南盆景艺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在岭南盆景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老生前以古稀之年不遗余力的努力以及老骥伏枥的精神,深得盆景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仰。

卅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花卉》杂志的三十年,也是岭南盆景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如今,岭南盆景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提高,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技艺和风格更加成熟完善,艺术成就辉煌,先贤后秀辈出,交流和影响不断扩大。岭南盆景近年以其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盆景界的高度赞赏和推崇,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固然与岭南盆景人的不懈努力分不开,《花卉》杂志作为岭南盆景人学习交流和探索的平台,它多年来对岭南盆景的宣传和推动也是功不可没!

在《花卉》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作为《花卉》杂志“盆景专栏”的业余作者和特邀编辑,心情也难以平静。《花卉》杂志的三十年,也是我业余从事岭南盆景栽培创作和理论探索的三十年。回顾走过的路,其中有过曲折,但更多的是愉悦和快乐。特别是自己在盆景创作和探索上取得些微成绩并得到同仁的认可时,那种成功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盆景和写作虽然对于我来说是业余爱好,但能长期乐此不疲,无怨无悔,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它既是与《花卉》杂志的缘份,更是与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岭南盆景艺术的情缘!

水旱盆景《本是同根生》(黄就伟)获1999年昆明园博会大奖

勒杜鹃盆景(吴成发)2013年国际盆景展览金奖作品

猜你喜欢

吴老盆景岭南
忆岭南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国医大师吴咸中的养生之道
虚惊一场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唱歌排解烦心事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