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5-10-21赵卓宋鹤刘丽梅孙琳琳周晓馥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卓越教师教学技能

赵卓 宋鹤 刘丽梅 孙琳琳 周晓馥

摘要 针对吉林师范大学启动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的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实施的完整的运行模式,积极地研究与探索如何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 生物科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35-03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Excellent Teachers Training Mode—A Case Study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ZHAO Zhuo, SONG He, LIU Limei, ZHOU Xiaofu*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During excellent teachers training process i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the training scheme was proposed,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e operation mode was implemented. How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eachers for future society was explored.

Key words Bioscience; Excellent teacher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Teaching skills

基金项目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lsdjy2013)。

作者简介 赵卓(1973- ),女,吉林四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18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多元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2010年在部分高校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 卓越医师”、 “卓越教师”、“ 卓越律师”等卓越人才培养行动计划[1-4]。就“卓越教师”培养而言,日益加快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社会发展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决定了教师的“卓越”必须做到呼应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和主流价值观念,以及教师的现代意识、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出类拔萃,“卓越教师”必须深受学生爱戴并为同行和社会高度认可,且其创造性劳动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能够产生具有标志性的贡献[5-7]。2013年吉林省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吉林师范大学成为首次实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院所之一。该校制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先进教育理念、崇高职业道德、牢固专业知识、全面创新能力、扎实实践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未来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相较而言,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更高,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更为全面。

1 “卓越教师”培养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日趋一体化的过程中,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8-12]。生活水平的提升直接映射到對子女教育的投资,培养后代经历高等教育、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养、开阔视野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期许。这就要求我国高校要努力培养能够参与各行各业建设、承担时代使命的大批卓越人才,21世纪的高等教育将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更加富有创造性、更加具有适应性、更加成熟和个性化。因此,个性化的卓越人才培养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尤显得重要和紧迫[3]

普通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地方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师范教育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师院校实施“卓越教师”计划也是顺应社会需求高水平教师的人才培养必然趋势。

以中国知网收录刊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2000年以来我国高师教育就已经出现“卓越教师”培养文献报道(图1),此后相关文献报道呈现指数级增长,表明在我国教育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基础上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和标准显著提升。进一步分析文献中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亦呈现指数级的显著升高(图2),这说明高校教师和教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开始关注“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与探索。在文献中与“卓越教师”相关的硕博士论文数量也出现指数级增长(图3),同时比较期刊发表论文百分比和硕博论文百分比(图4)可见,期刊发表论文百分比出现显著下降而硕博论文百分比显著增加,说明我国在“卓越教师”培养实施和探索方面开始进行更系统、更专业和更高水平的研究与思索,并培养出大量的研究型专业高级人才,这些卓越人才步入教学工作岗位后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

图1 中国知网2000年后“卓越教师”相关文献检索分析

图2 中国知网2000年后“卓越教师”相关研究期刊发表文章分析

图3 中国知网2000年后“卓越教师”相关研究硕博士论文分析

图4 中国知网2000年后“卓越教师”相关研究期刊与硕博士论文百分比分析

2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培养目标

吉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先进教育理念、崇高职业道德、牢固专业知识、全面创新能力、扎实实践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未来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在思想品格、专业知识、教师技能与素养等方面均制定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旨在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和国家教育事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卓越教师”[13-14]

2.2 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采用“4+2+2”培养模式。“4”指第1学期至第4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前者“2”指第5学期至第6学期主要进行生物专业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训练,后者“2”指第7学期至第8学期全程实践教学,师范生进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卓师培养。“4+2+2”人才培养模式更系统、更深入地传授教师教育理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讲台上能成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讲台下可从事教学研究与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5-18]

2.3 课程设置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课程主要从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板块设置学时及百分比(图5)。通识课程开设占总学时的36.12%,贯穿于整个大学的1~8学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旨在贯彻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高素养的师资人才。学科基础课程开设占总学时的23.81%,在第3~4学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科需要将课程进行整合、精简、调整等合理优化,旨在打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授前沿专业技术和信息。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占总学时的24.03%,在第5~6学期完成课程学习,课程目的是为培养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中学生物教师服务,课程体系从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理论与方法、实践能力提升逐级递进,然后通过实践环节将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理论与方法有机的整合与演练,最终培养出精英型未来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实践课程开设占总学时的16.03%,通过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实践动手、积极思维专业的专业素养。

图5 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百分比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学科基础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并重,学时分配和课程开设比例接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融汇贯通运用教学原理的综合专业教学素养。②实践教学比例较原有方案显著增加,尤其在教学实践上有较大的强化和锻炼,教学活动安排周调整主要是因为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原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之上,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教师教育理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讲台上能成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讲台下可从事教学研究与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实施

3.1 实施目标

在人才综合能力和素养方面培养目标,体现“卓越教师”培养的卓越性。首先,强化专业教育理论,加强师范生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统筹安排专任教师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提升计划,加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考前辅导,提高师范生的就业应聘能力。第二,坚持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与训练包括语言文字基本功、教学工作(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使用教学现代媒体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班集体的组建技能、学生活动组织技能、学生个体教育技能、与学生家长、同事的沟通技能)等。尤其要大力加强“三字一话”(粉笔、钢笔、毛笔、普通话)的训练,经常举办大学生辩论赛、多媒体制作等相关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第三,强化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聘请中小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校开展示范教学讲座、辅导实习生上课,强化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展“说课”和“片断教学”等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大力提升师范生的为师从教能力。第四,实行“双导师”制,校内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专职导师,校外聘请中小学高级教师作为该校教育类课程的兼职导师,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指导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合作开展教改项目等各项工作。

3.2 实施路径

3.2.1

以兴趣为本,选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兴趣与热情是未来学习和工作重要的原动力,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对本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投入,应尊重其选择与意愿选拔进入“卓越教师”班。进入“卓越教师”班后开展综合能力强化和广泛兴趣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训练。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早自習的演讲、速写板书,锻炼从教基本技能,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演讲和板书效果进行点评,进行周期性总结,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学习,两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精选书目和内容并共同交流,增加文学底蕴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分组进行比赛或合作,培养竞争、协作和团结友爱的意识。

3.2.2 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中小学教学课改及国内外的教育现状,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做好扎实的培养储备。此外,卓越教师班配备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了解其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活[2]。校内外专业导师在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带入自己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和各项分组比赛,在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的从教技能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将校内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其从教技能。

3.2.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进入“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生提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卓越教师”准人才不仅要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要展现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同时,还要培养宽泛的兴趣和技能,为更好地适应、融入和胜任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积极地准备。

“卓越教师”人才是未来师资人才培养的趋势和任务,如何满足社会对从教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也是高师院校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师培养理念和模式,为我国培养出更优质、更符合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合格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 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教育体制与政策,2011(6):5-8.

[2] 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4):21-23.

[3] 王海芳,单泉,赵玉倩,等.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2012,9(2):61-63.

[4] 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5] 颜敏,贺金社,周会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0(4):115-119.

[6] 陈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师院校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0-132.

[7] 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61-65.

[8] 李昱辉.日本新型教师塾模式的动向 课题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4):62-67.

[9] 许楠,刘义兵.美国教师教育新动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1):143-148.

[10] 罗忻,吴秀圆.论 TPACK 视域下专家型教师培養模式的转变[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9-13.

[11] 胡昂,何青青.“叠加嵌入”: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96-98.

[12] 闫建璋,赵英.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两难”选择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68-71.

[13] 李根全,宋金璠,张萍,等.普通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6):59-62.

[14] 冯翊,郭西平,杨建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教育,2102(10):139-140.

[15] 安仲森,王欣.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87-90.

[16] 于亚娟.“4+2”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师资建设研究,2013(17):351-352.

[17] 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8-11.

[18] 刘利平.卓越教师校园先期培养模式初探[J].其他综合,2012(32):281-282.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卓越教师教学技能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