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5-10-21高倩花日茂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思考

高倩 花日茂

摘要

分析高校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管理现状,从仪器监管、仪器共享、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维修基金等方面探索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新思路,旨在有效促进仪器设备购置的科学性,提升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设备的教学、科研产出。

关键词 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391-02

Thinking on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Universities

GAO Qian, HUA Rimao

(Key Lab of Agri-Food Safety of Anhui Province,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state were analyzed i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strument purchase, use and maintenance et al. Then the new ideas of the instruments scientific management were explored from the instruments supervision, the instrument shar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fund etc.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urchase of scientific equipment, the use of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utputs.

Key word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l; Thinking

基金項目 安徽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13zdjy059)。

作者简介

高倩(1976-),女,安徽砀山人,实验师,硕士,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

收稿日期 20141209

仪器设备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同时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数量及配置水平反映出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水平。随着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购置大量仪器设备,其中不乏大型昂贵的高精设备,这些设备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但因高校大型设备管理体系滞后,导致重复购置、设备使用率低[1-2]、资源配置不平衡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为近年研究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者研究的一个热点[1-3],笔者结合安徽农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对高校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等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1 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仪器设备重复、盲目购置,利用率低

高校仪器设备大多是政府、校国资部门以招标形式采购。仪器设备单台(套)在1万元(含)以上或批量在10万元(含)以上由学校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学院提报需求计划,国资部门汇总,组织招标小组进行论证、招投标、选型、谈判签订合同、采购、建帐等一系列标准程序。流程规范化也具有一定不足:①招标周期长,导致一些急需的常用仪器不能及时到位,学院重复申报;②非专业人员主导的多,具体使用者参与的少,不同产品参数差异大,审核与沟通欠缺,导致所购置设备的细节问题与使用人员的需求有差距,使用人员不能及时买到理想设备,部分仪器在保修期就出现多次故障,甚至一超出保修期就可能出现闲置现象;③国资部门对仪器前期的购置程序如:招标、谈判等管理和控制严格,对仪器设备后期使用管理较少,在整个仪器生命周期管理上重前轻后,出现售后保修职责不明,衔接不及时现象,导致仪器正常维修难以保证,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④国资部门难以就大型设备全校统筹,合理制定采购计划,致使仪器设备院系间、实验室间严重不平衡。

由于经费项目来源多样性,项目审批程序的复杂性以及财政拨款的滞后性,出现一些项目突击花钱现象。国家项目基金未能及时到账、学校遇到利益难题,均会导致各科研经费充足的学院年底突击花钱和盲目花钱的现象,为了用完限时经费,就重复购置大量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的“花完式”管理模式导致部分经费盲目用于大型设备的购置,从而出现政协委员报料“某高校花6 000万买设备放了5年没拆包”的浪费现象[4]

1.2 仪器设备共享不畅,使用率低下

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样性和学校制定的分配机制,院系间、教学与科研间经费均分开管理,学校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监管、评价、制约机制,且所有仪器购买后交给各单位或个人管理使用,对仪器设备后期使用效益未进行监控和考核,基本是“谁买谁管,谁管谁用”,学院、课题组仪器“私有化”现象严重,同时因大型仪器设备昂贵,运行和维修成本费用高,怕仪器损坏,仪器基本不对外开放使用,仅供课题组内使用,导致很多设备无法共享,使用效率低,科研产出低,影响高校科研实力的可持续发展及高校学科协调发展。

1.3 缺乏专业技术队伍和激励措施

高校引进的大型、精密、昂贵设备日益增多,缺乏专业的仪器操作人员成为制约高精仪器管理工作中的瓶颈。目前,学校多数大型仪器没有专门人员进行操作,仪器操作人员主要是缺乏专业、系统设备管理和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的实验人员、研究生、青年教师、本科生等,实验室设备操作基本为高年级学生带教低年级学生,大大增加了仪器设备人为性操作故障发生率,急需建立大型高精仪器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及相应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人员同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相比,在工作环境、岗位津贴、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方面处于劣势[5] ,个别高校存在岗位歧视,认为实验人员是辅助岗位,对其工作量、工作业绩缺乏客观、公正的测算和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造成实验人员工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应建立健全实验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發挥大型高精仪器在高校科研教学中的作用和提高其使用率。

1.4 维修机制制约设备使用率

安徽农业大学仪器设备维修产生的费用实行共摊机制和科研经费专项支出机制,即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属正常磨损、损坏的,由学校和学院按一定比例承担维修经费;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由科研经费全额支付。共摊机制导致维修核算确认程序复杂,维修周期长,而教学与科研仪器维修费用的分开机制,制约了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间的共享,导致教学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无法及时维修保证使用,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同时科研设备闲置不能使用的现象发生。

2 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思路

2.1 分类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学校应对仪器设备抓大放小,分类管理。普通仪器(单台价值低于10万元)从仪器计划、论证、购买、使用、维护、报废由学院自主管理,学校加强监管,有利于学院强化自身在设备管理中的责任,有利于国资部门更好统筹全校大型设备;大型精密仪器(单台价值高于10万元)归学校国资部门统一管理,校国资部门应从全校的高度审核申请计划,合理规划、有效配置和管理,并协助学院做好科研设备投入与产出的论证,确保大型设备从计划到报废全流程监控,确保设备有效使用,确保设备科研产出最大化。同时建立基于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性、科研产出(如论文数质量、科研项目、奖项、专利等)、设备功能开发、共享服务、设备使用率、设备故障率、维护保养成本等指标年度考核机制[6],并定期全校公示和奖惩。对长期(3年以上)闲置和使用率低的仪器设备,学校一方面追究申请人的责任,限制其购买仪器设备计划;另一方面有权在学校范围内调剂使用,促进仪器设备购买计划科学性和使用管理的规范性。

2.2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高校树立和强化大型仪器设备资产的管理权属于学校的意识,做好大型设备购置的顶层计划,打破院系、学科间和教科研间界限,转变“谁买谁管 ,谁管谁用”的“私有化”观念。通过基于网络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信息平台,广大教师可通过平台了解校内大型设备资源及其功能、设备状况、使用情况等,同时通过网络预约申请使用,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为实现仪器设备在校内外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采用免费和适当收费两种方式进行:①校内老师可根据其承担科学研究项目数量、职称以及所带研究生数量等因素给予不同数量的免费额度,超过免费额度的部分可通过使用时间或测试量等方式实现校内科研经费核算收费。该举措有利于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充分拓展仪器设备功能和使用率、增强学科交叉性研究,促进创新能力提升。②视仪器设备使用率、运行成本、校外行情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允许校外科研人员使用,实现资源校内外共享和成果共享。

2.3 加大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专业人员培养

专业化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是推进仪器设备高效使用的关键和保障。目前,设备操作和维护大多由实验人员和教师兼职进行。学校后勤维修人员大多解决常规仪器的小故障,大型仪器出现问题主要由厂家技术人员维修。鉴于此,学校应根据仪器设备类别和功能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校、院两级专业化管理和维护人员,并做好人员岗前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外出进修等管理,同时要求专业化人员必须参与大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仪器设备功能、构造及常规故障原因识别及排除,并建立专业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在设备购置时,利用商务谈判,争取厂方更长的保修周期和给予专业人员培训机会,确保仪器故障能及时得到维修,形成良性循环,既能降低聘请公司维修的成本,也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

2.4 建立大型设备维修基金和定期的设备巡检、计量认证制度

学校根据设备资产产值情况确定年度设备维修基金,按照学校投一部分、科研基金提一部分、共享收费补贴一部分、设备报废处置费补充一部分来统筹,专款专用,确保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得到维修。同时,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定期对全院设备,尤其大型高精设备进行巡检、保养并建立档案,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应进行周期性检定,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正常,从而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可靠,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3 结语

如何建立适合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维护与管理好仪器,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效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仪器管理部门根据各校实际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需要政府部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互协作;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拨款制度,对经费使用期限适当延长,从经费到位开始计算使用周期,把未到款的时间剥离出去,可有效防止仪器重复购置和购置无用仪器的现象。需要妥善处理好仪器设备从计划、买、管、用 、养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各方面因素;需要建立设备的共享机制、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科学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和调控作用,从而有效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礼贵.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88-189.

[2] 万娟.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 2010(9):103.

[3] 胡晓萍,钟叶龙,徐军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215-217.

[4] 罗琪.某高校花6000万买设备放了5年没拆包[EB/OL].[2014-03-09].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09/content_31723166.htm.

[5] 熊娟,杨向荣.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资源共享的探索[J].分析仪器,2010(5):84-85.

[6] 杨树国,黄乐,武晓峰,等.强化评价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79-182.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思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