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互联网金融先机深圳银行业逆市增长

2015-10-22

金融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贡献状况指标体系

保监会完善保险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保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保监会近日印发《保险公司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与此前发布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分类监管评价体系分别从经营效果、服务水平、风险状况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保险公司进行评价。

据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经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三个方面评价保险公司的经营效果;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销售、承保、理赔等保险消费者直接感知的服务环节评价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分类监管则是从保险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拥有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来评价公司的风险状况。三套指标体系构成了“三位一体”完整的保险公司监管评价体系,共同促进保险业防范风险、科学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经营评价体系从速度规模、效益质量、社会贡献三个方面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目的是引导保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述负责人称,速度规模反映保险公司的发展态势;效益质量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贡献反映保险经营的社会效益,是保险公司发挥保险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要求。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三者的权重分别为30%、50%和20%。

此外,经营评价体系包括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为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营评价指标全部由定量指标组成。法人机构层面,产险公司评价指标为12个,寿险公司评价指标为14个;分支机构层面,产险公司评价指标为10个,寿险公司评价指标为13个。根据评价结果,将保险公司分为A、B、C、D四类,A类公司是经营状况优良的公司;B类公司是经营正常的公司;c类公司是经营存在一定问题的公司;D类公司是经营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

猜你喜欢

贡献状况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捐书之争
安全感,你有吗?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幽默“三十六计”(中)
贡献大小不决定于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