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农村图书站设置研究

2015-10-21杨世静赵建伟郭云飞杨亚萍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设置

杨世静 赵建伟 郭云飞 杨亚萍 刘扬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图书站建设经费不足和广大农村群众对图书需求量大的矛盾,对新农村的图书站建设进行合理设置,该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利用最少的资源和服务最广大农民群众为目,基于图书站的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黄寨镇和李埠口乡交界区域100 km2服务区域群众所能接受的最大图书站距离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代入所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此区域只需建立3个图书站即可覆盖所有区域,并对其中一个图书站的规模进行了详细计算。通过实例证明,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农村图书站设置研究方法能够适用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适合推广。

关键词 农村图书站;可达性;服务面积;设置

中图分类号 S-058;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367-04

The Research of Rural Librarys Setting Ba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and Service Area

YANG Shijing, ZHAO Jianwei, GUO Yunfei et a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Key word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hortage of funding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 and the demand for books of residents, setting the library in a reasonable way,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oriented, for the purpose of servicing for the largest population by using the least amount of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library and service area, 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data of the residents favorite distance from their home to the nearest library was obtained by investigating the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area of 100 square of kilometers between Huangzhai Town and the Libukou Town. By calculating the data though the mode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rea can be covered by three libraries and details of one of three libraries was calculated. The data of the example validated that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vast area of China and it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 Rural library; Accessibility; Service area; Setting

基金項目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9B00)。

作者简介

杨世静(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村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迅速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水平逐渐满足了农村居民消费的需要。但由于各种政治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落后于经济建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1]。图书作为人民了解世界、吸收知识的视窗,对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促进性的作用。而图书馆则以其均等性、公益性和信息资源优势,在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当人民谈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和缩小数字鸿沟时,总是对图书馆抱有很高的期望。在社会各界关注普遍关注“三农”问题、党和国家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国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建设虽经新中国成立后经历次建设高潮却仍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2-4],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图书馆建设面临更严峻的困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大约总人数的大部分,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不足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居民作为信息领域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了信息不公平现象的牺牲品。这不仅有悖于图书馆的普遍性、公益性、开放性、平等性和人文理念,还会造成城乡知识贫困差距的进一步加大,不利于农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隐患[5]。所以在国家大力推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政府有必要在农村地区建设足够数量、合适规模的图书馆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学习需求。但由于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不足等客观原因[6],难以在我国农村建设数量足够、规模巨大的图书馆。为了调和农村居民对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期待和农村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必须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限制条件下,建设位置合适、规模适宜的图书站。

1 农村图书站概述

1.1 农村图书站概念

图书站是相对于城市图书馆而言的,具体指县级以下由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或者个人)举办的,受政府管理控制,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服务的公益机构,其目的是为我国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覆盖范围广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7]。根据其流动性质可分为流动图书站和固定图书站,根据建设模式可分为总分馆制、联合办馆模式和私人办馆模式。该研究的图书站为固定图书站。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图书站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图书站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初期,各市县纷纷建立市县级图书馆,县图书馆自成立之初都非常重视农村图书工作。努力组织“图书下乡”,发展农村借书活动,逐步建立乡村乡村图书网络。县图书馆将书集体外借到公社中心图书室,再由中心图书室分借到各个生产大队,逐步形成乡村图书站的雏形。第二阶段由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我国图书馆建立和运行机制也开始转变,各县图书馆纷纷独立建制,并开始新建图书馆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创造了稳固的经济基础,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迎来了独立建设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蓬勃发展。由于各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与政府的各种评比和达标率挂钩相关,所以政府的支持可投入为其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和经济支持,乡镇图书馆的规模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了巅峰。由于后期乡镇企业的改制和乡镇的合并,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猛烈冲击,图书馆的阅读量逐渐减小,乡村图书站开始走向没落。其中浙江嘉兴地区达到省级“东方明珠”万册乡镇图书馆指标的图书馆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5家锐减到不足4家[8]

2  我國农村图书站建设现状

2.1 图书站数量不足

在我国,20世纪初有620个县城没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7 000个乡镇缺少文化设施,平均每45.9万人才拥有一个农村图书馆,平均每1 193人才拥有1 m2的阅读面积,而每个阅览席要服务3 045人,这些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2年,我国2 860个县中仍然有121个县没有配备图书馆,225个县虽有图书馆但没有配合图书馆舍,图书馆数量的不足直接限制了农村居民获取书本读物的机会。

43卷3期                 杨世静等 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农村图书站设置研究

2.2 人均图书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

根据我国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在一个行政区范围内,至少应该为每个居民配置3册图书,藏书增量为每人每年0.25本[9]。而我国文化部提供的农村图书馆图书配置信心显示:全国乡镇一级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为8 171万册,按照9亿农民读者计算,人均占有书量约为0.08册,远低于国家《公共图书馆标准》的规定和国际图联的标准。馆藏资源的不足则直接限制了农村图书馆为广大群众提供知识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除了馆藏资源的不足,农村图书馆还面临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农村图书馆藏书内容过于陈旧,而且主要以娱乐消遣的言情武侠小说或者课本为主,配备的一些报刊读物所承载的内容均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获取,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真正与农民息息相关的、能够为农民提供学习帮助的资源却为数甚少。

2.3 图书馆区域分布不均衡

宏观上,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由于受社会经济水平差异的限制,我国的农村图书馆发展呈不均衡状态,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03年我国建设的农村图书馆共计5.78万个,其中半数以上分布在东部沿海较发展地区,中西部地区图书馆数量严重不足[10]。2001年浙江省农村乡镇共有281个,全省的农村图书馆则有897个,约70%的乡镇配备了农村图书馆。而同期的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县级图书馆总共只有8个,乡镇图书馆7个,仅占全州127个乡镇的5.5%。甚至其中7个县的乡镇图书馆还处于一片空白,其县级图书馆都难以生存下去。微观上,由于我国农村农业种植地区村庄与城镇地区村庄的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差较大,农村图书馆主要集中分布在乡镇或者乡镇周边村落,其他距离乡镇较远的村子鲜有图书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距离乡镇较远地区农民获取图书的难度,阻碍了群众学习知识。

因此,在有限的资金等资源的限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位置合适规模适合的农村图书站,充分发挥图书的利用价值,产出最大的实效,惠及最广大数量的农民群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实现此目的的前提是图书馆必须布局合理[11]。合理的设置图书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让每个有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的人有机会利用图书馆;第二,让每个有机会利用图书馆的人能够很便利的到达图书馆;第三,图书馆群的覆盖能力能够覆盖其应服务的所有区域,不留下任何利用图书馆的盲点,并且各个图书馆的服务区不交叉重叠;第四,各类型图书馆的完备性,在有条件的地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应合理配置。这是理想状态下图书馆的设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图书馆设置,但应当尽量向此原则靠拢。

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标准》提出的与普遍均等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全覆盖标准,即按照人口划分而非按照行政区划分公共图书馆布局,因此文章从农民群众的视角,基于图书馆的可达性,建立数学模型,以求获取在农村地区建立最合适位置最适合规模的图书站。

3  模型原理

3.1 基本假设

建立农村图书站的目的是根据图书站自身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为最多农村群众提供质量好、效率高的服务。因此考虑居民的偏好可达性和图书站自身的服务能力是图书站设置的标准之一。该研究以群众偏好可达的视角讨论其服务半径和规模的设定。为方便研究,作如下假设:

(1) 服务区域内人口分布均匀,密度一定。

(2) 需求图书的居民在居民中均与分布。

(3) 群众出行能力相同。

(4) 图书站的服务范围不受行政村划分范围的影响。

3.2 相关指标

服务能力指标(F)。

作为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图书站的服务能力由服务于图书站的工作人员、场馆面积、和馆藏图书等因素综合形成。它们均可以看作服务系统的多个投入要素,则图书站的服务能力为:

F=f(d,s,x)。

式中,F为图书站服务能力;s为图书站场馆服务面积;x为图书馆藏书量。

(2)服务半径(d),服务面积(v)。

假设理想中图书站服务区域为以图书站为圆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圆形半径即为d,面积为v。

(3)村落数量(a)。   在图书站的服务区域内的所有村落数量共计为a。

3.3 基本模型

在地图上根据村子的密集程度将村子划分到不同的圆形辐射区域Ui内,辐射圆半径分别为ri如图1所示图书站服务区域和村落。各村落与图书站辐射圈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根据村落与图书站辐射圆的内含、相交、外离、相切关系将村落的分布类型bi、ci、fi、gi。设bi、ci、fi、gi记的个数分别为nb、nc、nf、ng,各村落人数为ei。则:

a=nb+nc+nf+ng                           (1)

e=∑i=ai=1ei(2)

圆形辐射区域内的村落所有人对图书的需求量为x为:

x=3∑i=ai=1ei(3)

图书站建筑面积为:

s=f1(e)(4)

图书站的服务能力指标为:

F=f(d,s,x)(5)

图1 图书站服务区域和村落

图书站建站位置的选择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使大部分人易于到达图书馆为目的,因为农村每个村落人口分布大致相同,所以可以选取距离辐射圈圆心最近的村落建设图书站。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和覆盖率至今没有行之有效的标准[12],杨其珍的调查表明,读者距离最近图书馆的距离在4 km之内,图书馆的利用率就比较高;当距离大于4 km时,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的可能性就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13]。即基于利用率和距离的视角来计算,农村图书站的距离d不得大于4 km。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民族文化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相差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距离偏好距离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取得。

图2 研究区域图书站辐射范围

4  实例应用

4.1 图书站位置的选取

选取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和李埠口乡交界处为实例,此地区位于河南省东部,以地理坐标114°49′37″ E、33°33′52″ N为中心的100 km2的矩形区域。研究区域位于沙河与驸马沟之间的平原区域内,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比较符合河南省一般地理情况,区域内共计93个自然村落如图研究区域图书站辐射范围。

对此区域内随机抽取50个村落内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共计500名进行关于比较乐意接受的图书站距离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90%的居民期望距离图书站的最大距离为2.5 km,符合杨其珍所研究的4 km半径的圆形辐射圈;数据来源以Google地图2014年11月提供的地图和河南省商水县黄寨镇2013年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前文所介绍方法根据区域内村落的分布密集度,分别作半径2.5和4.0 km的同心圆,使研究区域内的村落尽量处于2.5 km的图书站辐射圈内。最终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建立3个图书站时,有87个村落处于图书站2.5 km的辐射圈内,覆盖面积达到93.55%。93个村落处于4 km辐射圈内,覆盖面积达到100%。研究区域西南方向驸马沟左侧仍有部分区域处于2.5 km辐射圈内而未计入数据,因此实际2.5 km辐射圈的覆盖率将大于93.5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距离视角的图书站设置方法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4.2 图书站规模的设置

图书站的规模建设以研究区域西北部地区的图书站建设为例进行计算。图书站的选取位置以方便最广大群众为目的,选取处于同心圆圆心最近的村落作为图书站建设位置。对于处于不同图书站辐射区重叠区域内的村落以距离该村落距离最近的图书站为其服务站。根据Google地图的数据测量,选取邓菜园村为该服务区域的图书站建设村。经过测量计算,处于其服务范围内的村落数为2.5 km辐射圈内的25个和4 km辐射圈内的3个共计28个。总辐射人数为x=e=∑i=ai=1ei=∑i=28i=1xi=14 728。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在最小的行政区范围内,至少应该为每个居民配置3册图书,每人每年的图书增量为0.25本。因此此图书馆应当配置的图书数量最少为x=f1(e)3e=44 184册,每年增量为p=0.25e=3 682册。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每千人建筑面积为23~27 m2,每千人阅览席座位1.3~2.0个进行计算得出本图书站建筑面积为339~398 m2,阅览席位为20~30个,符合马冰在《新農村图书馆的建设与思考》中新农村图书馆使用面积应当在300 m2以上的规定[14]

综上计算所得,该图书站的服务能力指标F=f(d,s,x)为:基本服务半径2.5 km,服务村落数28个,服务人口14 728人,建筑面积为339~398 m2,阅览席位为20~30个,藏书量为44 184册,年图书增量为3 682册。

实例证明此方法能够合理的划分图书站的服务区间,根据服务区人口建设合适面积的图书馆、配备合适数量的图书和阅览席位,能够以最小的资源消费实现图书站辐射面积广、服务效率高、服务人群多的目的。

5 结论和建议

该研究对于我国农村图书站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了农村图书站的设置方法,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通过实例证明基于可达性的农村图书站设置方法改变了以往图书站建设时其服务辐射面积考虑不足,网点布局缺乏统一规划而不能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服务体系的局面。通过基于可达性的农村图书站设置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图书站的布局和资源建设,保证了各个图书站在其合理半径内的适度集约化、规模化,避免造成规划建设上的不均衡、图书站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以及不同地区图书馆规模设置差异大的不合理现象,适合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2)农村图书站的设置不可照搬相关图书站的建设制度而实行全国各地图书站建设“一刀切”的模式,应当因地制宜,根据服务地区的地理情况和经济民族文化合理规划图书站的建设和资源配置。在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可选择机动性好的流动图书站的模式,以求扩大图书站覆盖率,服务更多农民群众。农村图书站前景广阔而任重道远,图书站建设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探寻、努力实践、敢于创新,争取克服农村图书站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农村精神面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图书站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倪莉. 农民利用科技致富状况的实证调研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20-25.

[2] SHAN J L, ZHAO J H, ZHAO B H. The rise and the vista of library understanding of countryside of china[J]. Journal of Science of Library Scinece of China, 1991(2): 81-85.

[3] LIU L J.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nsriration of library serving new countryside system[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0, 54(3): 93-96.

[4] YU L G. A study of public development agencies of main and branch libraries[M]. Beijing: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ress, 2011:60-71.

[5] 宋容. 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2): 69-71.

[6] LI C P. A study of the Jiaxing mode for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09,148: 10-16.

[7] 吴正荆, 孙成江, 李猛. 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研究[J]. 评价与管理, 2010, 8(4): 56-61.

[8] 沈红梅. 嘉兴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教训及思考[J]. 图书馆杂志, 2008, 27(9): 34-35.

[9] 覃庆华. 中国农村图书馆建设探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 33(7): 12-13.

[10] 陈婷婷. 论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J]. 科技资讯, 2009(3): 251.

[11] 李锡初.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合理布局[J]. 江西图书馆学刊(季刊), 1999(1): 3-4.

[12] 臧运平,宋桂娟,郑满生, 等.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5): 4-16.

[13] 杨其珍. 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7): 5333-5335.

[14] 馬冰. 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3(13): 32-34.

猜你喜欢

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特殊场景下列控等级转换的设置方案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动车段(所)股道有效长设置研究
我国中小学将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舰船人员编制的设置与控制